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边陲、大山深处,新中国第一批水电建设者在奔腾的猫跳河上建起一座座改天换地、造福苍生的水电站,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着源源不断的光和热。国家能源集团贵州电力有限公司红枫水力发电厂,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经历六十余载沧桑,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具有较高现代化管理和生产水平的中型水电厂。它的发展史,是一部贵州水电事业的开拓史,是一支贵州水电队伍成长的摇篮曲,是一篇红枫人艰辛创业、勤奋前进的回忆录,是老一代红枫人馈赠于今人和后人的巨大财富。昭昭业绩,灿烂夺目;灼灼智慧,斑斓缤纷。
第一个为贵阳提供电力的水电站
——“小修文”电站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猫跳河下游的修文河上建立水文站,进行水工观测,次年3月成立“修文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开始修建“修文电厂”(今三级电站的“小修文”电站)。由于物价飞涨,工程预算脱节,经费时断时续,机组到货无期等原因,造成工程三度停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六年多时间仅完成工程的三分之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工程于1949年12月复工,1950年就完成工程总量的50.2%,一年零四个月即完成全部续建工作,于1951年4月发电送至贵阳。续建“小修文”电站,不仅为贵阳及时提供了电力,还为贵州工人运动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0年3月28日,250多名土匪截断“小修文”电站至贵阳的通讯线后,向电站工地发起猛烈攻击,同时纵火烧毁职工宿舍,洗劫工棚,并掳走两警卫的妻儿4人为质,要挟警卫缴枪。全体警卫在军代表姚希顺的指挥下,不畏强暴、激战五昼夜,打死打伤土匪十余人,土匪终于溃败。广大职工抗匪护站的英勇事迹,在1950年8月9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水电工程会上受到嘉奖,荣获“护厂模范”锦旗。
守护英烈忠骨64载
——我们不会忘记他
老红枫人都知道,在三级修文电站大门不远处,长眠着一位名叫王元顺的烈士,这位名叫王元顺的烈士是原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警卫团的一名排长,1950年初运送修建修文电厂(今修文电站)所需物资带领战士从重庆一路抗击国民党残兵流匪,历时三个月才到达修文县,就在距修文电厂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再次遭遇土匪袭击,王元顺排长带领战士一面还击一面护卫在军车两侧继续前进,当汽车行驶到一处急弯时侧翻在地,钢筋刺穿了王元顺腹部。当驻扎在修文电厂的部队和电站护厂队闻讯赶来击退敌人,将物资和人员接应到电站时,王排长已因伤势过重牺牲了,那一年,他年仅21岁。王元顺同志牺牲后,部队战士和电站职工把他安葬于此。
红枫电厂职工陈林因为从小生活在修文电站,不但父辈经常会讲述王排长的英勇故事,而且当时设在电站的学校也会在每年的清明、六一等节日组织学生给王排长扫墓,表达后人对烈士的缅怀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和很多老同志也相继搬离了修文电站,王排长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但墓地周围长满了灌木、杂草,就连烈士的坟头上也长了好些小树,更有倾倒的废石料不断向烈士墓靠近,大有被乱石淹没的趋势,这让偶尔回来一趟的陈林倍感痛心,看着这一切,他萌生了寻找烈士后人的想法。于是,陈林在网上发帖寻找烈士的后人,可是,寻人贴发出后并没有收到任何有用的回复。
2014年六月中旬,出差到修文电站办事的红枫电厂工会干部雷天群在交通车上听见了陈林讲述的关于王元顺烈士的英勇故事,好奇心和对烈士的崇敬之心驱使她跟随陈林拨开荆棘来到了烈士的坟前,在被烈士英勇事迹感动的同时,她也产生了寻找英雄后人的想法。
6月28日凌晨2点过,雷天群发布了一条寻找烈士王元顺后人的帖子。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三个小时后,一个远在河北武安、平时基本不上网的人竟然上网看见了这条帖子。第二天,他联系到雷天群,通过手上持有的烈士证跟雷天群掌握的信息作了比对后,他确定王元顺烈士就是他的爷爷,他就是王元顺烈士的孙子王华兵。
7月8日,河北武安电视台的五位记者陪同王华兵来到修文电站,全程记录王华兵寻亲的过程,并陪同他将王元顺烈士的遗骸迁回故里。7月11日上午11时左右,烈士王元顺的遗骸被请出了他长眠64载的墓地,在孙子王华兵的护送下启程返回河北武安安葬于武安市烈士陵园。
流金溢彩的艺术长廊
——坝型博物馆
红枫电厂猫跳河流域梯级电站始建于1958年,完成于1980年,是国内流域开发建成最早、开发最完善的梯级水电站之一。六个电站的六座大坝,坝型各异,独具风姿,与猫跳河相衬,被誉为“流金溢彩的艺术长廊”,引起众多中外水电专家学者的关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多项奖励,被编入大专院校水利水电教课书。
一级红枫电站原为木斜墙堆石坝,1993年用大坝灌浆的方式加固改造,现为灌浆心堆石坝;二级百花电站为混凝土斜墙堆石坝;三级修文电站为坝顶溢洪式单拱坝;四级窄巷口电站为混凝土双拱坝;五级红林电站为混凝土溢流式重力坝;六级红岩电站为中孔溢流双曲拱坝。
早在1972年5月,中共贵州省委就指示将红枫电站和修文电站对外开放。先后有美国、苏联、日本、阿尔巴尼亚等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各电站考察大坝。1987年5月,第55届国际大坝会议第5路参观团18个国家的37名专家专程到红枫电厂考察。1988年5月,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专程到红枫、修文、窄巷口等电站录制关于大坝的教学片,被誉为“坝型博物馆”。
为提质增效闯出新路
——无人值班 少人值守
近年来,红枫电厂为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节约人力资源、降本增效,更好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探索和构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以期实现运维效率和人员优化双提升。
红枫电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统筹部署,组织技术骨干多次开展专题研讨会议,结合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综合考量,以红枫猫跳河流域梯级六个电站中第一个电站——红枫电站率先作为项目试点。为加快红枫电站推进“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的建设,提高设备综合自动化水平。2019年以来,红枫电厂从设备治理、保护装置和人员配备三方面着手稳步推进红枫电站项目实施。2021年5月25日,新综合自动化系统顺利调试成功,实现了厂集控中心远程控制和在线工业监视要求,满足了试运行条件。
6月16日上午8时,随着红枫电站现场运行人员的撤离,红枫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此次试运行,全面加快了猫跳河流域水电站的集中控制、集中运维的工作进度,初步实现梯级发电优化调度,促进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电站运行更安全、稳定、经济,红枫梯级电站将迎来从有人值班到“少人值守”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将为红枫梯级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探索和积累管理经验、储备后续人才,使得红枫电厂全面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管模式指日可待。(严雪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