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深入推进,央企在国际化经营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走出去”过程中的“必答题”。
中国电建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和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底,在137个国家和地区执行项目合同3534份,合同总金额约9854.63亿元;境外员工总数为13,1311人,其中外籍员工占比超过八成。十年间,中国电建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中,始终秉持“事耀民生、业润社会”的责任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努力画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讲好分享技术、助力发展的中国故事,履行责任、心系民生的企业故事,交流文化、播种友谊的暖心故事,用精品铸造品牌、以真情换取真心,展现了负责任、守信用、有担当的央企形象。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2022年度《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其中,中国电建上报参评的海外社会责任成果案例《发挥央企优势,中国贡献推动海外履责共赢发展》成功入选。此外,对外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电建2021社会责任报告》,并连续五年获得“五星级(卓越)”评价,既向社会各界和公众呈现了对中国电建以“知”促“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实践与探索,也为广大中资企业海外履责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借鉴。
紧要关头“伸援手”
“中国电建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洪灾发生后,中国电建多次捐款捐物,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帮助巴民众共渡难关,巴方深受感动和温暖。”
去年夏天,在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电建卡西姆发电公司为受灾巴方员工提供专项资金关怀,并召集公司在巴子企业向总理府抗洪救灾基金再次捐款约合75万人民币,有力支持“巴铁”兄弟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得到了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点赞。
建造一座电站,造福一方民众。中国电建“投建营”的卡西姆电站已连续三年成为巴基斯坦发电量最多、负荷率最高、电价最低的绿色环保电站,解决了400万家庭用电需求。去年12月,巴基斯坦电力监管局举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奖颁奖仪式中,中国电建卡西姆发电公司以独立发电企业第一名的成绩,荣获“Stalwart Award”卓越奖和“能源使社会更繁荣”特别贡献奖,以表彰电站为该国抗击洪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14名伤员全部获救,感谢你们!”2月10日,巴基斯坦巴沙项目在驰援当地交通事故搜救工作后,受到业主感谢。巴媒体《黎明报》在报道中称:“来自中方救援队,在事发地险峻环境下,同当地警察、志愿者一起积极参与救援行动。”经过14个小时的搜救,将全部伤者和遇难者成功转移到附近医院。
“感谢中国电建的朋友们在暴雨洪灾过程中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们全方面救灾减灾。”当地居民感激地说道。3月12日,受飓风影响,承建的马拉维最大民生工程----希雷河谷改造项目所在地区遭遇强暴雨天气,多处重要交通道路瘫痪,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严重影响。项目部在接到当地政府求援信息后,精准部署,青年突击队操控无人机飞行十余个小时拍摄灾区高空影像,历时6小时完全清除路障,为当地民众打通幸福路、安全路,获得当地政府、民众和业主的好评。
“中国企业是当地居民值得信任的'守护人'。”3月9日,北马其顿FD快速公路建设沿线的一处制药厂突发大火,项目部在收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志愿者、水车等消防器材前往火灾现场,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急救援,控制住火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举受到当地居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对中国电建紧急伸出援助之手点赞。
“谢谢你们的帮助!成功避免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各方遭受重大损失!”尼泊尔布特科西项目部因全员挺身而出,协助当地扑灭山火,收到当地警察局的感谢。信中指出,中方员工一系列有效得力的做法,为本次山火迅速成功处置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是两国睦邻友好的缩影。
授人以渔“遍桃李”
在当地建设民生工程的同时,中方“师傅”们授人以渔深化交流合作,为当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一大批当地员工放心追随着中国电建的建设足迹转战世界各地。“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希望在中国电建工作到退休!”成了不少外籍员工的心里话。
不仅为当地员工提供了稳定而又有前途的职业,还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赴中方培训机会,让他们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更多的“含金量”。搭建全新的中外教育交流渠道和平台,使“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广度得到延伸,为谋海外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由中国电建“投建营”的老挝南欧江项目运维部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开展的“中文工坊”办学项目也一同“开花结果”。首批9名老挝籍毕业生正式入职南欧江运营团队,加入电建大家庭。
目前,南欧江项目已实现员工本土化率60%以上,随着项目在老挝北部电力能源供应和促进民生发展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各梯级电站也逐渐成为当地电能技术、水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社会公益等方面的交流窗口。项目“一库七级”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移民,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被当地政府授予“社会责任奖”。
从建设“一号工程”到培训“非洲鲁班”,电建人的“工匠精神”也走出国门、漂洋过海,为当地更多青年开启人生新篇章。
作为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首座大型水电站,公司总承包的下凯富峡水电站开办的中国水电培训学院纳入了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并面向社会招生,让越来越多非洲青年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香饽饽”,既有学可以上,还有活儿可以干,实现了学员即是工人的“无缝对接”。
