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三峡集团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对于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促进三峡集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调查研究不是空口号、虚架子,质量效果最为重要,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解决问题。
能否解决问题是检验调查研究是否做到位的试金石。若是带着“框框”下基层,预设结论、按需求证,走规定线路,看“盆景”典型;或是只听成绩,只收集不痛不痒的小问题敷衍了事;或是调研成果一大片、成效看不见。如此为了调研而调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加重基层负担的推手。领导干部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应时刻把解决问题作为根本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抓实干,以“三气”之力破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接地气”把情况摸清。三峡集团生产经营业务多,尤其是新能源、长江大保护、抽水蓄能等项目点多面广,业务快速发展中出现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何持续巩固水电引领优势接续发展抽水蓄能业务,如何加快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如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长江生态环保与清洁能源业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如何提升国际业务经营管理能力……都是三峡集团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攻克的课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摸清情况。要以“高手在民间”的胸怀气度,坚持走进基层一线,深入工地、场站、班组、新设立机构等基层单位,听取实话、了解实际、掌握实情,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提前列出调研提纲,定好目标任务,切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把调研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有勇气”把问题找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敢于揭露问题、勇于直面问题。随着三峡集团的快速发展,在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方面,在安全生产与合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成绩,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弱项。要解决这些不足,就得要勤调研、真调研,勇于直面问题、正视问题。越是困难时、困惑时,越要在调研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要下沉工作任务重、对标差距大、改革深水区的重点业务和复杂领域,深入发展难题多、群众意见大、工作推动慢的地方和单位,了解矛盾现状、掌握行业信息、研究条件政策、深入分析论证,既要发现问题现象,也要深入辨析原因,更要找准问题根源。
“冒热气”把对策提实。“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中间关键在“研究”,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不能一“调”了之,也不能“研”而不办,要把问题解决好,就要把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写好。围绕调研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结合上级巡视、审计等指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对策,进行系统研判、一体分析、辩证施策,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改进方案和解决措施。有问题就立行立改,不拖延、不虚与应付,该堵塞的漏洞要堵塞好,该完善的制度要完善起来,该盘活的体制机制要下决心突破。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尚未研究成熟的,要更深入听取意见,学习应用更科学的技术手段、更完整的数据工具,持续提升研究解决问题的视野能力,完善方案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推动工作的“成效清单”。
调查研究不是“一阵风”,需久久为功。只有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摸清,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分析透彻,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才能让调查研究成果更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