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铭刻百年梦想的三峡工程,筑起长江经济带“钢铁长城”
2021/6/15 5:44:28    新闻来源:国资小新

4月15日起,“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横跨大江南北,按区域分为东、西、南、北、中5条线路陆续开展采访,前往浙江嘉兴、陕西西安、四川成都、贵州遵义、江西赣州等20地,对多家国有企业40余个点位进行深入采访报道。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组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深入中央企业红色资源、生产一线,回顾报道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红色历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宣传先进典型,讲好央企故事,展现国企“六个力量”地位作用,传承弘扬蕴含家国情怀、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国企特色的时代精神。


6月6日—6月10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第三条采访路线前往江西赣州、湖北武汉、湖北宜昌等地,实地探访国资央企的红色记忆,向公众展示国资央企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新活力——


从一百年前的一个设想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典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今天,小新带你走进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共同感受三峡人“为我中华 志建三峡”的豪迈气概


湖北宜昌,矗立在长江西陵峡谷的三峡工程有如一座历史丰碑,深深铭刻着中华民族百年风雨的伟大梦想。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至此,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中国人追寻百年的三峡工程之梦终于实现。大国重器三峡工程,见证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变成现实,铭刻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制度伟力。

三峡工程:大国重器 百年圆梦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初,一个伟大的设想在风雨如磐的时代前夜萌发。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构想。然而,当时国似散沙、战乱频仍,开发三峡、治理长江之梦难以企及。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阐述“改善川江航道,开发三峡水力发电”的设想。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毛泽东提出:“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1982年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邓小平果断拍板: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6年至1989年,国务院组织412位专家对三峡工程全面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在历经半个世纪全面、科学论证之后,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通过一组老照片一起找寻三峡工程成长记忆,一起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

三峡大坝成长记忆之拦河大坝


▲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1997年,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中,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 2002年,三峡工程实现导流明渠截流。


▲ 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顶。


2009年,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 2010年,三峡工程首次实现试验性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目标。


三峡大坝成长记忆之电站厂房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它由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右岸地下电站和电源电站组成。三峡左、右岸电站位于坝后,左、右岸电站共安装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加上电源电站2台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和后期扩建的右岸地下电站6台70万千瓦,三峡水电站的最终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882亿千瓦时。
左岸厂房建设全过程 ↓↓↓

▲1998年9月,左岸厂房坝段混凝土施工形象。

▲ 2000年1月,左岸电站厂房机组基础环、座环混凝土施工形象。

2002年11月7日,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2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进入总装阶段。

▲ 2005年7月20日,左岸电站最后一台发电机组(9号)转轮顺利吊装就位。

▲ 建成后的三峡水利枢纽左岸电站厂房。
右岸厂房建设全过程 ↓↓↓
▲ 2004年5月,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机组锥管混凝土施工形象。



▲ 2005年8月8日,22号机组开始围绕座环挂装蜗壳。
▲ 2006年26号机定子吊装。
▲ 2008年23号机转子吊装。
▲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电站厂房内景。
地下电站建设全过程 ↓↓↓

▲ 2006年施工中的地下电站尾水系统。
▲ 2009年4月,施工中的三峡地下电站厂房。
▲ 2011年1月,地下电站31号机组转子成功吊装,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总装阶段。
▲ 2012年7月2日,三峡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70万千瓦27号机组正式并网投产发电。至此,三峡地下电站6台70万千万机组全部投产,三峡地下电站建设全面完工。图为全部投产的地下电站机组大厅。

▲ 2014年3月29日,地下电站出水口全貌。


三峡大坝成长记忆之通航建筑物


从“自古川江不夜航”到“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间的川江航道通航条件,改写了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流的水运发展史。


三峡库区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建库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以上,不仅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还实现了全年全线昼夜通航,长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数据显示,三峡库区船舶单位千瓦拖带能力,由建库前的1.5吨,提高到了目前的4至7吨,油耗明显下降。重庆地区水运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其中近8万人来自三峡库区,水运业及其关联产业吸纳了库区200多万劳动力。自2003年6月试通航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1.46亿吨,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该河段最大年货运量的7倍多。与三峡船闸建设前相比,机动散货船从武汉到重庆的通航时间,可缩短约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峡船闸累计过闸货运量14.83亿吨,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修建于山体深切开挖形成的岩石深槽中,是世界总水头最高,级数最多的内河船闸。全线总长6442米,其中船闸主体结构段全长1621米,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长280米,宽34米,槛上最小水深5米。船闸最大设计水头113米,采用一线上行,一线下行的运行方式,能够通过由3000吨级单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1994 年4 月17日,三峡船闸工程开工建设,2003 年6 月16 日建成。
▲ 1994年5月,双线五级船闸一期开挖工程全面展开。

▲ 1995年10月,开挖施工中的双线五级船闸全貌。

▲ 1997年11月,双线五级船闸闸室已现雏形

▲ 1999年8月,开挖完成后的双线五级船闸,进入闸室直立墙施工阶段。
▲ 2000年12月,双线五级船闸北线一闸首闸门开始安装。至此,12套24扇闸门安装工作全面展开。
▲ 2001年10月,双向滑模技术应用于闸室边墙混凝土施工中。
▲ 2002年5月,双线五级船闸南线三闸首率先启动单闸首联调。6月,12个闸首的单闸首联动调试全部结束。

