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华能: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2022/12/2 20:56:49    新闻来源:中国华电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创立于1985年,因改革开放而生,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成长壮大。中国华能始终站在能源电力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国内发电企业中率先“走出去”、率先进入世界500强,创出数十项第一,持续引领发电行业进步,是获得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次数最多的中央发电集团,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一面旗帜。

一、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华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助力“三大攻坚战”为使命,以实现绿色转型为着力点,提出加快建设“三色三强三优”(“三色公司”,即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三强”,即创新引领力强、价值创造力强、全球竞争力强。“三优”,即资产优、管理优、业绩优。)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六个新领先”(科技创新实现新领先,绿色转型实现新领先,效益效率实现新领先,国际化发展实现新领先,公司治理实现新领先,党建质量实现新领先),按照“六个进一步”(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进一步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进一步释放企业改革活力动力,进一步推动构建“大安全”格局),大力推动公司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中国华能装机规模由1.35亿千瓦增长至2.1亿千瓦。发电量(国内)超7700亿千瓦时,约占同期全国发电量的10%。公司资产总额达1.34万亿元。煤炭产能超过1亿吨/年,供热面积超9.4亿平方米。

坚持创新发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天津IGCC创出同类型机组连续运行世界新纪录,景洪电站水力式升船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糯扎渡、小湾水电站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詹天佑奖,在安源电厂投产我国首台二次再热机组。坚持协调发展。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统筹发电和相关配套业务,积极开发调峰调频、固废处理、电热冷气水多联供等综合能源业务,聚合能源交通、资本、燃料供应链资源,主导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发展水电,突破核电发展,优化发展煤电。建成了当时亚洲装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大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启动建设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高效燃煤发电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煤电灵活性改造、污泥垃圾耦合掺烧发电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坚持开放发展。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在“三线一区”沿线国家开展布局,加快走出去步伐,建成中巴经济走廊首座清洁高效大型燃煤电站—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煤电项目,柬埔寨最大水电工程—桑河二级水电站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坚持共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华能累计投入82.5亿元,派出627名扶贫干部,实施1572个扶贫项目,帮助26.5万人稳定脱贫。公司总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的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新疆自治区克州阿合奇县、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帮扶的云南省四个县“直过民族”全部脱贫摘帽。历时7年建设,西藏重点民生工程、中国华能重点援藏项目—华能派墨公路将于2022年全线通车,公路全长67.22公里,总投资约20.15亿元,通车后可使林芝市至墨脱县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4小时左右,还将全面带动沿线百姓增收致富,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公司连年获国务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最优等级,公司驻阿合奇县别迭里村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二、紧紧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结构调整不断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中国华能坚持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主攻方向,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在“三北”地区以特高压送出通道起点为依托,大力布局风光储输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在东部沿海省份着力打造有质量有效益、基地型规模化、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海上风电发展带。按照基地型、清洁型、互补型,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能源基地开发路径,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全力打造公司新能源、核电、水电三大支撑,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新跨越。

十年来,中国华能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持续提升,已由2012年的20.95%提升至2022年6月底的39%,清洁能源成为了中国华能最主要的利润贡献源。2019年至今,公司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超1700万千瓦,连年创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实现核准、开工、新增并网“三个1000万千瓦”目标,2021年新增新能源实体开工容量突破1600万千瓦、并网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行业领先。2022年上半年,中国华能新能源开工规模超1500万千瓦,总投资超90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新增清洁电能39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900万吨。

——大基地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内蒙古上都清洁能源基地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在东部沿海着力打造基地型规模化、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海上风电发展带,推动海上风电资源由“散兵游勇”向集中连片整合,在江苏、山东、辽宁、浙江、广东等关键沿海省份均有布局。截至2021年底,中国华能海上风电在建及投运装机容量达415万千瓦,行业排名领先。

【案例】建设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

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华能立足“甘肃有能”与“山东有需”,结合“十四五”特高压外送规划及公司绿色转型实际,在甘肃革命老区庆阳,谋划建设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这是我国首个由单一主体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火储输”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基地作为“陇电入鲁”工程的重点配套电源,规划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80%,规划建设核桃峪、新庄各800万吨/年产能煤矿及附属工程、正宁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及庆阳600万千瓦风光同场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其中风电450万千瓦、光伏150万千瓦)等,加载储能、CCUS等先进技术,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2021年12月23日基地全面开工。建成后,基地将依托大电网将西部清洁电力输送至东部地区,可满足山东电力负荷增长需求,有效替代山东原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同时促进甘肃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东西部协作发展,还将为新型电力系统电源侧多能互补项目做出示范,有力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基地已全面开工建设。

