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在“山国”尼泊尔书写“一带一路”传奇
2022/8/25 20:32:07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

尼泊尔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近年来,尼泊尔政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尼泊尔,和当地人民一起建设这个国家。作为世界水电的领军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已先后在尼泊尔投资或承建了多个水利水电工程,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总装机容量为456兆瓦的水电站,是尼泊尔最大的水电站项目,也被称为该国的“三峡工程”。今年3月,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全面投产,不仅极大缓解尼泊尔用电短缺问题,对促进该国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国家实现绿色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电力短缺到电力出口

尼泊尔素有“山国”之称,14.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便位于中尼边界上。背靠雪山,境内河流多,且水位落差大,这些资源禀赋使得尼泊尔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基建能力薄弱,尼泊尔一直无法建设大型水利项目,电力缺口非常大。

2006年,上塔马克西项目经理雷春华来到水电资源丰富的尼泊尔工作,对当地电力基础设施状况有着切身体会。

雷春华:“尼泊尔水资源相当丰富,有8000多万千瓦的储备总量,但是它可开发的大概是一半,大概有4300万千瓦储备量。截至目前,应该是开发了170万千瓦,就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刚刚投产的上塔马克西这个项目号称'尼泊尔三峡',有45.6万千瓦,大概占了30%。在这个项目投产之前,尼泊尔的电力供应主要是靠进口,非常不稳定,非常短缺。我印象很深,2000年左右,有时每天只供应6个小时的电,还得分两次,白天一次晚上一次。当时,首都的各个地区是有一个计划表,根据计划安排,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哪个区域来电,有时候手机都可能会充不满电。”

上塔马克西水电站从2010年施工建设开始,因其巨大的体量而备受关注。该水电站总装机456兆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281千兆瓦时。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可以满足尼泊尔一半以上人民的生活用电需求。意义如此重大,难怪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多位尼泊尔国家政要都曾前往参观视察,关心项目的施工进展。

现如今,随着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加德满都停电时间已经大大缩减,基本可以保证电力供应。与此同时,电站的建成为尼泊尔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助力,当地碾米厂、轮磨机产业的发展都受益于此。甚至于,尼泊尔已经从之前依赖电力进口,转向了电力出口。

雷春华:“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报纸,说上塔玛克西电站是叫'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就是说,以前尼泊尔靠从印度进口电力,现在已经可以向外出口电力了,因为170万千瓦装机已满足其国内150万千瓦使用的要求,现在大概有20万千瓦电力的出口,他们已与印度谈了一个(卖电)协议。现在这边电力保障,可以使日常生活得到保障,他们也鼓励使用电力来进行生产生活,包括平时做饭,还有工厂,鼓励他们使用电力。另外一个就是,绿色环保也提上日程,现在的电车也多了,就是电动的汽车,包括电动的摩托车、自行车这些都出现了,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这都是因为电力有了保障。”

雷春华说,自上塔马克西水电站移交以来,就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尤其是具备出口电能条件后,将为尼泊尔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的产值。

当然,由于尼泊尔的输电设施本身比较落后,现在中国电建等企业也一直在帮助其进行升级改造,以进一步提升该国电气化水平,推动国家实现绿色发展。

在海拔2000米进行施工

今年3月19日,项目正式投产之际,尼泊尔总理在投产仪式上向中方送交了一封感谢信,对中国水电集团表示感谢。雷春华说感到很骄傲,因为这是对中国水电和中国电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的褒奖。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雷春华感慨万千。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过程太不容易了!

尼泊尔国土面积是一个长方形的形状,南北宽度大概是200公里,东西宽度大概700多公里,总共14万平方公里。北面海拔比较高,有8000多米,但南面与印度接壤的是个平原,海拔约70~80米,高差降得非常快。具体到上塔马克西,这是一个高水头的电站,海拔有2000米。

设想一下,在海拔2000米处的喜马拉雅山上,一点一滴地修路、开挖、施工,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可想而知。

雷春华:“技术上我觉得有几个难度比较大的,第一个就是工程竖井的深度非常大,两条竖井都超过了300米,一个是375米的竖井,一个是313米的竖井,两条竖井大概就680多米,将近700米,这两条竖井的施工,目前在尼泊尔境内是第一,还没有比它更高的。开挖也是非常困难,因为岩石的结构、形成的软弱不均匀,竖井的施工难度比较大。我们在开挖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方式,最终还是成功克服,顺利开挖完成。另外,竖井混凝土的浇筑、运输也比较困难,因为300多米,将近100多层楼的高度,最终我们是采用高扬程的混凝土泵,也是我们国产品牌,从下往上直接打了300多米,(难题)给成功地解决了。”