“学院的课程非常有意思,有理论课、实践课和讨论课,我完全被吸引了,一心想着怎样可以学得更好。”穆莉娅是培训学院招收的首批女学员之一,她选择了汽修专业。如今,培训学院有300多名学员顺利毕业,成为电站乃至赞比亚国内各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穆莉娅和其他同事眼中,中赞合作“一号工程”的工作学习经历是他们事业生涯中宝贵的“荣誉勋章”。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电建邀请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10名教师前往中国接受风电和太阳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考察中国的风电场和制造商,邀请该国水和能源部的30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中国华北电力大学接受系统的风电知识培训……
改善民生“心相印”
中国电建始终将属地化经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与当地政府、属地企业、非政府组织、使领馆、媒体、社区等相关方保持长效沟通合作,同时积极投身当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共饮一江水,造福一方人,一村一故事,事事触真情。“多亏了中国公司,中国电建在这里建成了南欧江梯级电站让我们不缺电了,还修宽了进村路,帮我们建设了供水系统发展种养殖经济,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些来自中国的帮助。”老挝丰沙里省红杉村、小寨村村民代表讲起来显得特别激动。
为村民解决饮用水问题的,是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澜湄甘泉行动计划”—— 澜湄合作饮水示范项目。项目由中国电建老挝南欧江流域发电公司组织实施,旨在提升澜湄地区农村供水工程保障能力。示范工程完工后,还将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共享活动,对整个地区饮水安全状况改善将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澜湄甘泉”流进越来越多的村庄,当地民众彻底告别了用水贵、用水不卫生的日子,大大增进了民生福祉。“我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哈克村村长本通说:“我们村是中国电建统一规划建设的移民新村,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二层吊脚楼,现在又添设了饮水点和净化系统,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用“小而美”的志愿精神传递温暖,彰显企业责任担当。中国电建以驻外机构和项目为抓手,成立了海外志愿者协会,广泛建立志愿者组织,深度融入属地化合作网络,促进民心相通,为促进当地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尼泊尔,“投建营”的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公司几年来在当地架桥修路,捐资助学,开展了大大小小175个改善民生的项目,帮助曾经闭塞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中心城;在巴基斯坦,连续4年向阿尔-穆斯塔法孤儿院开展学习和生活物资捐赠和志愿活动,孤儿院目前所使用的电来自中国电建捐赠的屋顶光伏发电;在阿根廷,向该国第一所公立机器人学校捐赠教学用品,助力其更好地培养当地科技人才;在哈萨克斯坦,赶赴40公里外的灾区抢险救灾,抢修阻断道路;在斯里兰卡,向40所学校捐赠100套太阳能路灯,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校园,解决了学校照明设施不足的问题;在菲律宾,志愿者献爱心关爱当地流浪儿童,向他们捐赠学习和生活礼包;在印尼,与当地市政府联合开展“美丽家园”环保活动,一株株兰花草整齐划一的栽种在绿化带,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截至目前,中国电建在39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64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万小时,全球超过30万人次因此受益。
生灵草木“同守护”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电建人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既当造福当地的建设者,也当生物多样性的呵护者,为生命铺就“绿”的底色,营造“爱”的环境,让工程与自然和谐共生。唯愿所至之处,花草缤纷、山林秀丽,大地欣欣向荣,生命勃勃不息,为推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在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电建人早在工程开工前就将附近的“海岸卫士”红树林视为重点保护对象,找专业环保咨询公司为它们“量身定制”了保护方案,寻找最适合它们生长的“新家”。移植红树林植株约65000株,面积125英亩。如今,那片红树林已是郁郁葱葱,就连白鹭的数量也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几十个物种在潮起潮落间,栖息繁衍,不断壮大……
在澳洲,电建人投资建设的牧牛山风电场在施工过程中,成功帮助“萌主本主”——袋熊搬家。最终,可爱的袋熊们在当地农场安家落户,和同伴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同时,为有效保护现场濒危的楔尾鹰、白腹海鹰等珍稀鸟类,引入全球技术领先的鹰类监控保护系统,通过360度全景摄像头,在几秒钟内可以完成图像捕捉、识别、预警等一系列动作,必要时停止风机转动,避免了鹰类与“大风车”的亲密接触,让楔尾鹰不再有飞行禁区。
在沙特国王港项目船坞内,项目部安排职业“水族搬家”团队进入,想尽办法帮助因水位下降即将搁浅的海洋生物们重返大海,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贡献电建力量。
在波兰,中国电建在建设弗罗茨瓦夫分洪河道整治工程中,为鱼儿专门建了一条VIP阶梯通道,“鱼儿逆流而上,游累了,可以在立柱旁的缓冲区休息一下。”除此之外,还为河道里的珍稀蚌类和受保护的野生蝴蝶的蛹“搬家”。为防止天鹅们“围观”,请来了动物保护专家利用声音对它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它们飞到其他安全地带。
在非洲,电建人化身“救援队”。在坦桑尼亚成功救出5头“命悬一线”的大象,当它们离开的时候还不时地“回眸”,像是在致谢。此举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传播和点赞,在现场目睹了救援过程的马赛人更是举手欢呼“China!China!”。
在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建设期间,项目部曾将一头失足掉入泥坑的河马成功救起。在电站下游,为了确保河马“大家族”的安全,项目部将原本作为施工区域的下游河段保护起来,受到了来自乌干达动物保护局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一座电站就是一趟澎湃的“能源列车”,一项工程就是一股温暖的 “民生源泉”,一个方案就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卷”,一份真情就是一棵繁茂的“友谊之树”。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电建人走到哪里,朋友圈就扩展到哪里,我们助推着项目日新月异的成长,也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和担当,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也留下心心相印、共商共建的友谊标杆。一个个项目的开工、落成,送去福祉、带去便利,一份份所在国政府及民众的感激之情,也让电建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信心和意志更加坚定。未来,中国电建将坚定不移落实“走出去”战略,努力创造价值,积极回馈社会,用行动书写责任,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