据测算,基地建设直接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年产值180亿元,上缴税收4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8万个,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对稳投资、稳就业、稳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核电产业正在形成前期、基建和运行梯次滚动发展格局。中国华能正式成为我国第四家具备控股建设大型压水堆资质的发电集团,控股建设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石岛湾压水堆项目一次性取得4台百万千瓦机组“路条”,我国“十四五”首个开工核电项目—华能昌江核电二期开工建设,霞浦压水堆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山东石岛湾、福建霞浦、海南昌江三大沿海核电基地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西南水电基地优势得到巩固和深化。十年来,中国华能累计投资1100亿元建成投产糯扎渡等8座水电站,共1278万千瓦,实现了澜沧江云南段的全面开发。“十三五”期间,苗尾、大华桥、黄登、里底、乌弄龙和柬埔寨桑河二级6座水电站投产,创造了“一日四投”“一月五投”“一年十八投”的投产世界新记录,形成了流域梯级滚动开发良好态势。中国华能始终保持云南装机规模第一、国内第二大流域水电开发企业的优势地位,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最大的清洁电力运营商;先后突破了三百米级特高拱坝、超高心墙堆石坝与碾压混凝土坝,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水轮发电机等一批世界级水电建设技术难题,创造出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际授权专利,糯扎渡、小湾、黄登水电站获国际里能运维管理,国内大型水电机组全部接入工业互联网,智慧电厂、智能建造迈上新台阶。

【案例】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华能糯扎渡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规划“两库八级”的第五级电站,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大水电站,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规划、“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的关键性工程。电站装机容量58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39.12亿千瓦时,库容237亿立方米,心墙堆石坝坝高261.5米,是我国已建成的第二高土石坝。与燃煤发电相比,该工程相当于每年节约95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万吨。工程投资610亿元,于2006年1月开工,2012年8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16年5月通过竣工验收。2013年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后,经过5次洪水期考验,运行良好。工程注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2018年6月3日,糯扎渡水电站工程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

为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保证当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鱼种珍稀性、特有性等因素,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建设了珍稀鱼类增殖站,对澜沧江土著鱼类进行人工驯养和增殖放流,目前已开展四种鱼类人工增殖技术科研工作。截至2022年6月,电站累计组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7次,放流叉尾鲇、巨魾、中国结鱼等鱼苗37.42万尾,为优化澜沧江水域群落结构,保护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基础上,华能糯扎渡水电站还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推进安全库区、生态库区、和谐库区建设,持续对库区水质、水温、泥沙及水生生物等进行监测。在保护澜沧江鱼类的同时,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对陆生动植物的保护也在有序开展,建设了动物拯救站和珍稀植物园,对库区内受伤的野生动物及动物幼崽、卵等采取收救、暂养及放生等救护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库区及电站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优化发展清洁高效煤电。逐步降低煤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重点开发有竞争力的特高压送端地区煤电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煤电联营,进一步提升煤电灵活调节能力和清洁高效水平,全方位抓好清洁生产。“十三五”煤电投产规模较“十二五”下降50%,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比达到91.8%,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占比达到96%。“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落实废水治理、煤场及灰场治理等各项污染防治任务,公司整体平均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保持超低排放水平。大力推动煤电“三改联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确保“三北”地区煤电机组全部具备深度调峰能力;把供热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推广网源荷储用一体;积极融入共抓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积极实施生物质、城市废弃物、污泥耦合发电等存量提质增效项目。中国华能煤电正逐步从规模增长转型为环保型、资源型、供热型和支撑型发展,煤电角色正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案例】做“城市污染物终结者”,华能长江环保科技公司推动燃煤电厂转型升级。

