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柴静)伴随着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我国“西电东送”迈出坚实步伐,金沙江的发展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世代生活在金沙江边的人们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搬进新房,找到新工作,开启了移民新生活。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截至2019年12月,淹没影响区已纳入西和安置点实施安置的移民有902户3079人,扩迁区已纳入花果山安置点实施安置的移民227户799人,3878人开启了移民搬迁后的新生活。
2016年11月24日,武定县安置点建设初期。新华网发(冯光辉 摄)
促就业、稳产业 确保移民稳定增收
以人均30平米宅基地面积为标准,西和安置点一幢幢小洋房拔地而起,村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极大改变。与此同时,移民就业问题成为了眼下的大问题,据统计,现阶段全县移民搬迁安置人口中,18至60岁劳动力2627人。
针对庞大的劳动力大军,武定县结合市场需求,拓宽培训渠道,推进移民就业工作。移民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劳务用工输出、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等方式进行就业。
参加技能培训迎接新生活
据介绍,武定县2020年度移民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家政服务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电工、焊工等12个工种共计1850人。培训期间,根据移民培训意愿适当进行调整。培训完成后为移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合格证书三种证书。目前,移民技能培训共培训9个工种31个班1424人。
自搬迁以来,赵定有家开起了小商店。妻子一边守店,一边参加厨师技能培训,赵定有则先后参加了电工、装载机技能培训。赵定有介绍,现在的家距离老家130多公里,曾经的他辗转过山东、江苏等多个地方务工,每月约3000元的工资是当时一家人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受疫情影响,赵定有至今未外出,这也让他决定参加更多培训。现在孩子上学、家人看病条件都愈来越好,他计划培训后多接一些活儿,如果在家附近就可保障收入,他也希望陪伴在家人身边。
移民的金沙江情怀
今年65岁的肖洪贵将他的“金沙江情怀”放在了一枚枚石头上。走进肖洪贵家的新房,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间“石头屋”,两个精致的柜子上摆满了他从金沙江边拾来的石头,老肖还定做了精致的架子来摆放这些石头。“以后就很难看到金沙江边的石头了,所以我搬家的时候坚持带着这些石头。”在老肖的坚持下,新房内一间“石头屋”打造起来了,这是他的爱好也是他对金沙江的回忆。如今他偶尔也会摆弄摆弄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想念金沙江。
老肖家是己衣镇新民村委会新民新村第一家搬迁的,这里是武定县最低海拔所在地。虽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但是老肖始终相信出来会有好日子过。“以前就是种庄稼,粮食够吃,但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老肖说,现在两个孩子都有地方打工,家里收入有了保障,孙子上幼儿园也很方便。距离家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有一周开放一次的集市,平时进城也仅需十多分钟。这与曾经的生活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7月8日,肖洪贵介绍自己收藏的石头。新华网 柴静 摄
无论是老肖,还是赵定有,他们的生活都是移民搬迁生活的缩影。他们走出了世代生活的金沙江,以不同的方式开始新生活。据介绍,未来,武定县在加快谋划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以及白马口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将切实关注移民思想动态,积极关心移民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安全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移民安置点、库区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