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茅洲河背后的宝安治水之道
2023/4/8 23:50:01    新闻来源:电建生态公司

一江春水碧,两岸花草芳。阳春三月,行走在水清岸绿的茅洲河碧道,来自新疆的调研者们很难相信这里曾如墨汁河般,是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从积重难返到水清岸绿,茅洲河的变化从2016年开始发生。这一年,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广东,直指茅洲河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这年起,茅洲河连续两年作为广东省重点环保问题“挂牌督办”,省、市、区齐心推进,宝安区水务局主力担当,EPC参建单位艰苦奋战,各级河长协同作战,行业协会、环保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成“民间河长”主动参与……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深圳宝安拉开大幕。

高强度投入、全流域治理、大兵团作战,“十三五”以来,宝安累计建成市政雨污分流管网4686公里,基本补齐管网运行缺口;累计完成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521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河流补水全覆盖,有效恢复全河段、全流域河流本色。

如今,昔日的污染大户已成为治水样板——过往被市民所诟病的臭水沟,不仅变成了水鸟与植物的栖息地,也成为润泽城市发展的珍贵水脉;宝安160.8公里的碧道,如同一条绿色的绸带,将河湖山水串珠成链,在高楼大厦间悠然舒展,为这座国际化、现代化的繁华都市增添了一抹自然气息与生态活力。

直线赶超,破茧成蝶。调研当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改革办调研组一行人,漫步茅洲河碧道,远眺碧水长流、满目生机;走进茅洲河展示馆,尽观治水之路,一览今昔巨变。

如何评价茅洲河(宝安段)的治理成效?带队调研的负责人用了两个字——厉害!长河东流、昼夜不息,宝安治水人的脚步未曾停歇,新的治水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困局??40年生态欠账 城市伤疤难愈

茅洲河被誉为深圳的“母亲河”。这条全长41.61km的河流从深圳市宝安区蜿蜒而过,曾为依水而居的城市注入勃勃生机。

“这条河,在漫长岁月里催生着沿岸村落的枯败与荣旺、沉寂与新生,承载着流域土地上所有人的集体记忆,孕育代代文明。”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温秋圆曾在《茅洲河的回忆》一文中写道,这是一条深情的河,两岸云山漠漠,一川碧水茫茫。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流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茅洲河沿线的工业经济越发红火,却也日益蚕食着沿岸的生态环境,大量污水毫无节制地直排入河,各类垃圾堆积在河畔浅滩,污水横流的茅洲河也因此成为广东污染最严重的重点整治河流。

“茅洲河流域一带,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的企业曾高度集中,废水偷排、漏排、超排现象普遍,河岸边的村民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里。”时任松岗街道河长的阮开江回忆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叠加污染,令茅洲河的水质情况雪上加霜。

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数据显示,2015年茅洲河流域深圳一侧的涉水污染源企业多达3.87万家,城中村和商住小区混杂,甚至很多“散乱污危”企业混杂在居民区中,沿岸排污口密布,废水偷排、漏排、超排等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与之相对的,却是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覆盖率低。例如,2015年,在宝安片区已建的152公里污水收集干管中,部分管段由于缺乏维护,已出现破损、淤积等功能性、结构性缺陷,仅有48.3公里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污水难以收集、无处可去,最终尽排入河。

“掩鼻而走、背水而居、闭窗而眠”成为茅洲河周边居民的生活写照,不少人称茅洲河是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面对这条污染严重的河流,治理难度之大、任务之重显而易见,宝安也深知,茅洲河的水污染整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016年,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宝安正式打响。

破题??全域系统治理 “母亲河”重现清澈

污水干管敷设难、污染企业管控难、雨污分流整治难、底泥污染处理难、深莞交界协调难……在茅洲河展示馆,一个个“难”字,述说着深圳与宝安治水人的艰辛。

正如当人们像解剖麻雀一样去剖析茅洲河污染成因时,一道又一道问题接踵而至,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问题与问题交织、困难与困难叠加。日月更替、寒来暑往间,无数治水人迎难而上,在摸索中向前,在探索中创新,从“打开一扇窗”逐渐“走出一条路”。

起初,宝安曾尝试采取截污的方式,通过沿岸设置箱涵进而阻断污水,但污水却怎么也截不住。在一次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宝安逐渐意识到茅洲河污染在河里,但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并由此转变治水策略,构建起符合治理需要、具有宝安特色的解决方案。

纵观宝安治水历程,系统思维贯穿始终。“治水工程比普通工程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感慨,宝安的治水工程并非单个项目而是工程,必须干流支流、岸上岸下、源头末端系统考虑、一体治理。

一方面,着力开展全要素管控、专业化管养。宝安区科学统筹“厂、网、河、站、池、泥”六大要素,最大限度发挥设施系统的整体效能;全区326名领导干部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近10万次,身体力行确保各项举措扎实落地,

另一方面,探索形成宝安特色治水模式,切实开展全流域治理。以茅洲河治理为先导,宝安在全国率先推行“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明确了明、暗渠全河段达标,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三全达标”的治理目标;制定了“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路线;采取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等建管并重的八大举措。

“按照这条路线,我们逐步构建完善了雨污两套排水系统,消除了各种截污总口,补足了污水处理能力,河流水质稳步提升,河流生态系统也得到修复改善。”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宝安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好转。

2022年,宝安66条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其中,106.2公里的河流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鱼翔浅底、白鹭翩跹,明媚的阳光下,茅洲河波光粼粼、碧水融城,如同色泽莹润的丝带穿过叠翠重峦和烟火人家,点缀出宜居宜业的幸福城景。

焕新??“水产城”融合共生 生态美串珠成链

从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宝安河流的华丽蝶变,不仅在于水环境“从黑变清”,更在水生态“由清变美”。近年来,宝安积极推进环境修复,坚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激活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机,让大美宝安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创新“水产城”共治,宝安相继修建8座湿地、累计建成160.8公里碧道,石岩环湖碧道作为深圳最长的环湖碧道实现全线开放。2022年,宝安超额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实际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8.31平方公里,九围生态库、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截流河沿河休闲带示范段等5个项目被评为全市年度海绵城市典范项目。

与此同时,宝安将分散的线路板、表面处理等涉工业废水类企业纳入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集约管理、集聚发展,吸引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不仅促进了宝安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释放产业空间,实现相关产业链的整合和集群发展,也为深圳乃至广东构建流域生态水陆统筹管理体制和长效运作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今年,宝安区水务局提出,围绕安全保障、品质提升、高效管理三个方面,狠抓九项工作,努力打造先行示范区水务标杆。

在守护一波碧水的基础上,宝安将积极构建“两带三廊五区”碧道建设格局,并依托碧道建设,重塑城水关系,织密都市生态网络。根据计划,宝安西部沿海区域将打造以服务宝安中心区、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区为重点的6公里滨水公园带,东侧建设联通石岩科创城、立新湖等重点片区的9公里休闲游憩走廊,北部则以“七彩碧道”为示范,形成“缤纷碧道网+魅力水岸城”18公里特征级水网,支撑西部城市中心品质环境的战略资源。

到2025年底,宝安将完成255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届时,一条条绿意盎然的碧道,将串联宝安的山河湖海,融入都市的八街九陌、群众的生活日常,让良好环境真正增进民生福祉。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一座生态环境一流的高品质民生幸福城,正在宝安成为现实。

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4/07/content_10056771.html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