艰难方显勇毅。在作业空间受限、设备调配难度大、渗水点多等困难面前,项目部迅速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夜以继日地研讨解决洞内通风除尘、照明、爆破扩挖、垂直运输等技术课题。为了论证正向反井钻机导孔钻孔技术,当时的工区责任工程师朱晓峰连续加班五个多月,吃住在现场,紧盯开挖精度,保障施工成效。

随着洞身开挖的加深,围岩条件始终未见好转,加上漫长的雨季导致进场公路沿线频繁出现塌方、滚石现象,造成交通堵塞,物资供应严重受阻。工区生产经理吴建峰带领工人抢修施工道路,经常是一身泥水。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一干就是五六个月,胳膊被高海拔的紫外线晒到蜕了几层皮,也从未叫苦喊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程竖井超前完成全线精准贯通,为项目圆满履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上下竖井合计687米的深度刷新了当时亚洲水电建设的新纪录,也使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成为尼泊尔水电领域的标杆工程。

8.1级大地震的考验

上塔马克西项目自2010年9月2日开工以来,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雷春华记忆最深的,就是2015年尼泊尔“4.25”大地震。

雷春华:“2015年4月25号,当地时间应该是12点,差两分钟12点,就11点58分,我到目前也是记得非常清楚,就发生了地震,8.1级。造成了很大的一个影响,就是道路塌方中断,输变电线路破坏,电力供应停止。地震发生了以后,我们首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来进行应对。第一目标是保证我们的人员安全,其次才是减少财产的损失。当时,我们立刻搭设临时抗震棚,也依靠军队和驻尼泊尔使馆帮助展开人员救援。”

地震发生时,项目员工虽然惊恐不已,但没有手忙脚乱,他们凭借此前接受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经验,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随后,项目部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

回忆起七年前的那段经历,雷春华坦言自己并没有感到恐惧和害怕,一心想着争分夺秒进行救援,第一时间通过卫星通讯向国内汇报情况。当他想起来给家人打电话保平安时,卫星线路已经中断了。

雷春华:“说实话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因为当时主要是关心大家,项目职工不能出现安全问题,把大家平平安安地救援出来,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考虑稳定,包括后勤怎么保证大家能够吃饱,撤退的时候谁先撤谁后撤,每一批哪些人,这些都是我考虑的事,对自己倒考虑的少一些。地震震了一分钟,大概有个四五分钟通讯是好的,还是可以给国内打电话打通。我第一时间给咱们后方总部进行汇报,等想到给家里报平安时,(通讯)已经中断了。那应该是非常着急的,包括职工的家属也非常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

危急时刻,彰显大爱。在大地震突然袭来的生死时刻,上塔马克西项目的中国建设者们选择了坚守,选择了担当。在震后的一周内,虽然每天都有救援飞机前来救援,但项目员工一次次把撤离的机会留给了当地村民劳务。

2015年5月1日,上塔马克西项目部的职工终于可以撤离了,最先撤离的是女职工和新分配的大学生。最终,由于应急处理得当,人员撤离有序,上塔马克西项目所有人员无一伤亡。

接下来,在历经一个月260多次的余震中,项目部始终不曾放弃过这座被尼泊尔人视为“国之荣耀”的水电站,而是积极筹备人力物力,对受损的进场道路展开清理,快速抢通生命线,展开灾后重建。

雷春华:“大坝出现了大的沉降,然后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山上的滚石砸到混凝土结构,破坏掉了混凝土结构。隧洞里面因为没有电力供应,排水设施不能运行,地下水渗水,把隧洞给淹了。包括道路地基塌方,上面滑坡造成道路整个被中断,供电线路也是全部被破坏。我们大概是2015年的9月份,9月底,雨季结束以后,投入设备开始恢复道路,然后进场进行道路和现场施工的恢复。”

在地震中,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地震是4月25号发生的,而5月5日就是给尼泊尔劳务工人发工资的日子。受地震影响,项目部无法拿出足够的现金支付尼方工人4月份的工资。雷春华心里清楚,这一个月的工资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灾难过后家人急盼的救命钱。该怎么办呢?

