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国重器造福人民——三峡工程这十年
2022/11/4 13:45:17    新闻来源: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2022年11月03日???第?06?版)

  李洋 陶景良 本报记者 王菡娟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并给予“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三峡工程为什么被称为“大国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怎么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国之重器 民之三峡

  国之重器,民之三峡。世纪工程,百年梦圆。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至此,三峡工程伟大建设历程画上圆满句号。在绚烂的长江三峡文明史中,三峡工程不仅是治理长江水患、航运畅达、绿色发电、抗旱补水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更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加速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和民生保障。

  维护长江安澜是兴建三峡工程的初心和使命。三峡工程建成后,从根本上扭转了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十年来,三峡水库成功应对了2016年长江中下游大洪水、2017年长江中游大洪水、2018年长江上游大洪水和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最大洪峰流量达7.5万立方米每秒,大大降低了中下游洪水位,避免了荆江河段和城陵矶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避免了数百万军民上大堤“严防死守”,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防洪效益十分显著。没有三峡工程“中流砥柱”作用,就谈不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荆江地区的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三峡工程是清洁能源的“绿色引擎”。三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25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上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2020年发电1118亿千瓦时,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世界纪录。三峡电站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三峡工程助力长江航运绿色低碳发展,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地位作用更加突显。三峡成库后,川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高速”。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十年来,每年过闸货运量都超过1亿吨,2021年过闸货运量达1.52亿吨,促进了长江航运事业的繁荣发展。长江水运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长江“黄金水道”实至名归。

  2021年10月31日,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米,连续第12年实现175米蓄满目标,标志着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转正”后交上完美答卷。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三峡工程筑牢守护长江的生态屏障,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三峡工程是生态工程。防洪是最大的生态保护。除了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三大主要功能和综合效益外,十年来三峡工程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水资源配置效益得到极大拓展。三峡工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华鲟和三峡珍稀植物保护,是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两张“绿色名片”。

  十年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围绕中华鲟人工种群建设中的繁育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发育调控技术开展持续的科研攻关,成功实现25万尾规模化苗种繁育。截至目前,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已连续开展65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放流数量近530万尾,在近成熟个体上,安装了多种科研标记,为研究中华鲟在海洋中的运动成长路径和过程提供了保证,填补了中华鲟研究的空白。

  十年来,三峡集团建成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保育基地。研究所迁地保护库区植物436种,共1.8万余株,成功繁育完全淹没在江底的两种三峡珍稀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共2.2万株。“十三五”末,长江流域珍稀植物保护物种要扩大到1300种。

  十年来,三峡水库每年都开展促进葛洲坝下游河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通过营造人工洪峰,为长江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四大家鱼产卵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三峡水库等梯级水库群将结合来水条件及消落计划,继续择机开展生态调度试验。

  近年来,三峡库坝区着力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深度融合,展现出自然美与人文美、工程美的新时代壮美画卷,有力提升三峡国际旅游的“高颜值”和绿色发展的“现代气质”。

  勇攀高峰 自立自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三峡集团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峡电站左岸厂房前深情嘱托:“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要靠自己拼搏。”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推动了我国基建战线和重大机电装备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使我国由水电大国跃升为水电强国,“三峡品牌”已享誉世界。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获取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依靠拼搏奋斗获取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长达17年的建设,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三峡工程创下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等112项世界之最和934项发明专利。三峡工程之前,我国还造不出32万千瓦以上水轮发电机组,如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机组在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成功投产。据统计,三峡工程建设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专利数百项,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2020年1月,三峡工程荣获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三峡工程从左岸机组的引进,到右岸机组的自主创新,再到溪洛渡、向家坝以及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单机容量不断突破,三峡工程持续提升中国大型水电机组设计制造能力,成功实现从32万千瓦到70万千瓦、80万千瓦、100万千瓦的“三级跳”,推动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成功迈向世界巅峰。

  通过三峡工程等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建设,中国水电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混凝土的温控、大江截流、百万机组设计和制造、世界最大地下厂房建设、智能大坝建造等始终占据世界大型水电施工技术制高点,无不展现出三峡工程对我国水电科技创新的重大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设计和艰苦建设,2020—2022年,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先后建成投产。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等5座梯级电站共同构建起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形成了独特的清洁能源基地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随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峡工程等大国重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流域梯级水库群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构建起更高质量的防洪、航运、能源、水安全等保障体系,以崭新奋斗姿态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