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8日,水利水电工程水下检测与修复技术论坛在郑州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王复明等17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和技术报告。会议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主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承办,武汉大学等8家单位共同协办。来自业内有关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设备研制、科技生产、高等院校等40余家单位的240多名领导、专家和学者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师生参会,另有100多名代表观看线上直播。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交流水下检测与修复技术,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水下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养护管理,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发生后水下工程受损应急抢险处置,围绕水工建筑物水下探测设备、水下工程检查维修,应急处置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水下隐患缺陷智能识别、信息化建设等领域进行学术交流。
水电学会理事长张野在致辞中指出,水电是全球公认并为世界各国所大力发展使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国之重器。至2020年底,我国水电总装机达到了3.7亿千瓦、年发电量超1.3万亿千瓦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源源不绝的绿色水电为节能减排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强保障。依托一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我国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昂首引领中国水利水电科技挺进世界水电“无人区”。他强调,未来我国水电建设的主战场在综合条件更加错综复杂的西南部,一系列新的世界级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需要我们去钻研攻克,以不断创新的前沿技术和不断革新的管理手段促进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党组书记李开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开锴、中国水利学会副秘书长刘咏峰分别致辞,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水下检测与修复领域学术交流、技术创新融合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推动水利水电领域学术繁荣与学科发展。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副总经理孙志禹作讲话,介绍了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他强调,集团公司将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工程建设运行所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搭建南水北调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外交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研力量的合作。通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战略支撑,为国家水安全保障做出积极的贡献。孙志禹肯定了这次学术交流的意义,他指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水下检测与修复技术成果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应用,将为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安全、供水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大会特邀进行了3篇主旨报告:钮新强院士《新时期大坝水下安全保障技术》、王复明院士《堤坝等基础设施防渗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进展》、南京水科院二级教授蔡跃波《大坝深水检测与修补加固装备研究新进展》;同时安排了《水下机器人研究进展及水利领域应用展望》等14篇专家技术报告。17篇报告内容精彩纷呈,院士专家阐述深入浅出,以前沿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引人的案例分析,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会议期间报告专家和参会代表积极互动交流,用思想交锋激荡科技创新智慧火花,以百家争鸣营造学术交流良好氛围,共同办成了一次务实高效、成果丰硕的会议。
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领略了大国重器的壮观景象。本次论坛征集录用论文70余篇并将正式出版论文集。
会间与会专家代表参观科技成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