雷春华:“当时地震发生得非常突然,劳务回家比较着急,他们需要发放工资。当时每个月大概有几千万,两三千万的工资要发放,都是以现金方式,但当时也没有准备那么多现金,都是我们(中方)职工,把自己平时攒的生活费,一笔一笔地收集起来,把劳务的工资给发放,让他们撤回家的时候能够及时重建他们自己的小家。”

地震发生后,上塔马克西项目部全体职工伸出援手,筹措资金给当地工人发放工资。大家你拿2000卢比,我出3000卢比,就连厨师买菜留的5000卢比也都尽数拿出,就这样,凑出来的钱终于够给尼泊尔工人发工资了。

在排队领工资时,一位当地工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原以为自己一时半会领不到这笔救命钱,没想到中国人自己出钱给他们发工资。

中国建设者就是这样与尼泊尔人民守望相助,谱写出了中尼两国友谊的新篇章。

坚持属地化管理

恢复建设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依然深受尼泊尔各界的关注。

在2021年项目移交前,尼泊尔多位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对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各大主流媒体也专门对工程建设进行跟踪报道,业主单位对项目履约给予充分肯定。

关注还远不止这些,雷春华讲述了一个项目被写进大学教材的小故事。2013年,尼泊尔新出版了一部大学教材《水电工程》,在教材开篇显著位置,介绍了中国电建在尼泊尔承建的三个工程项目——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库里卡尼水电站和上马相迪水电站。

雷春华:“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高水头水电站项目,它涉及水电站建设的各个方方面面,有大坝、有隧洞,有地下厂房,有非常深的竖井,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案例,所以说被收录到大学教材里面,也是供专业的学生来学习相关施工经验和先进施工技术。也是总结经验,为后续的水电站开发,包括施工和人才的储备,做好人才培养。”

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建通过在尼泊尔一个个工程项目的承建,成功锻造形成了“尼泊尔经验”,并长久涵养着后来者,尤其是项目先进的施工技术及优秀的属地化管理经验,极大影响着尼泊尔水电市场、技术及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雷春华说,项目一直很注重本土化,通过“传帮带”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尼泊尔技术工人。

雷春华:“尽量做到本土化,也使用了大量的当地资源,在这个项目上可能达到10%左右,100个当地人大概10个中国人来去进行管理,中间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包括工程师、测量人员、商务人员,都使用大量的当地人。这个项目结束以后,向外也输出了很多人,比如说我们向非洲目前施工的这些项目,输送了很多的修理工、技术工人、工程师、测量人员,也是对他们当地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相当于培训的作用。采用一个中方人员带几个尼泊尔工人的形式,'手把手'教他们必要的一些施工技能。”

如今,伴随着奔腾的塔马克西河,电流正通过电缆输送到尼泊尔国家电网,再分别送往千家万户,点亮了众多尼泊尔人的生活。上塔马克西项目也因此成为尼泊尔的明星项目,很多人都特意跑来“打卡”拍照。

雷春华:“现在很多参观的,因为已经蓄水发电了,道路升级改造以后也非常方便到现场。大坝蓄水以后,成了一个'打卡'的地方,因为尼泊尔人也比较喜欢发自媒体、短视频,去拍一些沿途风光,还有一些施工现场设施。很多人都去过,包括也有学校组织去参观,关注还是很多的。”

从2006年6月来到尼泊尔,雷春华已经在这个国家工作生活了16年。算起来,他已经有至少十年没有陪家人过春节了,因为每年年初正是施工要紧的时候。但雷春华说,自己对这份付出并不后悔。

雷春华:“(春节)我们施工是继续的,大年三十下午放半天,然后大年初一上午放半天,大概就是一天时间。少说有十几年(没回家过年了),应该有10年是有了。因为这边雨季是6—9月,雨季是比较集中的,10月份基本上雨季就结束了。作为我们水电建设来说,特别是露天施工的话,雨季是影响比较大的,所以说我们的施工高峰期一般在10月份以后到次年四五月份,我们的休假一般安排在雨季期间。很少能赶上在家过年,比较亏欠父母,家里孩子都管得很少。”

从雷春华朴素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水电事业的热爱,也能感受到他希望建设更多海外精品项目的责任与担当。当然,在尼泊尔,还有很多和雷春华一样坚守岗位的中国建设者们。

雪山不会忘记,在这里,中国建设者们以他乡为故乡,以建好工程、造福当地为使命,奋力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托起中尼两国人民的发展梦、富强梦。


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项目施工


项目团队

雷春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