▲ 2002年7月,双线五级船闸混凝土及金结施工全面完成,进入无水系统联合调试阶段。8月,无水联调顺利完成。
▲ 2002年10月,双线五级船闸输水系统初具规模。
▲ 2003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

▲ 2004年,全面运行中的双线五级船闸。

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永久通航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客轮和各类特种船舶的快速通过。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全平衡型式。主要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船厢室段、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等建筑物组成。三峡升船机于2016年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2019年12月27日通过竣工验收,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和施工难度系数最高的升船机,承船厢总重(含水体)约15500吨,相当于9000多辆普通小轿车的重量;最大提升高度113米,相当于近40层楼房高度。3000吨级船舶乘坐三峡升船机“电梯”,完成百米垂直升降,过坝只需约37分钟。



▲ 三峡升船机安全平稳运行,3000吨级船舶坐“电梯”过三峡大坝。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中流砥柱”


长江流域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耕地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1%,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7%,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三峡工程最大的生态效益。兴建三峡工程之后,在上游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地区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确保了荆江河段的安全,增强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使洪患及分洪措施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问题也得以化解。

防洪调度下的三峡工程


2020年入汛后,长江流域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仅次于1954年,超过1998年,防洪形势严峻。流经三峡的编号洪水就达5次,其中最大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创建库以来新高。洪峰过境期间,通过三峡水库拦洪削峰,同时联合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等水库开展梯级水库联合拦蓄,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有效避免荆江分蓄洪区运用,成功避免60万人转移、49万亩耕地被淹,充分凸显了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骨干工程地位和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


截至2020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1次,拦洪总量超过1910亿立方米。抵御了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流域性大洪水。

三峡大坝泄洪场景


“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三峡工程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效益。”水利部三峡司罗元华司长表示,全面建成三峡工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管理运行好三峡工程是更为长远和艰巨的任务,“要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三峡工程提出的新要求,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找准定位,确保三峡工程能够承担好国家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中国工程院关于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的估算,三峡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88亿元,工程防洪减灾效益显著。三峡工程防洪补水功能的发挥,使长江经济带具有了坚强的生态屏障,广袤富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万公顷耕地和城镇得到了保护,数千万居民得到了安全的居住和发展环境。长江流域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相对稳定状态。


洪峰抵达三峡工程

清洁低碳发展的“绿色引擎”


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每年近千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可替代3000多万吨标准煤。


三峡左岸电站
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电厂总工程师姜德政介绍,在确保三峡工程全面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的前提下,三峡电站2020年全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118亿千瓦时,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于2016年创造并保持的1030.98亿千瓦时的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 电能源源不断输出
111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供上海市用电(按2019年用电量计算)约8个月;与燃煤发电相比,可替代标准煤约34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2万吨、二氧化硫2.24万吨、氮氧化物2.12万吨,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阔叶林;按每千瓦时电量可产生13.8元GDP推算,每年可支撑约1.54万亿元的GDP,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是清洁低碳中国的“绿色引擎”。截至2020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近1.4万亿千瓦时,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珍稀动物的“生态乐园”


1.4亿年前就已存世的中华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为我国所特有,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貌、海侵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重大价值……
60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的珙桐,是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
如今,这些珍稀动植物都在三峡集团打造的“生态公园”里安下了家,并且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种群资源不断扩大,从日渐濒危,又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
▲ 中华鲟放流现场
在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大型控温养殖车间内,一尾尾中华鲟幼鱼在可以调节水温的孵化装置里欢快地嬉戏,成长到一定阶段,它们就将被放归大自然。
据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介绍,中华鲟研究所于1982年成立。三十多年来,研究所通过系列技术攻关,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洄游监测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尤其是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种在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诞生,标志着中华鲟这一古老物种终于摆脱灭绝的危境。
▲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给中华鲟打卫星标记
截至2020年,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2次,总数超过503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
为创造适宜长江鱼类繁殖所需的水环境,三峡集团已连续多年开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工作,通过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使下泄流量、水温与上下游河段水生态和环境的需求在时空上实现“匹配”,促进鱼类增殖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姜伟表示,2011年至2020年,三峡水库共实施14次生态调度试验。2021年5月29日-6月3日,三峡水库开展了2021年首次促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初步监测结果表明,宜都江段鱼类总产卵规模约50亿颗,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达43亿颗。这是继2019年产卵规模突破30亿颗后,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最大“淡水资源库”


2020年10月28日14时,三峡水库顺利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三峡枢纽工程蓄水175米
“蓄水完成后,在今冬明春的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中下游补水,不仅可以改善航行条件,同时,三峡水库作为中国最大淡水资源战略性水库,还可为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安全保障。”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水库管理部高级工程师高玉磊说。
三峡水库在每年10月蓄满后,枯水期为下游实施补水调度,最小下泄流量由天然状况下的不到30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显著改善了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状况。
消落期的三峡水库
可以说因为有了三峡水库,中国腹地有了一座总量近400亿立方米的国家战略淡水资源库。如今三峡水库连续11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每年枯水期补水超200亿立方米,成为蓄丰补枯的淡水资源“银行”,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万里长江奔腾,大坝巍然屹立。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这项世纪工程,使几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峡大坝横卧长江,举世瞩目。三峡工程将继续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百六十行

行行发展高质量

东西南北中

祖国处处立丰碑!

国有企业的红色故事说不完、讲不尽

高质量发展的征途看不够、走不停

小新将继续带你

探访红色记忆

重温峥嵘岁月

迎着百年党旗红

感受新时代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的新风貌、新征程!


————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孙 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