依托中国华能在锅炉燃烧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煤电布局的产业优势,致力于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20年,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以垃圾、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发电为切入点,依托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和西安热工院作为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升级平台,整合集团公司科技环保技术力量,助力地处城市的火电厂转型升级,成为“城市污染物终结者”。该公司的成立符合国家“十四五”煤电技术发展方向,顺应能源领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发展趋势,满足新时代对火电厂功能定位转变的新要求,有利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长江环保科技公司目前形成了两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垃圾及生物质发电技术,技术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其中,研发的燃煤电厂城市废弃物前置干燥炭化处置技术充分利用燃煤电厂电、汽、热等有利的垃圾处置资源和设备优势,对城市污泥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已在华能岳阳电厂、杨柳青电厂等地成功示范,并具备工业化应用条件。

三、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华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年度任务,中标5项国家“揭榜挂帅”重大能源科技示范项目,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国家攻关任务行业最多。西安热工院在全国发电行业唯一两次获评“科改示范行动”标杆企业。

——聚焦电力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化DCS系统、自主可控风电PLC系统,并开展商业化应用,实现了我国电力领域核心控制设备的完全自主可控;DCS/DEH/SIS一体化智慧火电机组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果。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开展“党建引领、聚力攻坚”专项行动,成功解决了近百项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制难题,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示范工程于2021年12月20日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实现领先。整合内外部科研力量,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取得重大突破,“高效灵活煤电及CCUS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发电领域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以科技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研制出捕集能耗国际领先的世界首台10万吨/年级的燃烧前二氧化碳捕集工业装置。建成我国首套相变型CO?捕集工业示范装置;完成华能原创COAP技术的中试验证,可实现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自主开发出国产化650℃/700℃电站高温材料;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5兆瓦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等标志性重大成果,在钙钛矿电池等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等领域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在五位一体(风机优化、基础优化、电力系统、智慧运维、国际标准)海上风电、CCUS等领域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

——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步伐。构建集团统一数字化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在江苏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智能运维平台。国内首家千万点秒级国产实时能源数据平台—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投入运行。智慧电厂、智慧煤矿建设加快推进。

——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19年、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0%和30%,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4%。专利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19年授权专利创历史新高,2020年同比增长一倍,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7倍。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能源行业率先发布《国际标准化战略纲要》,主导的10项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建立国际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机制,承担IEC/TC5(汽轮机)秘书处、IEC/PC127(厂站低压辅助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助理秘书工作。

四、紧紧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中国华能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突破口,围绕“双碳”目标,聚焦“三能”问题,突出抓统筹、建机制、树典型、解难题,通过党组统筹把方向、建章立制强基础、深入基层解难题、典型引路作表率,形成了“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的良好局面。

——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所有二级单位实现董事长(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一肩挑”。加强董事会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制定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明晰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企业户数占比54%,高于央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实现全员绩效考核。

——大力“处僵治困”。重点亏损子企业较2018年减亏35亿元,优于国资委专项治理目标要求。三年来消化了450亿元历史遗留问题,优化了资产质量。此外,中国华能率先完成西北五省煤电资产整合移交,甘肃新划入企业在2020年同比减亏1.47亿元的基础上,2021年上半年又实现同比减亏7500多万元,整合效果初步显现。

【案例】中国华能深化总部机构改革,打造“两强”“两高”总部。

中国华能紧紧抓住机制、体制和效率三个关键词,深入整治“总部机关化”问题:一是调整总部职能定位,着力打造“一流总部”。围绕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绩效管控、风险防控“四个中心”定位,着力打造功能强能力强、标准高效率高的“两强”“两高”总部。二是大力“精兵简政”,整合压减机构和人员,总部部门、处室、定员分别精简32%、45%、43%。优化总部人员结构,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先后从所属单位择优调入92人到总部工作,总部交流到基层一线、市场前沿、艰苦地区、重点项目52人;持续推进干部年轻化,总部“准70后”部门主任、副主任占比达到64%。三是加大授放权力度,全面落实“三级管理”体制,按照“做强总部、做优区域、做实基层”的目标,厘清管理权限和决策事项,分类授权放权,减少审批备案事项,将原来总部承担的部分事务性、专业性职能下沉到了二级单位,精简审批事项44项、取消备案事项48项,授权放权幅度达到25%以上,切实解决总部管理错位越位、过多过细问题;实施新能源发展一体化管理,对34家二级单位全面授权,着力激活二级企业,企业运转更加高效。

2020年,中国华能文件、会议、督检考数量同比均下降50%以上,2021年持续发力,再次实现文件、会议、督检考数量分别同比下降31%、26%、33%,4项成果获评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

