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植物在哪里” 第三十九期大河讲堂活动纪实
本网讯(杨思恒)6月1日,来自湖北宜昌三峡小学的23名同学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儿童节——在位于三峡坝区的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研究所”)内,他们满怀新奇地观察着实验室里的植物。在这场名为“神奇植物在哪里”的活动中,孩子们跟随专家的脚步,寻找着进入植物世界的“金钥匙”。
摄影:陈旋
由“新”至“心”
此次“神奇植物在哪里”第三十九期大河讲堂活动,由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与植物研究所联合举办。荷叶铁线蕨、红豆杉……这些三峡库区特有的珍稀植物,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这场与珍稀植物零距离接触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但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一颗颗植物科普启蒙的种子。
红豆杉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珍稀植物的保护意识、对植物科研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像博物馆、研究所等场所,正成为引导和培养科学兴趣的'孵化器'。”长江文明馆副馆长张肖雯说。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活动当天,植物研究所向长江文明馆捐赠了珙桐、疏花水柏枝等植物展品15份。尽管这是植物研究所首次对外捐赠,但其中却凝聚了三峡集团植保团队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建成生态环保科普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植物研究所科研示范区和珍稀植物园,每年开展200余次生态保护活动;建成“院士林”,宣传长江大保护理念......
据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回忆,在2021年举办的“三峡娃娃行”主题研学活动中,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在植物研究所的标本室久久不愿离开,志愿者们也主动认领保护植物,申请把小苗放在家中寄养。“珍稀植物保护工作是世世代代的事,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希望未来这些珍稀植物最终可以在野外繁衍生息,一步步适应自然环境和气候,长出小苗,开花结果,由'珍稀'变为'不珍稀'。”黄桂云满怀期待地说。
植物保护工作者在胭脂坝采收疏花水柏枝种子
秉承着薪火相传的信念,科研人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珍稀植物保护的难题。截至今年3月,植物研究所已成功实现了荷叶铁线蕨、珙桐、疏花水柏枝等多种特有珍稀植物野外批量回归,攻克了水库库岸、河漫滩、高边坡生态修复等技术瓶颈,三峡库区800万平方米生态修复示范区碧波荡漾、崖披新绿。
荷叶铁线蕨
从“身”到“深”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深入体会植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此次研学活动设置了一个有趣的互动环节:孩子们要在植物研究所外的种质资源圃内,独自寻找珍稀植物——绶草。这种植物外表平平无奇、植株矮小,孩子们要在茫茫绿海中搜寻到它。
这样的场景,正如多年来科研人员在野外探寻珍稀植物一般。三峡坝区,一江绿水,两岸青山,散落着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物种,要行保护,首先得在崇山峻岭中找到它们。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面对的是原始自然环境的考验,挑战的是植物保护工作者们的身体极限和意志力。他们在荆棘丛生的深山峡谷中穿梭,睡帐篷、啃干粮、喝泉水,还要忍受蚊虫叮咬的痛楚、面对毒蛇出没的恐惧。那时的他们,要靠脚步丈量、眼睛搜寻、经验加持,方能找到一株珍稀植物,如获至宝般把“宝贝”带回实验室。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就是黄桂云在海拔1000多米的易滑坡山体上带回来的。正因为有着和黄桂云一样无数植物保护工作者们的付出,三峡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保护范围不断延伸。截至今年3月,植物研究所已抢救保护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300余种2.9万余株。
珙桐
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原为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如今已成为三峡集团生态环保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年来,植物研究所不断开展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的调查、收集、繁育、保存、野外回归、生态修复等科学研究,在三峡坝区创建了国内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保育基地,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生态环保科普基地。如今来参观三峡工程的游客,不仅能感受到大国重器的震撼,还能体验到珍稀植物园的生态优美、景色宜人。
取“知”为“智”
本次研学活动的重点之一在于向孩子们传递植物保护的科学知识。在参观植物研究所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认识了多种珍稀植物,还了解到科学的植物保护方式。
以科学的手段进行植物保护及人工培育,是植物研究所长期坚持的课题。随着工作内容逐步深入,植保技术也更为先进、智能。
2021年,在众多的保护措施中,植物研究所又新增了科技“利器”——自动化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这种监测预警系统充满科技范儿,科研人员通过电脑、手机,借助物联网与图像识别,就能实时看到监测区域发生的害虫种类,也能对重要害虫进行靶标检测,进而采取措施,消灭害虫。有了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的守护,金龟子、叶甲、蛾类等害虫,在植物研究所已难以藏身。
此外,植物研究所还在探索植物保护新模式,创新珍稀植物移栽成活率高的关键技术。截至目前,植物研究所已繁育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幼苗21万余株,获得创新成果奖14项、国家专利39项。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在三峡枢纽185平台科研示范区为一棵新栽种的楠木培土浇水。四年过去,这棵楠木树干笔直,树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如今,185平台科研示范区引种保护了珙桐、红豆杉、连香、鹅掌楸等40余种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成为三峡集团珍稀植物保护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区域。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4日视察三峡工程时在植物所185平台科研示范区内栽下的楠木
“我希望这次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看到珍稀植物,亲身体会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还能引导他们从小爱护植物、保护植物,从而让更多人来保护珍稀植物,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黄桂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