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华能:绿色发展守护澜沧江
2019/11/7 7:07:33    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讯:沧江“一江连六国”,流域广大,支流纵横,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如何维持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一直是水电站建设发展进程中面对的重大课题。华能集团秉承“三色”公司使命,创新性地按照工程项目与生态环保项目同时设计、超前实施、提前投运这一“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工程建设运行各个阶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贯穿于水电规划、工程勘测设计、项目施工建设和电站运行管理全过程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保护周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在打造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1999年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响应国家“西电东送”号召,对澜沧江流域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起,就秉承华能集团“三色公司”理念,坚持绿色、和谐的科学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流域优势,精心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0年来,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澜沧江记录了澜沧江公司的水电开发绿色发展之路。

  消失在规划图上的电站

  到过梅里雪山的人,一定会被“明永冰川”的壮美所震撼,这条冰川位于云南迪庆德钦县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下,是丽江旅游线路中最为经典的户外徒步线路之一。

  在最早的澜沧江水电开发规划图上,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的是“一库八级”方案,其中第二级果念电站从常规水电开发观点看,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又可以直接利用古水水库进行调节,装机大,造价低,建坝条件好,是一个难得的好项目。但是,果念电站的选址位置接近明永冰川,为了避免对冰川造成影响和破坏,澜沧江公司毅然决定从规划图上抹去了“果念”,最终选择了澜沧江上游“一库七级”方案。

  公司负责人讲到,澜沧江水电开发规划始终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为避让“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盐井盐田历史遗迹等环境敏感区,澜沧江公司将原规划的23个梯级电站减少到18个梯级电站。澜沧江流域共留出天然河段305.2公里,占澜沧江干流长度的19.3%,保留了珍稀鱼类的重要生存环境,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首创水电建设植物保护新模式——“植物移民”

  在澜沧江水电建设中有一群规模庞大的特殊移民——植物移民。为了保护电站淹没区、建设区的珍稀植物,澜沧江公司在流域景洪、糯扎渡、小湾等电站斥巨资建设了珍稀植物园或珍稀植物移栽区。其中,景洪电站建设了珍稀植物移栽保护地,移栽珍稀植物35000余株,开辟了占地500亩的大象饲料基地。糯扎渡电站建立了100亩珍稀植物园,移植保护植物18种共13444株,蓖齿苏铁、宽叶苏铁、金毛狗、千果榄仁等国家保护珍稀植物就是电站的第一批 “移民”。小湾电站设置了珍稀植物移栽区,移植了工区库区全部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果榄仁、红椿。黄登电站为保护电站库区当地狭域植物,对库区约700株狭域物种尖叶木樨榄进行了移栽,建设了尖叶木樨榄苗圃,共育苗约19000株,电站出资与地方共建了库区尖叶木樨榄保护小区,开创了国内实施当地狭域植物保护管理新模式。

  与珍稀动物做好邻居

  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范围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自然保护区,但如何将对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是澜沧江公司致力于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在位于澜沧江下游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县交界处的糯扎渡电站,电站园区内既建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也有珍稀动物拯救站和珍稀植物园。一边住着电站职工,另一边住着60多只(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鳄鱼、巨蜥、黑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野猪、白鹇等。人与动物共处,一派和谐景象。

  糯扎渡珍稀动物拯救站是国内首家由企业投资实施的动物拯救站,用于收救、暂养电站周边的国家保护动物,待野化训养后放归自然。

  2008年,澜沧江公司还配合地方政府在小湾电站库区涉及的永平金光寺自然保护区设置了野生动物避难所,并建立了巍山绿孔雀保护点和猕猴保护区。

  多年来,澜沧江流域电站既是职工的又一处家,也是当地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为澜沧江鱼类建栖息地保护区

  澜沧江源起青藏高原,一路奔流向南,流域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已知鱼类多达1700多种,鱼类多样性在世界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是维护澜沧江流域生态平衡的首要任务。

  公司负责人讲到,在苗尾电站建设前期,澜沧江公司投资1.4亿元,与兰坪县政府和基独河电站业主签订了收购已建电站和不再进行上游三级电站开发的协议,拆除小水电站的水工建筑物,对河道的岸坡进行治理,保证河道水流畅通。按照河段鱼类产卵繁殖力学的特征,在河道里重塑微地形、抛投卵石和树木桩,在部分河段堤防内建设人工鱼巢,营造出了适宜鱼类产卵繁殖的生存条件,为澜沧江的鱼类重建了一个“新家”。

  这种由企业出资购买拆除经济效益好的小型水电站,为鱼类建立栖息地保护区,在全国尚属首创。随后,黄登、托巴、乌弄龙电站库区德庆河、永春河、雨崩曲等支流也相继建立了鱼类栖息保护地。

