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黄桂云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
推 荐 词:默默守护二十年 只为三峡一抹绿
事迹简介:黄桂云同志致力于三峡珍稀植物保护与研究,攻克了疏花水柏枝迁地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初步建成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当面称赞,是三峡集团基层科研工作者的先进典型。
详细事迹:
在风景如画的湖北宜昌三峡坝区,不仅有着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和景色宜人的高峡平湖,还有一个神秘的“植物王国”,里面住着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它们见证和记录着三峡地区亿万年来的地理、气候和环境信息。“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勃勃生长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说到这“植物王国”背后辛勤的“园丁”,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一个致力于研究、培育和保护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科研人,一个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守护绿色长江的逐梦人,她就是曾获得过“最美三峡人”殊荣的黄桂云。
现就职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黄桂云,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工作二十余年,早已成了各种珍稀植物的“知心朋友”。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全力抢救和保护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守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凭借着迎难而上苦钻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研精神,黄桂云带领她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挽救了一批又一批濒危植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三峡梦”。
勤奋务实攻坚克难,努力提升科研专业技术能力
荷叶铁线蕨是三峡特有濒危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物种保存价值。2009年,黄桂云开始对荷叶铁线蕨进行孢子繁殖实验,尽全力挽救这一濒危植物。但这一实验比预想的难度大得多,实验过程中先后遇到了杂菌感染、孢子不萌发等难题。无菌环境中的孢子体每2小时就需要观察一次,黄桂云丝毫不敢懈怠,夜里定了闹钟严格按照要求观察,经过上万次试验后,看着黑乎乎、软绵绵的试验品,她困惑过、彷徨过,多次尝试还是不成功,是不是方向选错了?她冥思苦想,耗时一个月,查阅100多篇文献资料,最终选取刚成熟孢子进行诱导,终于在无菌环境中获得了孢子体。经过2年多的努力,她成功突破孢子不萌发的难题,荷叶铁线蕨孢子繁殖终于获得成功。
正是凭借着这种勤奋苦学、不气馁不认输的冲劲儿,黄桂云潜心积淀了丰厚的科研知识,专业技能大大提升,分别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领域累计发表论文20篇,申请专利7项,撰写书籍1本。十多年来,她几乎踏遍了库区5.5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对三峡坝区的地形地貌、绿地条件、林种结构、林木生长等情况都了然于心,被同事们亲切誉为“活字典”、“活地图”。
潜心钻研默默耕耘,努力建造珍稀植物新家园
2008年,黄桂云在长江中上游的巴东、巫山等地野外考察时,发现海拔1000多米的滑坡山体上不仅生长着巴东木莲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还生长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树种,她又惊又喜又担忧,若是这些珍稀植物的生长地一旦发生滑坡,那就非常令人痛惜了。为此,她专程找到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的齐力旺教授,请教如何保护这些珍稀植物和名贵树种。齐教授告诉她,珍稀植物之所以稀少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对生长环境特别挑剔,引种移栽是保护它们的通常做法。但三峡坝区地表都是花岗岩风化砂,栽种一般的树木都很难成活,想引种移栽珙桐和红豆杉可谓异常艰难。
无路难,开路更难。黄桂云不服输,也不甘心。她潜心钻研红豆杉、珙桐研究技术,为深入了解红豆杉、珙桐的生长环境,在引种之前,她在野外搭建帐篷和植物共住了一个多月,每天观察记录它们生长的光、热、水、气以及土壤条件指标数据。移栽树种时,按照“生境相似性”原理,特意从它们的“老家”运来一车原土,把周围的灌木、野草、藤蔓都一起“移民”,模拟原生地生长环境。为保证珍稀植物在新家能成活,她为珙桐树搭建了十几米高的遮荫网,安装迷雾系统,营造适宜生长的环境。为增强红豆杉表土的透气性,她想到医院抢救病人时常使用的呼吸机,为植物安上带透气孔的PVC管,让它们自由呼吸、透气成活。在她心中,这些植物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和培养。苦心人,天不负。引种的第二年,珙桐开出了满树像白鸽一样美丽的花朵,红豆杉结出了粒粒饱满的相思红豆,这是对她多年来默默守护和奉献的丰厚褒奖,她说:“看到这一株株健康成长的树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忘初心扎根一线,精心打造三峡“绿色环保名片”
按照三峡工程环评报告相关要求,珍稀植物研究所必须向实验室组培领域进军,通过对植物的花、叶、茎、芽等组织细胞“克隆”,实现植物批量繁殖,这也是珍稀植物研究和种群繁衍的利器。黄桂云及其团队在组培实验领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没有专业技术和人才作为基础支撑,但她没有放弃,而是虚心地向专家请教,不断向实践学习,把休息时间统统用在钻研业务上,孜孜不倦地啃书本、查资料、做实验,常常需要忍着头闷、恶心等不良反应在高度密闭的实验室里连续工作。一点一滴地积累,她逐渐掌握了组培核心技术,成为了实验室的“排头兵”。
三峡特有、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号称“三峡一绝”,是研究三峡消落带植被建设的重要植物,具有耐水淹、固沙护坡的特性。春夏时节江水上涨,其在水下度过数月的汛期,秋冬枯水季节,它却开始从沉积物中吸收养分,迅速生长繁殖,非常适宜于长江流域滩涂边坡栽植,是长江大保护重要植物资源。对疏花水柏枝的培育,黄桂云花了一番心血。她创新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枝条进行不断试验,每天观察记录实验数据,连续2年不断试验,最终找到一种扦插快速生根的方法,成活率达85%以上,成功繁育幼苗达2万余株,填补了疏花水柏枝无性繁殖的技术空白,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做好了苗木储备。
面对重要成就和鲜花荣誉,黄桂云讲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替代将来。更何况我所取得的成绩与党的培养、科技人员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我将继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三峡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以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为己任,专门成立了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和中华鲟研究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以黄桂云为代表的珍稀植物保护科研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因三峡水库蓄水而受影响的植物已全部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成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成功引进一、二级三峡地区保护植物 69种、特有珍稀植物 1.7万株,成功打造了三峡集团一张闪亮的“绿色环保名片”。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沈国舫在考察珍稀植物研究所后感慨道:“你们的努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三峡库区生物的多样性,确保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永续利用。”
如今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植物保护工作已从三峡区域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将以一个全新的课题呈现。相信在以黄桂云同志为代表的三峡集团广大环保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默默坚守下,定将守好三峡这片绿地,保住长江一库清水,扛起长江大保护的重大责任和历史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三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