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解码三峡工程|十年见证“175米”
2019/11/4 7:22:25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2019年10月31日8时,当江水缓缓升至三峡大坝上游面标有“175米”红色数字的标记时,又一项关于三峡工程的“大事记”,诞生了。

当日,三峡水库201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圆满完成,这是自2010年以来,三峡水库连续第十年实现蓄水目标,将为今冬明春的供水、航运、生态、发电等提供有力保障,水资源利用效益巨大。

2008年,三峡水库首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2010年,首次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达标蓄水的这十年,三峡库区和三峡枢纽建筑物持续安全稳定,从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上下30米的水位升降之间,三峡工程贮藏着诸多超强能力。

在汛期,它能削峰驯洪,保护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蓄水后,险滩暗礁不复存在的三峡库区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自由通行;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愿景中,它贡献了超过1万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200多万公顷阔叶林在呼吸……

圆满完成蓄水的这十年,见证了三峡工程赋予中华民族治水兴邦百年梦想新的现实意义与高度的全过程。

防洪:演绎现代版的“大禹治水”

2019盛夏,湖北秭归县城迎来好几场大雨。8月8日晚8时,浓雾再次升起,一场4.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从上游奔流至此,但却没能在这个宁静的小县城掀起一点儿浪花。

人们将那道挡住洪水的墙,称作“三峡大坝”。

据史料记载,从汉朝开始到清朝结束的2100余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彻底根除长江洪患,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大事。三峡工程,在治水兴邦的国人期盼中应运而生,防洪成为其首要任务。

三峡工程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防洪库容 221.5亿立方米,占长江上游已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群防洪总库容的六成多。在“硬件设施”优越的情况下,三峡集团又联合相关单位,对防洪的“软件设施”进行打磨,创新性地在防洪补偿调度方式、汛末提前蓄水方式等方面对防洪调度进行了优化。

2012年7月,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12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大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

自具备挡水条件以来,截至2019年汛末,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51次,总蓄洪量约1530亿立方米,将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遇到1870年那样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也可保荆江河段防洪安全。

“多年调度实践表明,三峡工程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是减轻中下游洪水威胁,防止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可能出现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当之无愧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关键骨干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高度评价。

航运:创造诗词外的“高峡平湖”

平静开阔的三峡大坝上游面,一艘载有数百辆小汽车的大型货轮正逆流而上,朝着重庆方向平稳驶去,一串浪花在船尾散开,随即又快速消失。

从“自古川江不夜航”,到“高峡出平湖”,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川江航道早已改换容颜。狭窄河道没了,水流不再汹涌,夜间行船的灯光将水面照耀得如浩瀚银河。

三峡工程蓄水,改写了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流的水运发展史。

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坝址至重庆间100多处主要滩险、46处单行控制河段、25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逐步消除。

2008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开始后,库区长江干流回水可至重庆,上游航道加深扩宽,库区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建库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以上,不仅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还实现了全年全线昼夜通航,长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不仅如此,蓄水后的三峡工程,在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度、推进船舶标准化进程、促进航运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亦有突出贡献。据测算,库区船舶单位千瓦拖带能力,由建库前的1.5吨提高到了目前的4至7吨,油耗明显下降。

深秋时节,几艘大型货船停靠在三峡船闸引航道内,等待工作人员打开通往辽阔水域的闸门。

隔着一座小山丘,与三峡船闸遥遥相望的三峡升船机内,一艘货船也正搭乘“电梯”,从海拔175米高的上游水库平稳降到海拔64米的下游。随着三峡升船机的投入运行,三峡工程的通航调度灵活性和通航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累计货运量已超过13亿吨,进一步拓展了三峡工程的通航效益,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绿色电能:游弋在能源结构里的“清道夫”

一度电能干什么?它能让普通家用冰箱运行24小时。一万亿度清洁电能又有多厉害?它不仅能满足一亿个三口之家将近6年的用电量,还可替代3.8亿多吨标准煤燃烧。

这种硬核实力,诞生在2017年3月1日12时28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里。彼时,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突破一万亿度,成为我国第一座发电量突破一万亿度的水电站。

坐拥32台巨型机组的三峡电站,总装机规模225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

长期以来,三峡电站保持着长周期安全稳定的运行态势,巨型机组“得令就能开机”“开机就能发电”。安全、稳定、可靠的清洁电能,让三峡电站光荣承担了2003年以来历次党代表会、历年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的保电任务。

截至2019年10月,三峡电站累计生产的清洁电能已突破12700亿千瓦时,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保护:再现“鱼戏莲叶间”之美

三峡工程185平台珍稀植物示范园内,一棵身姿挺拔的楠木树立于其中,绿叶葱茏,冠如华盖。

2008年,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将这棵树从三峡库区抢救回来,当时的它并不像今天这样身姿挺拔,经过多年精心的培育养护,它最后被移植到了三峡大坝长江珍稀植物示范园。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亲手为它培土浇水。“三峡地区风景如画,你们还把植物保护工作做得这么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说。

这棵楠木树,仅仅是三峡集团在三峡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走进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珙桐、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难得一见的珍稀植物,在这里随处可见。这些记录着三峡地区亿万年来地理、气候和生物信息的“移民”植物原本濒临灭绝,却有幸能在这里重新安家。

截至2018年底,三峡库区的560种珍稀植物已得到有效保护,没有一种植物灭绝。通过组培、扦插与播种等方式,5.5万余株珍稀植物苗木得以繁育。到“十三五”末,保护植物将达到1000种。“这些珍稀植物已用于三峡右岸84平台、葛洲坝防淤堤、鸡公岭生态修复等工程”,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说。

时间回拨到2019年春季,随着长江水温持续回升,长江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进入主要繁殖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开始将2019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对许多人来说,“生态调度”是个陌生的词汇,但对于长江四大家鱼来说,却是繁衍生息的重要保障。开展生态调度实验,就是为了在确保洪水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营造人工洪峰,为长江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创造合适水温、合适涨水过程等有利条件,从而促进长江渔业资源恢复和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已连续开展13次生态调度试验。2019年生态调度期间,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生态调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显响应,其中湖北宜都断面四大家鱼产卵总规模高达30亿颗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在即,进入正常蓄水运行期指日可待,它所承担的国家和民族使命将厚植于蓄水运行的全生命周期,悠远绵长,福泽两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