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2019年国际清洁能源会议在京召开
2019/10/29 6:27:09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外大咖汇聚  共话能源未来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记者 张溥 报道 10月27日,2019年国际清洁能源会议(ICCE2019)在京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等协办。会议旨在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跨界融合,推动资源共享共用,引领清洁能源变革和科技创新。来自国际清洁能源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参会。

部分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候任主席、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郑宝森,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前部长、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朱棣文,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务院原特别科学大使、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mmen,国家电网公司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华北电力大学前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执行会长王麒,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吕庭彦,法国可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员会(CEA)驻华首席代表Christophe Poinssot,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等领导、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外院士、权威行业专家,以及来自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围绕“清洁低碳、能源创新”主题进行了跨界交流,共同推动清洁能源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为大会发来贺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路书军主持,主旨报告环节由黄其励院士主持。

  宋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正产生着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探索高效、清洁、多元化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坚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责任担当,不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向纵深发展,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能源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倡导各方共同努力,为重塑世界能源发展格局和优化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宋军致辞

  舒印彪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变革已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诉求。近年来,全球能源行业明显呈现出“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风光比例显著提升”的趋势,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已成为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方向。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产业,清洁能源在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将担当重任。他强调,通过全行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创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破解能源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必将迎来一个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持续、稳定、健康、繁荣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

舒印彪致辞

  史玉波在致辞中指出,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脉,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清洁、低碳的能源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国际共识。5年来,在能源革命新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能源转型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能源供给质量得到有力提升,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转型,能源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得到稳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迈入新的阶段。

史玉波致辞

  王麒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清洁能源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要打造一个绿色能源的生态系统。当今世界处于能源大变革时代,创新是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根本驱动力,而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加速器,国家之间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相互学习的地方,可通过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面临的严峻挑战又蕴含着绿色发展的机遇,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系统整合。

王麒致辞

路书军主持开幕式

  6位专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朱棣文在主旨报告中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为与会者描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挑战,提出为解决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的科技方向,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低碳智能交通和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等。他强调,要实现清洁能源转型,需要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而目前风能、太阳能发电成本正逐步降低,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机遇。对我们来说,21世纪的真正挑战是需要100%的可再生能源。

朱棣文作主旨报告

  仇保兴在报告中介绍了推进中国版沙漠太阳能(Dii)计划的可行性。他介绍说,欧洲多家机构在十年前提出沙漠太阳能计划的初衷是开发北非和中东地区丰富的太阳能,为欧洲大陆提供清洁电力。如今,在我国能源清洁转型、“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启动中国青藏地区太阳能大规模开发,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清洁电力,既可满足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又有利于在我国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

仇保兴作主旨报告

  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智慧生态城市专委会主任、E3再生联盟系统公司总裁Jame Caldwell代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前主席Robert Weisenmiller作主旨报告,分享了美国加州在推进能源政策实施方面的经验。在加州,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减少到15%。他表示,加州的经验足以证明,发展经济和减少碳排放是可以并举的,但是要在2045年之前实现“净零碳”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Jame Caldwell代Robert Weisenmiller作主旨报告

  Daniel Kammen的报告旨在强调在清洁能源革命进程中,中美双方开展深入密切合作的必要性。他认为,全球面临的气候危机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既重要又迫切的机会。在未来,各国都会选择努力建设绿色能源经济基础设施。而在这个方面,中美双方在能源领域的伙伴合作关系将成为推动两国乃至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Daniel Kammen作主旨报告

  刘吉臻的报告围绕高比例新能源电力消纳技术展开,重点提出了采取集中与分布式开发并举,以中东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主;提升火电灵活调峰能力;提升燃机、抽水蓄能等调节电源比重;建设输电通道与柔性智能电网;建立需求响应与虚拟发电厂;开发推广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建立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与市场机制7条关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消纳方面的对策。

刘吉臻作主旨报告

  Christophe Poinssot在报告中指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需要全世界共同面对,同时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动员、支持与合作。根据《巴黎协定》,法国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其能源结构要进行重大调整,需要开发新的技术,还需要能源领域强有力的整合和稳健的决策。在法国看来,无碳能源系统将对缓解气候变化作出关键贡献。

Christophe Poinssot作主旨报告

 

黄其励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出席会议开幕式的还有斯坦福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教授、能源效率中心主任James Sween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聘教授、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副会长谢明诚,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荣誉主席Johan Wallin,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原高级总监Erfan Ibrahim,帝国理工学院教授、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Christos Markides,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Lars Johanning,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教授、《IET 可再生能源发电》期刊主编David Infield,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林铭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和敬涵,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郑文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主任王鹤鸣,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振彪,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褚景春,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申艳杰,中国科学院政产学研用科创中心理事长吴乐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任张纪平,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康哲秀。

  为期两天的会议还组织了“清洁能源与低碳城市”“能源互联网与清洁能源”“综合能源技术及发展”“乡村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智慧能源与交通”“可再生能源与储能”6场专题研讨会,就国际清洁能源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本次大会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外院士的真知灼见,又有来自企业、研究院所、高校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是一次清洁能源前沿技术交流和高端产业合作的行业盛会。会议认为,清洁能源的融合互补发展和高效智慧利用,将在全球能源变革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全球业界同仁能共同努力,集合全球智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开创绿色新世界贡献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