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保护“两翼齐飞”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支彤
三峡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瞄准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截至2019年3月12日,三峡集团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2.46万亿千瓦时,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设和运行80多个项目,以三峡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水电已成为响亮的“国家名片”。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高峡巍峨,大坝横亘。
这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之无愧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大国重器———三峡工程。
因三峡工程而生的三峡集团,自1993年成立以来,携带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民族基因、国家基因、改革基因和创新基因,始终瞄准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为一方百姓筑起生态屏障,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为民造福,并积极响应“共抓长江大保护”重大战略部署,努力打造生态环保核心竞争力,正在实现从“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的转变。
两翼齐飞,践行和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三峡集团长远发展的根本依托。
清洁动力澎湃发展
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2.46万亿千瓦时
三峡集团累计生产的绿色电能有多少?
据测算,截至2019年3月12日,三峡集团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2.46万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5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0.11亿吨,相当于减少约10.84亿辆2.0排量小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相当于种植阔叶林542.25万公顷,面积等于近760万个标准足球场。
三峡水电站“最强大脑中枢”———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实时变动的数字和闪烁的指示灯,正在与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34台水轮发电机组同频跳动,仅三峡水电站发出的强大清洁电能就惠及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受益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
事实上,长江干流上,总装机规模达7170万千瓦、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即将建成:在已建成的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基础上,2020年,金沙江下游将矗立起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4座巨型水电站,总装机规模464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这4座巨型水电站将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
以三峡工程为典范,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我国水电技术逐步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我国水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直至实现了全面超越。
近年来,三峡集团瞄准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将海上风电定位为继水电之后的第二主业。借鉴三峡工程经验,三峡集团努力成为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引领者。
三峡制造扬帆海外
运行建设80多个海外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自2019年1月21日起,几内亚央行发行新版2万几郎纸币,其背景图案继续使用由三峡集团中水电公司总承包建设的几内亚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整体形象。
这只是三峡集团成功建成的又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标志性意义的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事实上,自2002年起,三峡集团在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兴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民生水电项目,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贫困作出了贡献,海外承建的水电项目已经多次登上老挝、几内亚等国家的货币。
作为全球唯一具有滚动开发、运营管理千万千瓦级梯级电站能力和经验的水电开发企业,三峡集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外交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发挥品牌、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共同带领中国水电的产能、装备、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将中国水电打造成为继中国核电、中国高铁之后第三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此外,三峡集团通过并购海外优质清洁能源项目,成功进入水资源丰富、市场机制成熟的南美市场。积极入股葡萄牙电力成为第一大股东。2018年12月,三峡集团和葡萄牙电力公司共同开发的英国马里湾海上风电项目完成股权交割,成功进入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之一。
国之重器长江安澜
保护150万公顷土地和1500万人口安全
在发电量远超预期设计水平的同时,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则更加令人瞩目。
历史上,长江曾数次暴发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给中下游的人民群众造成了沉痛的灾难。处于长江上游来水进入中下游平原河道“咽喉”的三峡工程,可控制荆江河段95%洪水来量。防洪,是其首要任务。
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防洪体系的成功建成,让下游人民群众在汛期不再提心吊胆过日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已进行防洪调度50次,累计拦洪量1524亿立方米,有力保护了长江中下游150万公顷土地和1500万人口安全。
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工程蓄水后,直接消除了三峡坝址至重庆间的139处滩险,同时枯水期可向下游补水,有效增加了下游航道水深,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长江可以全年无休、日夜通航,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截至2019年8月,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船舶载货物13.49亿吨。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三峡船闸已连续16年实现安全、高效运行,有力支持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凭借巨大的库容和灵活的调节性能,三峡工程在成功应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百年一遇大面积干旱、2014年上海长江口咸潮入侵、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等重大社会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探索共抓长江大保护新模式新机制
随着水池闸门的拉开,一尾尾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放流到长江之中……今年4月,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第61次中华鲟放流顺利展开,这是该研究所连续35年开展此项活动。
事实上,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起,三峡集团投资3.82亿元用于保护区能力建设、增殖放流、科 研、监测等工作。
为珍稀鱼类建立全周期保护体系,仅仅是三峡集团生态环保工作的一部分。
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兼顾生态与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需求,科学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较好地实现了工程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三峡工程为核心,实施流域水库群调度,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连续9年实施生态调度试验13次,有效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实施库尾泥沙减淤、下游补水、河口压咸等调度,全面发挥流域综合生态效益。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天然林保护、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建设、退耕还林等措施,入库泥沙较原预测值减少70%,同时,三峡工程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调度方式,泥沙淤积仅为原预测值的三分之一。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了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三峡库区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库区干流江段水质保持在Ⅱ、Ⅲ类状态,库区一级支流水质与干流水质基本一致。
“我们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部署,现阶段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已在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湖南岳阳和湖北宜昌4个试点城市开展先行试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已全部基本落地。”三峡长江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正在加强与重庆、上海、武汉、南京等12个城市开展第二批合作,旨在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探索治水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政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长江大保护经验模式。
长天一色,两翼齐飞。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打造生态环保业务的三峡集团,在清洁能源转型升级中发挥带动作用的同时,正积极参与到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中,全力以赴践行新时代新使命,加快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