  多年来,在梯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澜沧江公司始终坚持积极做好水生生态保护工作,目前已建成糯扎渡、功果桥、黄登、龙开口(金沙江)等4个人工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珍稀鱼类增殖放流和技术研究。截至2018年年底,已实现巨魾、澜沧裂腹鱼、后背鲈鲤等13种鱼类人工增殖技术,已放流巨魾、澜沧裂腹鱼、后背鲈鲤等11种鱼类人工增殖土著鱼类252万尾。

  为了更便于将大量的澜沧江土著鱼从坝下运到坝上水库放流,有效保证大坝上下游鱼类种群基因交流,公司还先后在乌弄龙、黄登、大华桥进行升鱼机系统建设,黄登水电站升鱼机升鱼高度150米(从1474米到1624米),是我国第一部且提升高度最高的升鱼机。电站员工戏称“这是让澜沧江的鱼儿也享受了坐电梯”。

  建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中国美丽电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绿色电站的最明显标志。走进澜沧江流域电站,有些电站亭台水榭、鸟语花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味;有些电站绿树成荫,恢弘大气,别有北方景观的气质。建筑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常常吸引电站周边百姓和外地游客前来游览。

  公司负责人表示,澜沧江公司早在设计阶段就对电站生态景观和生态修复进行了总体策划,渣场做到先挡后弃,施工迹地分层次、分重点、分部位合理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有效缓解或避免了工程建设造成新增水土流失,树立了水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示范电站的典范。小湾、功果桥、糯扎渡电站先后获得水利部授予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

  在电站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电站生产生活废污水经处理后实现“综合回用”;在糯扎渡、苗尾、功果桥电站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其他电站采用与地方合建或外运处理;各项目建设中施工粉尘、噪声、废油、废气处置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功果桥、小湾、糯扎渡、景洪电站先后被国家能源局评选为中国美丽电厂。

  走出去 把绿色企业形象带出国门

  澜沧江公司在多年经营中形成了“跨流域、走出去、大中小并举、国内外协同”的发展格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在电站走出去的同时,澜沧江公司坚持环保工作和绿色企业的形象也要带出去。

  桑河二级水电站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柬埔寨能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已于2018年10月21日实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为满足洄游鱼类通道需求,维持电站区域鱼类多样性,尽量减缓工程对河流生态健康的影响,在项目BOT协议、环评报告及柬埔寨政府均未要求修建配套鱼道工程的情况下,澜沧江公司主动投入约150万美元,增加鱼道工程建设,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环保形象。此举得到了柬埔寨首相洪森以及各级政府和柬埔寨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赏。

  糯扎渡——水电绿色发展的印迹

  植根可持续发展理念

  华能糯扎渡电站是国内水电项目规模最大的工区之一,构建和谐电站,奉献绿色能源,是华能糯扎渡电站的永续发展目标,也是华能糯扎渡电站的人文境界和文化追求。华能糯扎渡电站自筹建以来,生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水电开发与生态环保并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发展之路。

  按照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规划,糯扎渡电站启动绿色水电规划方案研究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环保优先”先进理念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做好环保、节地、节材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减小和避免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提升环保效果,电站通过水土保持、边坡治理等措施,加强施工全过程环境保护,始终做到“开挖到哪里、挡护到哪里、绿化到哪里”。

  历经年复一年的努力,工区栽植行道树12850株,植被自然恢复45万平方米,工区绿化面积达1698.47万平方米,仅在占地27万平方米的生产管理营地内就有14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

  当年,施工边坡怪石磷峋无法种植,工作人员就一簸箕一簸箕地抬土,用人工回填的土办法,造出一块土质松软浸透汗水的绿地。现在,电站右岸坝肩陡峭的边坡上开满了争奇斗艳的散尾葵、黄叶假连翘、红花羊蹄甲和三角梅。两岸山体上绿树成荫,早已分不清楚哪些是原来的老林,哪些是新生长出来的树苗。形成以两岸主要道路向核心区的绿色辐射带,沿途芳草芬菲、花香鸟语、蜂飞蝶舞,优美的环境把糯扎渡深山装点得格外诗意,洋溢的和谐与美好使人流连忘返。“花园式电站”是对电站工区最贴切的描述。

  为珍稀植物“活化石”安家

  施工人员在左岸尾水出口开挖边坡时,发现一棵置身开挖面上的百年古榕树。为了保住这棵古树,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小心地从树根四周掘土,保护好大树根须,连夜对古树的枝桠进行修剪,现挖坑种植,将大树移栽进新家。如今,在电站永久大桥上游,古树挺拔茂盛。

  2008年,电站建立了规划占地100亩的珍稀植物园,以植物学、遗传学、引种栽培学等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在生产管理营地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对篦齿苏铁、宽叶苏铁等12种数百棵古老的珍稀植物加以保护。

  针对工程淹没区域涉及的珍稀植物种子资源,电站委托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育苗种植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物种基因库。疣粒野生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古老濒危植物,它不仅是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也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宝贵财富,具有巨大的基因利用价值。2011年,电站开始下闸蓄水,工作人员在库区淹没区发现了它,并小心翼翼地把它移植了回来。使疣粒野生稻在优越的温室里健康成长,一个小型的优良基因库就此落地生根。

