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铸大国能源之器,《鹤舞长江》尽显科技、自然与人文底蕴
2022/10/11 23:01:26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水利水电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更是连接生态与人文的精神纽带。2022年9月22日,伫立在金沙江峡谷上的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这座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世界级水电工程掀开崭新篇章。

  

  大国工程的一一建成,捷报频传的背后离不开建设者们可敬可佩的匠人精神、情怀坚守与智慧创新。国庆长假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的热播纪录片《鹤舞长江》(点击观看)便以白鹤滩水电站为切口,呈现了这座堪称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从蓝图构想到蓄力而起的全过程,其中所涌现的能工、巧匠和他们的幕后故事同样值得被讲述。

  01全时在场,全景还原,彰显超级工程背后的能工巧思

  《鹤舞长江》以全景还原的方式复现白鹤滩水电站从筹备到建设的过程,不仅将水电站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智能化设计精准传达出来,同时展现出建造者们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以及隐藏在超级工程背后的匠心巧思,为观众营造全时在场的心灵震撼。

  

  超级工程的完成并非易事,白鹤滩水电站尤其如此,艰险的地理环境、浩大的任务量、世界级的工程难题……地处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白鹤滩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复杂的地质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陡峭的干热河谷使得水电站建设困难重重,以至于前期勘探的工程师们回忆起第一次徒步驿道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

  各种因素决定着建设者们必须要谨慎决策,反复考量,不同工种之间更要紧密协作。《鹤舞长江》紧扣这一线索,敏锐地捕捉到水电站在落地实施过程中解决的一个个难题,借助专家们的视角向观众们科普系统性工程的设计思路。

  

  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实现“无缝大坝”的梦想,工程师们建立了一个智能化制造体系,可以精准衡量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输出质量。比如白鹤滩的河谷气候高温风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时刻调控其温度和湿度。工程师们“奶茶式”调配低热混凝土,并且通过智能控制中心实时测量大坝“体温”以应对任何复杂环境的挑战。

  《鹤舞长江》所展现的多组数字拳拳到位,揭秘“世界之最”背后的困难之路。289米高的大坝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选址、12年的建设工期和40多项世界级难题,共计使用396万根锚索锚杆加固边坡,而且在数万次设计图稿和交通仿真实验的推算之后才最终成型……

  

  在技术硬实力之外,白鹤滩水电站在设计方面也别具一格,采用超薄坝体和流畅的双曲线,完美结合力学与美学。大坝左岸的地下泄洪洞不仅有着超高的过流面积,而且平整光滑、耐磨防裂,形成的镜面效果更是彰显现代建筑的美学风格。

  02微观视角切入讲述幕后故事,浓缩新时代的奋进者姿态

  大国重器都是“负重前行”,大坝背负着水流的压力,水电人亦是如此。《鹤舞长江》将镜头对准“大国重器”的建造者,以“高难度”映衬出建设者们的“高水平”,彰显当前中国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全片从微观视角切入,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和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依次呈现。

  其中,既有从业30多年的消能爆破工程师,又有驻守在工地上的90后年轻夫妻、大学研究员、当地移民等。曾经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陈秋操纵缆机,而她的丈夫付旺则成了现场指挥员,两人将家安在工地上,每天陪伴着大坝长高、长大。桥吊操作人员田得梅有着12年的工作经验,在厂房排名第一,能够熟练迅速地吊装起全球最大的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转子,重量达到2100吨。

  节目中穿插的人物自述也提供了诸多细节,在展现新时代奋进者姿态的同时又不失活泼生动的画面感。当提及陡峭的白鹤驿道的时候,总设计师徐建荣直言“汹涌澎湃的江水让人心里发毛”,总工程师唐鸣发也说到“整个身体要贴牢岩壁摸爬过去”。

  《鹤舞长江》突破了以时间为主线的宏大叙事,多次运用实景与特效结合、亲历者场景重现等表现方式,为观众上了一堂身临其境的知识科普课,丰富了主线叙事的故事感和层次感,也强化了纪录片的审美表达。

  或各自承担的关键任务,或重大难题的攻克,或亲眼目睹的家乡巨变,纪实影像串联起不同视角,丰富了水电站依水而建的传奇故事。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力量渐次交替,扩充了《鹤舞长江》作为水电行业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

  03 自然与人文视野交汇融通,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画卷

  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发掘着风、光、水等绿色能效,推动传统水电与间歇性极强的风电、光伏实现能量互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根植于大江大海间。

  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超越三峡工程的两倍,能够充分利用金沙江下游768公里河段的水资源,实现高效发电、消能泄洪等功能。水电站16台机组投产一天的发电量可满足5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将组成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环节,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鹤舞长江》不仅仅是一场工程知识科普,更运用自然与人文的交叉视野观照水电站周围的人、河流、野生动植物,带领观众感受生命脉动。

  在水电站建设之外,《鹤舞长江》也将不少篇幅聚焦于当地移民和稀有动植物等主体,向生态保护和社会民生延伸。金沙江栖息着许多喜流水生境鱼类,乌东德水电站的工程师们为此专门修建了一部“专用电梯”,解决了它们洄游繁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以及散落在峡谷各处的300余株古树同样在生态学家的帮助下迁徙安家,避免在水电站蓄水后“流离失所”。

  秉持着“先移民,后建设”的理念,水电站建设前期涉及到近10万当地居民的妥善安置问题,这对基层的移民工作者来说无疑是身挑重担。产业帮扶基金会、教育扶贫、多重生活保障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实施,让白鹤滩在十年间发生巨变,水电站移民们既安居又乐业。得到三峡集团资助的中学生黄名雪在近距离参观超级工程之后深受感动,点燃了内心的体育梦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住进新楼的老人张荣福重新组建了老年文艺队,与街坊邻居重拾曾经乡里乡间的快乐。

  白鹤滩水电站从无到有,历经七十年规划,十余年建设,将几十年时间跨度的中国水电行业跨越式发展浓缩到300分钟,《鹤舞长江》摄制的难度可想而知。全片像一部书写在金沙江畔的生命史诗,从多个视角展现了超级工程背后的情怀和故事,既有震撼人心的科技力量,又有生动细腻的人文关怀,在传递中国“智造”和绿色发展理念之中铺开一幅人、江、景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