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电、新能源等在优先发用电制度下“保量保价”,双轨制模式下市场竞争被限制,进而阻碍电力市场建设——
■本报记者 赵紫原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3月01日 第 12 版)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疆电外送计划电量逾1100亿千瓦时,规模创历史新高,市场化交易外送电量作为补充形式,签订合同129亿千瓦时。同时,数据显示,甘肃2020年全年外送电量520.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3%。
疆电外送,对受电地区来说即为外来电,同新能源、核电等一起被列入“优先发用电制度”行列。优先发用电制度“量价”受特殊保护,以外来电为例,为保证国家指令计划和政府间协议的执行,其一年内总输送量不变,由受电地区消纳且保价输送,不论是否接入送端交流网,均优先使用输电能力。
业内专家表示,现行优先发用电制度形成了电力市场的双轨制结构,双轨制引发的不平衡资金已严重影响电力市场建设。“当前亟需逐步放开外来电、新能源等优先发用电,并逐步建立电力市场治理体系。”
优先发用电限制市场竞争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16年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 2020年前逐步取消优先发电权以外的非调节性发电计划。据了解,截至目前,除了浙江核电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山东和广东新能源将参与现货结算外,有序放开优先发用电制度并无实质进展。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叶泽表示,优先发用电计划限制了市场竞争,用市场手段做管制的事。“国外电力市场发电优先顺序基于资源和环境目标,仅停留在市场制度层面上,我国将其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特别是优先用电政策,人为将市场竞争与供电义务对立起来,既无理论支持,也与实际经验不符。”
叶泽表示,以新能源补贴为例,国家核定适当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后,企业是否发电是市场主体的选择,国家政策应该主要体现在补贴政策制定上,而不是“保量保价”和优先消纳的市场行为上。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敬东表示,目前全国电力现货市场普遍存在市场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长期电价计划控制,一旦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部分被压缩的电价空间将被释放,电价可能短时间上涨,这是我国市场建设不能接受的。“归结到底,当前电力市场治理能力不足,这是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重市场建设、轻市场治理导致的。”
外来电进入市场掣肘多
外来电是优先发用电制度的“大头”。山东能监办、山东省能源局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做好我省第三次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结算工作的通知》显示,近亿元不平衡资金各类优先发电分摊表中,外来电占比53.42%。
外来电难以入市,是电力市场建设“老大难”问题。中嘉能集团首席交易官张骥指出:“外来电进入市场有两个解决方式,一种是电力输送往来密切的省份做区域市场,所有电源同台竞价、统一调度;另一种是所谓的全国市场,省间交易单独竞价,交易结果物理执行且作为省内现货市场的边界,从而造成省间联计划不能和受电地区现货市场联动。由于存在两种价格形成机制,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资金问题。”
那么,建设区域市场难在哪?张骥指出,现货市场是价格“探测器”和效率“放大镜”,就山东而言,如果外来电与本地电源同台竞价,相比本地电源,外来电并无经济性;但如果只考虑经济性,特高压的通道利用率难以提高,巨额投资将沦为搁浅资产,极大影响电网企业收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截至去年6月底,西北电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接近50%,以酒泉风电基地开工建设为标志,西北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达49%。特高压是实现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方式之一,但2018年哈密南-郑州等多条特高压直流实际总最大输出功率仅为总设计输送能力的65%。再以甘肃酒泉—湖南±800千伏输电工程为例,其设计输送能力为800万千瓦,配套煤电高达600万千瓦。
谢敬东表示,各省的价格水平不同,跨省跨区交易在省间存在交易价格空间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如果没有价格空间就没有跨省跨区交易的必要。“当前,以省为实体开展的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不向受电省传导,与跨省跨区交易没有必然关系。跨省跨区放开交易与各省的价格水平、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都有关系,其背后是地方政府通过电价政策实现对地方的保护。”
亟需建立充分的市场机制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优先发用电制度与电力现货市场机制不是水火不容,也不是要立刻放弃优先发用电制度。极端的改革措施不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贯做法,如果现在放弃优先发用电制度,可能会造成利益主体激烈的反对,影响我国产业政策的落实和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因此,优先发用电制度应该配合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需要进行完善。”
叶泽认为,优先用电政策仅适用于用电紧张的特殊时间。而目前的优先用电政策是要获得高可靠性用电,又不愿支付相应成本,把保障供电与优惠用电混合起来。在电力供应有保障的情况下,用户优先用电的实质是为高可靠性用电买单,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如支付更高的电价保障安全稳定用电。
“电力市场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不是建设现货市场,而是首先解决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市场机制建设的切入点一是政府转变观念,把市场竞争与实现社会目标分开,真正放松电力市场管制,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然后再用市场竞争的效益解决社会问题;二是明确搁浅成本处置结果,构建国有发电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竞争机制。”叶泽说。
谢敬东表示赞同,现货市场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双轨制的问题。双轨制的存在给市场主体提供了评估利益得失的参照,影响到市场主体对市场的态度。现货市场建设的难点问题在于电力市场治理体系没有建立,影响到市场运营的可控性,进而影响到决策者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