  国内首家企业独资的动物拯救站

  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不惜投入大量财力,建立了国内首家企业独资的动物拯救站,开展周边濒危野生动物救助。蜂猴、鳄鱼、黑熊、白鹇等各类野生动物在这里得到了救治。这些被收救的受伤动物,有的是森林公安从偷猎者手中救下的,有的是被当地农民发现的,有的则是电站建设者从餐厅老板手中买的,目前已先后暂养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共计100多只。

  2013年2月,拯救站收养了一对来自电站库区的双胞胎黑熊兄妹,并从普洱市林业局聘请了3位懂得黑熊养殖技术的专职工作人员一直精心照料至今。现在,这对当时才3个月大的黑熊宝宝已经茁壮成长为“熊大、熊二”了。

  拯救站不仅帮助收救的动物野化驯养,还设有动物野化区,组织普洱市林业局、畜牧局等单位对站内收救暂养的动物进行疫病检查,选择了部分体质较好的动物进行了野化训练。2011年5月,通过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实地深入考察,选择了食物、水源、植被保护条件好、人为活动影响小的区域,将1只黑熊、3只蜂猴、7只猕猴、1条眼镜蛇、1条黑眉锦蛇、1只朱颈斑鸠、1只夜鹭放归大自然。

  保护澜沧江“土著鱼”基因

  高坝大库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为减少水库下泄低温水对河流生态和鱼类繁殖的影响,电站在进水口工程建设中,增加投资2.4亿元,采用叠梁门方式率先实施电站分层取水方案,大大改善了下泄水温,满足了对下游河道鱼类产卵的需求。

  电站委托权威机构开展澜沧江土著特有鱼类驯养、繁殖、育苗和人工放流,为濒临灭绝的土著特有鱼类打开生存之门。

  2012年7月,澜沧江土著特有鱼——巨魾的人工增殖技术取得成功。据增殖站站长陈金生介绍:国内外现今还没有关于巨魾成功实现人工繁殖的案例和文献,这意味着糯扎渡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巨魾人工繁殖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成功,消息震惊中外。两年后,同是土著鱼的叉尾鲇也在这里成功实现人工繁殖。

  随着土著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中华刀鲇也在人工增殖后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繁衍。自2010年以来,电站连续9年增殖放流叉尾鲇8 万尾、巨魾6.5万尾、中国结鱼1万尾,开创了由企业自主实施珍稀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的先例。

  2013年~2019年期间,电站共开展10次库区增殖放养活动,投放澜沧江土著特有鱼苗种37万尾,常规鱼苗种600万尾。 飞若力

  构建澜沧江上的和谐水电

  位于澜沧江下游的景洪水电站于2003年筹建之初就致力于改善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坚持“构建和谐水电,奉献绿色能源”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坚定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因水库范围内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洪电站在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在电站库区分布的珍稀植物有33种,在水库蓄水过程中,通过采取移栽、采种育苗等措施,保护可能受淹没影响的珍稀植物和国家保护植物。对于不能移栽到保护点的国家保护植物,就近移栽到水库周边。在库周及施工区,设立5个植物迁地保护点、2个植物繁育基地(苗圃)和珍稀植物园,最大限度地保护库区生态的可持续性。

  在景洪电站珍稀植物园,共迁地移植植物19种,约1500余株。其中,珍稀植物、濒危植物1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苏铁和蓖齿苏铁,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合果木、土沉香、黑黄檀等,三级保护植物番龙眼、榆绿木、鸡毛松、箭根薯等。水库淹没线以上就地移植植物500余株,苗圃培育种苗近万株;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迁地移植植物74种3500多株,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培育种苗24种35000多株,移植珍稀植物24种1200余株。景洪电站日常巡检持续关注这些珍稀植物生长态势,在精心维护管理下,各迁地植物长势良好。

  景洪水电站库区是当地主要的水源地。自建成投产以来,景洪电厂一直将库区漂浮物清理及水质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2010年,电厂水库被景洪市人民政府设立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发电至今,先后共投入1000多万元,累计完成坝前漂浮物清理并按标准处理渣料约40余万方,有效保障了城市水源地不受污染,水质洁净。同时在城市取水口前增设拦污漂,有效保持了水面环境的清洁,保障了景洪市城市取水水体水质安全。每年投入40多万元,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对水质情况及泥沙含量开展连续观测,使得城市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国标二类水质标准。无论电站建设者还是运行管理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保护库区环境、保护一江水质、保障下游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责任,努力让这一江碧水永远清澈、洁净。

  时至今日,景洪电站这座具有发电、防洪、旅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绿色电站,一座集华能澜沧江水电文化、亚热带雨林文化、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电站,向社会展现了华能澜沧江“绿色电力”的企业风采。(作者 陈亚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