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一部分。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渠道和各种努力去减碳,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3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3%。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万时,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727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68%。2030年如果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则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有望超过40%,电量占比23%左右,我国将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但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决定了新能源并网规模越大,协调平衡调节需求越大。研究表明,当系统新能源电量占比达到10%时,系统调节需求将随新能源占比提高而陡增。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大量的调节和储能电源。
抽水蓄能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抽水蓄能电站启停时间短、调节速度快,运行工况多,具有双倍调节能力,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且较为经济的调节电源和储能电源,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3179万kW,在建5243万kW,已在建规模合计8422万kW。实际投产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在调峰、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以及黑启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些年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陆续并网,抽水蓄能在增加新能源消纳,减少弃风、弃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在投产运行充分利用前后使蒙西电网的弃风降低了约10%,弃光率降低了约5%。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kW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总投产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kW左右;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业。因此抽水蓄能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抽水蓄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及黑启动等作用,促进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入网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3179万kW,在建5243万kW,已在建规模合计8422万kW。如果从1968年我国第一个抽水蓄能电站——岗南抽水蓄能电站开始,我们用了50多年的时间,即使从九十年代第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始也有30多年达到了现在的规模,未来我们要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过去30年的装机规模,我国需加大马力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然要求。必将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一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作者系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研究院院长靳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