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郝鹏: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2/10/8 21:04:12    新闻来源:国资委

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经济工作、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重大时代命题,系统宣示了新时代我们党领导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国有企业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国资国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深刻理解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怎么看、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在“怎么看”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确立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原则和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国企改革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一锤定音回答了国有企业“要不要”的问题。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也要改革优化,但绝对不能否定、绝对不能削弱。深刻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必须坚决防止以深化改革为名,在一片加强声中弱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建设。创造性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科学确立“三个坚持”基本原则。强调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方向、立场、原则,确保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在“改什么”的问题上,与时俱进赋予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新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因时因势赋予国有企业改革新使命,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添新活力。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重大改革任务。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适应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战略竞争特别是大国博弈日益激烈,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前,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两个大局”深刻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握时代大势,回应时代要求,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赋予国有企业改革新的时代使命,使国有企业发展与时代同行、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从而使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充满勃勃生机,不断释放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强大效力。

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全面系统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科学方法。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方法论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文件和政策,亲自谋划部署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指引改革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施工,不断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强调改革要抓好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推动各项改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强调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坚持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敢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强调改革要突出系统思维。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系统观念,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要把住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使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向中心目标靠拢。强调改革重在抓落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把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动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强调改革要鼓励基层创新。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要鼓励基层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国资国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的工作思路,落实“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工作要求,建立“系统化推进、清单化举措、穿透式操作、定量化督办、典型性推广”的工作机制,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开启了国有企业改革历史上最为系统、最深层次、最具开创意义的一场伟大变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制度根基有力夯实。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极具思想性、原创性、战略性的科学论断和重大部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中是管总的、管根本的、管长远的。国资国企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党委(党组)尊重和支持董事会、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出台董事会工作规则、外部董事选聘管理、报酬待遇、履职支撑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实现全方位整体性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国企坚持围绕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投身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有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不断发力。近10年来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重组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在船舶、钢铁、能源、建筑、水运、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中国航发、国家管网集团、中国星网、中国融通、中国矿产、中国稀土、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铁塔、中国物流等一批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数量从10年前的117家调整至98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大大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明显提速。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遴选两批16家链长企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展智能制造、交通、建造、矿山、能源、商贸等传统产业“升级版”,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物流大数据等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网电力、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等装备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成电路、高端机床等细分领域实力明显增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加快推进。紧紧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12年的65家增长到2022年的99家,通信、电力、建筑等行业企业有关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国资国企坚决在深化改革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双向促进作用。以改革强化创新力量。科研人才队伍发展壮大,2021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拥有两院院士241名,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七分之一。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加大,2012—2021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地方省级国有企业2021年研发经费3436亿元,同比增长37%。以改革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年度考核加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资本金注入、工资总额单列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对于重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赋予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不断健全更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制度机制。以改革激发创新成果。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组建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立一批创新联合体,遴选首批29家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建成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

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活力动力进一步激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资国企坚持以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推动企业市场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突围,坚决啃下长期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硬骨头”。强化国有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关键环节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从法律和制度上使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成为历史;全面开展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分类,对不同类别的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发展,公益类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在中央企业试行试算,长期以来功能不清晰、定位不明确、考核不科学等问题成为历史;全面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彻底卸下了国企沉重的历史包袱,困扰国企公平参与竞争的事企不分问题成为历史。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三能”机制真正落实落地。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截至2021年底,97.3%的中央企业子企业、94.7%的地方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签订了契约,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分别达42.9%、37.7%。围绕“员工能进能出”,加快建立和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2021年各级国有企业新进员工99%以上采用公开招聘方式。围绕“工资能增能减”,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共计5100多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实行中长期激励,覆盖关键岗位、骨干人才40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赢发展。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混改,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更好促进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在混改中坚决把住决策审批、资产定价、进场交易等关键环节,坚决防止“一混了之”“只投不管”“失控失管”,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一批治理优、机制活、发展好的混改企业典型相继涌现。

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中国特色的国资监管新模式加快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一定要管好用好。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不做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全国各级国资委坚持把加强监管和增强活力结合起来,在加快授放权改革的同时,着力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当好全体人民的国有资产守护者。健全“三统一、三结合”国资监管职能体系。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动态完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职责统一起来,有效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强化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加强专业化监管,探索创新有别于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完善规划投资、考核分配等监管工作,强化产权管理、财务监管等基础管理。加强体系化监管,把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促发展、防风险等多重监管目标统筹起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加强法治化监管,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深化法治国企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切实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加强地方国资监管指导监督。推动建立中央、省、市三级国资监管机构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建成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构建统一的产权体系、完备的财务监管体系、上下衔接的考核分配管理体系,推动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当前省级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比例已达到99%。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高质量党建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资国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持之以恒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得到根本加强。全面建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全面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首要责任”“第一议题”“第一课”制度,建立“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清单化销账”贯彻落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中央企业和地方一级企业全面开展党建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同薪酬激励、奖惩任免挂钩,建立实施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向国资委党委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党委(党组)书记向国资委党委现场述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三项制度。全面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坚持“四同步”“四对接”,健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具体制度,在推进改革中动态调整设置企业党组织,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创建,集中整治1600多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推进中央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央巡视国资委党委和中管企业党委(党组)反馈问题整改,实现中央企业巡视全覆盖。开展央企驻京办、“总部机关化”、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专项整治和违规挂靠专项巡视,严肃查处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等靠企吃企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国资国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实现政治纲纪重振、制度机制重构、发展动能重塑、布局结构重整、作风形象重树,推动许多领域发生全局性、转折性、根本性重大变化,奋力书写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新篇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革弊鼎新的制度性变革,国资国企独特制度优势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系统性重塑,通过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解决了国企治理长期争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新机制。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实现系统性重塑,通过推进“三统一、三结合”和“三化监管”,构建起与党集中统一领导优势相适应、组织动员优势相衔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相配套的中国特色国资监管新模式。国企党建工作体系实现系统性重塑,有力促进了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和公司其他治理主体依法行权履职有机统一、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有机统一、党组织设置与企业组织架构运行有机统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党内监督与企业内部监督有机统一、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有机统一。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利及长远的内生性变革,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导向鲜明树立。建立起以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资产负债率为主的“两利四率”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各级中央企业坚决摒弃规模和速度情结,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约2.6倍。2021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为2.4万亿元、净利润为1.8万亿元,均比2012年增长近1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研发投入强度为2.5%,分别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4万元/人,比2012年提高82%。发展动能更为强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由2017年的69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年均增长超2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完成额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80%。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超过3400个,一批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享誉海外。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入的系统性变革,国资国企履行责任更加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决有力。带头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落实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有序推进央企总部搬迁,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签署战略合作项目3849项。国有经济压舱石作用全面强化。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中央企业超过85%的资产集中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大类,13个行业大类资产规模超万亿元,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总体比重超过70%。产业基础再造和龙头企业强链稳链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形成,实体经济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涌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切实增强。推动共同富裕主动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发挥托底作用,为贫困边远山区通路、通电、通信、通航。2016年以来,通信企业降费让利约7000亿元,电力央企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约4000亿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骨干作用,承担地方结对帮扶任务1.2万个、派出扶贫干部超出3.7万名,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勇挑重担。全力服务国家抗疫大局,大力支援武汉、香港、吉林、上海等地抗疫斗争,主动转产扩产防疫物资,千方百计强化基础保障,积极开展疫苗研发生产支持科技抗疫。面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和应急救援。以最高标准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以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大事喜事增光添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