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集团孙志禹:追思事业的引路人郑守仁院士
2020/7/27 20:10:46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本网讯(孙志禹)惊闻郑守仁院士走了,悲痛万分。他走得既匆忙,也从容。说匆忙,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来得及请教;说从容,是因为他老人家把三峡工程的事都安排妥了,了无牵挂。

  历历往事,一一浮现眼前,从初识郑守仁院士至今,已近30年。1994年我学校毕业到三峡工地时,他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任三峡工程设代局局长,全面负责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大家都叫他郑总。我恰好分配在三峡右岸工程部,郑总的夫人高黛安正好是负责右岸工程设计的主任工程师,郑总和高总就成了我工作后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对人和气、亲切,工程经验极其丰富,我也从那时起就跟他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尽职尽责的建设者

  郑守仁院士(中)和本文作者孙志禹(左)等在三峡坝区

  郑总自1994年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近三十年来,他长驻三峡工地,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记得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第一仓混凝土在右岸导流明渠开浇,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跟设计基本一致,但局部风化较为严重,现场对处理方案有较大争议。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郑总拿着地质锤、带领技术人员在现场查勘几十次,又在听取各方意见并反复讨论后,郑总在现场做出了技术决策。他极其认真的态度、广听意见的民主、大胆决策的担当,给我上了印象极为深刻的第一课,至今受益匪浅。

  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建设期间,郑总主持召开现场设计讨论会2500多次,形成会议纪要6800多万字。负责编写的现场设计工作简报500多期,400多万字,真实、详细记录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全过程。郑总带领设计团队的精心设计,为确保三峡工程成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总始终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重点部位的基础验收,他都要亲自到现场参加,严格把关,一丝不苟,不怕得罪人,对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处理外,还会提出技术补救措施,绝不留隐患,绝不放松要求。还主持编写了130多万字的《水利枢纽工程质量标准及监控》一书。

  郑总的作风、精神无不激励我们前行,同时也感染了国际同行,获高度赞誉,2017年被授予国际坝工界的最高奖项——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求真务实的创新者

  三峡大坝全景  摄影:汤伟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郑总就是这样一位领头人,带领我们潜心研究、努力拼搏,掌握了大国重器的一项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获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三峡工程因此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他主持研究解决了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与设计有关的重大技术问题,攻克了一道道世界级难题。一期土石围堰优化设计、“排淤挤淤”和“内堵外排,保留粉细砂”的优化处理方案,保证了围堰的顺利建成,也为二期围堰施工和大江截流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后又在大坝、厂房、船闸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跻身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首、“2002年十大科技新闻”。这些经典之作与成就,无与伦比。

  2018年,在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十周年之际,郑总提出在三峡坝区召开试验性蓄水十周年学术研讨咨询会,并亲自做了题为《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十年试验成果分析》专题报告。当时郑总已经重病缠身,身体孱弱,平时说话声音就很微弱了,轮到郑总做报告时,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座椅。但郑总坚决让把座椅撤走,径直走到了报告台前站着向大会做报告。郑总做报告时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感情丰沛,但半个小时的报告之后,我清楚地看到他后背衣服已被汗水湿透,走下讲台时步履蹒跚、十分疲惫。与会者无不动容,致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要知道郑总的报告是他用尽全力呐喊出来的,他在用生命最后的能量,向大家汇报他对三峡工程的所思所想。

  年近80的郑守仁院士带病坚持站着作报告

  为支持三峡集团进军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郑总的步履也从宽阔的三斗坪迈向了金沙江下游的高陡峡谷。数年来,郑总参加了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四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的重大技术方案咨询、审查和质量检查。他对三峡集团的支持和关怀、为三峡和金沙江下游工程不遗余力地贡献他的智慧和心血,我们三峡集团仅通过授予郑总“最美三峡人”、“三峡科技创新终身成就奖”等方式,聊以表达我们的景仰之心和感激之情。

  无我的大坝守护者

  郑总对于三峡工程的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他曾说“作为一名水利人,能参与三峡工程是最大的幸福。”还说“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里坚守一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三峡工地,郑总一守就是26年,坝区一套18平方米的住房是他和夫人长久的家,13小区办公大楼永远有一盏灯因他而亮。即使重病缠身,他仍坚守三峡工地,他的生命“早已和三峡大坝融为了一体”。

微信图片_20200727091944

  郑守仁院士(中)和本文作者孙志禹(左)在三峡坝区

  2018年11月,我到三峡坝区出差时想去看他,电话是高总接的,得知来意后高总十分高兴,并反复叮嘱“来就来,千万别拿东西”。进了他们在工地那极其简陋的住房,高总正在仅能容身的小厨房里忙活着,我们就在厨房里坐着聊了一个多小时。知道长江委的领导关心他们,想让他们搬回武汉,我也劝他们回武汉生活,毕竟俩老年事已高,武汉的生活医疗条件都好很多。郑总和高总都不舍得离开,说知道大家好意让我们回武汉生活,但三峡工程还没验收,我们怎么能就这么走呢。

  郑守仁院士(右二)和本文作者孙志禹(左一)等在三峡坝区

  2019年,郑总病重开始长住武汉同济医院期间,我只要有机会都会去看他。每次郑总都聊得很开心,一谈就是很久,但从来没有谈过他的病情,谈的都是他心心相系的三峡,他思考着防洪水位应该怎样优化、库容的长久保持和泥沙等技术问题,更关注着三峡何时验收。

  去年9月2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获此殊荣的他向医院请假专程前往北京参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三峡工程是我们水利人共同的孩子,获得这个荣誉,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肯定,对所有参与建设、维护、运营三峡大坝的人的肯定,感谢大家用行动守护长江,守护三峡。”

  对三峡有如此深情的他,不愧为三峡之子、大坝的基石、当代的大禹。

  郑总走了,令我们无比悲痛、无比哀思!人走了,但他的奋斗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就像他日夜守护的三峡大坝那样,巍然耸立在我们心中。

  师者已去,守正创新建千秋大坝,精神与三峡同千古;

  音容永存,仁心赤子铸万代丰碑,功名随长江祀万年。

  本文作者为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