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关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思考
2019/9/20 7:13:29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雷振江

  全球进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用户主导、跨界融合、颠覆式创新成为重要趋势。国家电网公司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明确以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强做优传统业务,着力探索新领域、开辟新业务、拓展新市场。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主动作为,是作为国家队、大国重器责任担当的实际行动,是应对风险挑战、基业长青的关键抉择。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不仅仅是电网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能源行业、整个社会的事情,但需要电网企业牵头。

  从建设理念上讲,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国内外领先互联网企业提出的“云平台”“新零售、新制造”“互联生态”一样,是站在共享、平台、枢纽的角度开展的工作,考虑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需要带动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发展乃至转型升级,通过生态整合实现全社会综合能源服务资源的流动及共享。从建设目标上讲,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最终目标就是对内实现“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一网通办、全程透明”,对外实现“广泛连接内外部、上下游资源和需求,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实现这些目标是要依托感知设备的可靠覆盖、网络传输的多样便捷、数据平台的安全稳定、业务应用的灵活适用等内容,这些都不是电网企业自己就能全部做到的,实现这些要靠电网企业牵头,以互联网的思维去串接思考,需要从上游获取什么?为下游提供什么?从社会吸取什么资源?为社会贡献什么动力?只有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才能把事情做明白。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事情,而是所有专业的事情,但需要每个专业都要以全局的视角来开展工作。

  从整体规划来讲,国家电网公司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从概念、架构、技术、作用以及与坚强智能电网的关系综合阐述了什么是泛在电力物联网,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再是原有的以专业分类来规划工作、推动工作。从建设成效来讲,每个专业在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时,要考虑本专业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整体链条中的位置,主动对接其他专业的需求,提前思考本专业的东西谁能用?其他专业的东西能用什么?怎么能用好?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不仅仅是主管部门的事情,而是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共同面对的事情,但需要主管部门把握好方向。

  从建设范围来讲,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和智能电网并列的第二张网,涵盖了发策前期规划、基建统筹建设、财务资金安排、物资供应保障、调度运行管理、设备运维支撑、营销优质服务、各单位各区域示范推广等内容,覆盖了公司所有部门及单位的管理流程及业务。从建设过程来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不再是电力工业的基础信息化支撑,而是企业数字化、服务数据化的转型过程。各层级建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各类用户数字化、电网设备数字化、各种传输数字化、支撑平台数字化、管理应用数字化,在此基础上,让数据流动、让信息流转,从而体现价值,最终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全面支撑。这些工作都需要主管部门把握好方向,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原则标准。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不仅仅是当前紧迫、量大面广的事情,更是稳步推进、全局谋划的事情,但需要突出重点特点与综合示范相结合。

  从建设时效来讲,我国面临两个50%的能源发展新形势,连续两年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0%,电网企业依靠输配电业务扩展和收过网费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电网企业面临着被“管道化”的风险,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成为国家电网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大型央企,资产密集、专业众多,需要建设的内容量大面广,更需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蹄疾步稳,列出主次有序开展推进工作。从建设实效来讲,瞄准薄弱环节,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理念,选择有针对性、有特色、有示范效应的重点示范项目重点推进,快速形成若干成熟、可供推广的典型版本,供其他单位选择使用。各类新型智能终端和物联平台技术,先小规模试点示范,验证成熟后再大规模部署应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哪些任务重要,要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哪些任务日久见效,需要稳步推进?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前,在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重大机遇前,我们只有守正创新、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才能奋斗出企业的光明前景,回报社会的殷切期望,不负国家的信任重托。“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这是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根本任务,是我们的使命初心。

  (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