五、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国华能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境外经营发展水平,持续健全完善“一体(集团)两翼(香港公司、澜沧江公司)”国际化平台,依托香港公司,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高效火电;依托澜沧江公司,积极开发优质水电资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增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EPC整合能力,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整体“走出去”。

——国际化发展“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出台发展战略规划,谋划形成“三线一区”(西线、中线、南线和南美洲地区)开发布局。“一体两翼”国际化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底,中国华能境外投资并参与管理的电力装机容量894.42万千瓦,比2012年增加205.92万千瓦,上涨30%;境外资产总额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境外资产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缅甸、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电源类型包括煤电、天然气发电、水电和电池储能等;共设立驻澳大利亚、英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新加坡、柬埔寨、缅甸7个代表处和驻越南、印尼、老挝3个工作组;境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出口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化开发积极推进。建设投运了中巴经济走廊第一个大型煤电项目—华能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柬埔寨最大水电工程—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40万千瓦)。2019年在英国投资建设了欧洲最大电池储能项目—英国门迪10万千瓦电池储能项目,主要设备由中国企业制造和集成,国产率超过80%,该项目是中国华能首次尝试在发达国家自主开发建设的电力项目,也是中国电力企业首次在发达国家建设的大型电池储能项目。参与的英国斯伯丁30万千瓦燃气项目2019年顺利投产,项目总投资约9800万英镑,是英国第一个依靠容量合同实现项目融资开发建设的大型发电项目,也是英国近6年投产的最大燃气发电项目。新加坡登布苏电厂协同工程裕廊岛海水淡化项目开工建设,哈萨克斯坦、澳洲、越南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

【案例】绿色燃煤电站点亮中巴经济走廊第一盏灯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是中国华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运营的高效清洁煤电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内首个投产的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机组。电站于2017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装机容量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0亿千瓦时,填补了巴基斯坦1/4的电力缺口,有效解决了当地200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电站建设过程中,中国华能始终将当地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提出“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理念,坚持“绿色环保”“海绵电站”理念,把绿色、生态融入可研设计、工程建设、投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机组安装了先进的除尘、脱硫等环保设施,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远远优于巴基斯坦国家排放标准;坚持清污分流、分类处理、一水多用,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零排放”;厂区进行消声、降噪、隔声、防尘、减振等噪声治理;灰场有防渗漏控制,煤场安装定时喷淋装置,抑制扬尘。

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电站给附近百姓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3000名巴籍员工参与工程建设,3000多个家庭困境因此得到改善。如今,500多名巴籍员工活跃在电站的各个岗位。华能萨希瓦尔电站将中国制造、技术和标准带出国门,让中国企业的名片在中巴经济走廊上绽放出靓丽光彩。

六、紧紧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

中国华能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优势。

——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围绕中心抓党建。深化“抓党建促发展”创新试点和“红旗党支部”创建,扎实开展党员示范行动。中国华能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交流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强化党内监督、政治监督,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巡视、纪检、组织、审计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从严从实做好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集中规范工作。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总部机关化”问题整改取得扎实成效。持续深化中央巡视、国家审计整改,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组织开展境外腐败、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等专项整治,坚决查处靠企吃企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问题,形成有力震慑。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刻把握国企领导人员“20字”要求,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和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近两年党组选任干部中“70后”占一半。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七、紧紧围绕能源央企使命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华能把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全国一盘棋的观念,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决扛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责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2020年,公司系统473个基层电厂联系安全稳定发电供热,20个生产煤矿春节后立即复产,基建项目实现应开尽开,充分发挥了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制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20项措施,组织定向采购6.57亿元,有力筑起疫情防控坚实屏障,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案例】华能阳逻电厂在疫情中心牢牢守住城市“生命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武汉主战场,湖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之一——华能阳逻电厂开足马力稳定生产。该厂发电装机容量占武汉市的54%,是华中电网的骨干电源,也是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唯一的工业用蒸汽热源,供应武汉市31家企业。疫情发生后,电厂迅速实施全面封闭管理,启动由疫情应急指挥部、7个专项工作组组成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20年1月24日至2月9日,电厂累计发电3.3亿千瓦时,供汽量2826吨,煤炭可用天数稳定保持在30天以上,为疫情“风暴眼”中的武汉筑起坚强能源屏障。华能阳逻电厂罗家庚同志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称号,阳逻电厂获中央企业抗疫先进集体。(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