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报告发布 |《水电的角色转变——挑战和机遇》
2023/4/22 22:36:58    新闻来源:水电总院

编者按


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在此前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一个多世纪以来,水电一直是清洁发电的有效来源。然而,随着能源格局的迅速变化,重新评估水电未来的作用并利用最新的技术进步,在确保其可持续性和气候适应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至关重要。”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IRENA编写了水电专题报告《水电的角色转变:挑战与机遇》,并于今年2月正式发布。应IRENA邀请,水电总院对报告进行了审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得到IRENA的高度评价。


为扩大IRENA在中国的影响力,推动水电在中国的价值重估,经IRENA同意,中国-IRENA合作办公室联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对报告进行了翻译,形成报告中文版。在4月18日举行的2023国际水电发展大会上,水电总院副院长赵增海代表中国—IRENA合作办公室,与IRENA创新与技术中心执行主任Roland Roesch共同发布报告。


水电总院副院长赵增海在2023国际水电发展大会上发布报告


报告导读

水电是最大的可再生电力来源,也是全球能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电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能实现灵活的电力生产,还能提供电网辅助等服务,同时有助于改善水资源管理,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然而,当前水电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确保可持续性与气候适应能力、解决设施老化问题、吸引新增投资、在运维方面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等。克服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进行现代化改造,运用最新的先进技术,同时保障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市场与商业模式必须要适应并适当补偿水电在发电之外提供的电网辅助和灵活性服务。


为充分认识水电的价值,加快水电开发,报告建议:创造利于水电招商引资的营商环境;以稳健的可行性研究为支撑,遵循严格的可持续性准则,规划一批可持续的、具备融资吸引力的项目;将统筹规划的概念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充分考虑气候风险、储能需求以及水资源管理。

内容概要

01??水电行业现状

水电是一种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一百多年以来一直都被用于低碳电力生产。作为一种低碳可再生电源,水电优势并不仅限于发电。实际上,在能源转型、气候变化等背景下,水电站所提供的许多其他服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2000-2021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增长超过了75%,数值超过了1,230GW,无论从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来看,水电都是最大的可再生电源,但其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水电成本因地制宜,具体取决于项目的规模与规格。在过去十年中,新投产水电站的装机成本不断上升。尽管水电是最便宜的可再生电源之一,但在过去十年中,水电投资远不及光伏及风电投资。


02??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 ? 尽管水电是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但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河流变化;社会及环境影响;发电机组老化;以及不断变化的电力系统需求?这些需求不断要求水电以与初始设计不同的方式运行。

? ? ?这些挑战需要额外投资,通过改造、扩容等方式实现水电现代化发展,满足当前及未来的电力系统需求。然而,达到所必需的投资水平并非易事,投资水电可能会比投资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更具挑战性,主要因为:水电具有高度的场址特异性,需要为每个项目特别设计若干专用设备,无法采用标准化设备;水电融资需要长期贷款,通常还具有较高的施工风险,需要更多地依赖公共资金支持;水电项目带来的社会及环境问题;水电项目获批特许经营权的过程长而复杂;缺乏具备投资吸引力的项目等。


03??面向未来的水电

虽然水电对于能源行业脱碳来说至关重要,但想要拥有光明的未来,还需要与时俱进。水电行业、市场、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改进与调整。如在不损害其电力生产、提供辅助服务以及水利服务能力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将社会及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在水电项目的整个开发与运营过程中采取保护社区、水流、水质以及当地物种的适当措施,以提升水电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韧性。


尽管当前情势极具挑战性,但这也为水电站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水电站可以通过提升其数字化水平、运行效率和范围以提升其整体灵活性,并改善水电站的经济可行性。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激励措施、创造适当的营商环境,帮助水电行业吸引必要的投资。


最后,国际合作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是未来水电成功的关键。行业、政府及监管机构需要通力合作,分享经验教训,共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应对水电当前面临的各类挑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