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论坛并调研我国水电开发构建生态文明的典范新安江电站
在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2021年5月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下称:学会)来到了学会和新中国水电的发源地--国网新源新安江水电厂(下称:新安江水电站)组织开展了系列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活动。
系列庆祝活动的第一项内容(27日),是结合2021全国科技周,召开“探索中国碳中和之路”的科普论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和中心工作,然而,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任何国家的要想实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大量的依靠水电和抽水蓄能,否则,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几乎很难满足电网和电力负荷的实际变动需求。为此,结合2021年的全国科技周活动,学会特地来到新安江水电站,组织展开“探索中国碳中和之路”科普论坛。论坛在总结回顾我国最早、最成功的新安江水电站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亟需加强的抽水蓄能建设和水、风、光互补发电等科学技术问题,具体地探讨中国实现碳中和之道路。科学地论证和阐述水力发电在我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系列活动的第二项内容(28日),是组织学会的总部、专委会和地方学会的代表,考察中国水电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工程--新安江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的大型水电站,反映了 20 世纪 60年代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水平。工程于1960 年 4 月建成发电后,成为当时我国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电源之一。装机 66万千瓦的新安江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曾经是我国60',70'年代的小学课本,必须要掌握的常识。此后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站的功能逐渐转换为担负华东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任务。
尽管当年我们开发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的首要功能是发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安江水电站的防洪、灌溉、航运、养殖和旅游等方面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防洪、灌溉、航运等这些社会公认的水电站的作用,这里我们不多重复。但在水产养殖和水质净化的等方面,新安江的建设可以说是颠覆了很多传统宣传的认知。以前社会上的一些宣传,常常批评水库大坝水电站的建设会影响鱼类的生存,但是,自我国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之后的60多年以来,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不仅当地的年渔获总量已经较建库前,增加了50多倍,而且还出现了“水库大头鱼”等闻名社会的新品种。一些反水坝、反水电的宣传还常常说,水库大坝阻碍了河流的正常流动,将会恶化河流的水质。但是,新安江的客观现实恰恰证明了水库的天然的水质净化作用,几乎无可替代的重要。
在水库上游的入口处,我们监测到流入水库的水体分明都是二、三类的水质,但是,经过水库百余公里的沉淀和自然净化,大坝出口处的水质,已经变成优于一类的水体,甚至成为全国著名的“有点甜”的矿泉水。经专家论证发现,流入水库的富营养化的水体,为水库中的水草和鱼类所构成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不断地被转换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鱼类蛋白质。人造水库的这一生态功能,很好的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英明论断。除此之外,由新安江电站的建设所形成的“千岛湖”,已经成为我国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为满足全国游客的需要,现在每天都有从北京开往千岛湖的旅游专线高铁。
正因为新安江是新中国水电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我们水电学会的诞生也选择在了这里。为了推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在一大批水电老专家、老领导的推动下,1980年6月28日,在新安江水电站召开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1年之后的5月28日,在同一地点,我们水电学会又专门组织全国水电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总结回顾我国水电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追赶,到全面引领世界的腾飞过程;追忆、讴歌我国历代水电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奋斗功绩。在庆祝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的同时,表达我们水电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决心依靠科技创新,发挥出水电开发在构建生态文明方面的特殊作用,完成好在新时期,把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张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