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煤电大面积亏损有违常理
2019/8/14 5:28:55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贾科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8月12日   第 01 版)

  近年来,青海省凭借独特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优势,一跃成为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佼佼者。但在清洁能源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中短期内不可或缺的煤电等传统电源的生存、发展问题,目前已成为青海省的一大紧要课题。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处于快速转型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13年的15.5%大幅攀升至2018年的22.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时期。期间,青海省发电装机从1700万千瓦增至2992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几乎百分之百来自太阳能发电、风电。目前,青海省清洁电力装机占比超过87%、发电量占比超过85%,为今年6月9日至23日该省连续15天、360小时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绿电15日”提供了坚实基础,青海也因此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但青海省经济体量小、电力市场规模有限,太阳能发电、风电的大发展在迅速“绿化”当地电源结构的同时,也让煤电的发展、生存问题日益凸显。事实上,在需求增长并不充分的情况下,由于电源间的替代性竞争关系,青海省清洁能源电力市场份额的增加,意味着煤电生存空间的萎缩,进而直接导致煤电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一个明显的例证是,青海省火电机组利用小时近年来持续下降,2018年仅为3313小时,相比2015年大降46.4%,部分机组的实际利用小时数甚至不足设计值(5500小时)的一半,近期更是出现了10台机组9台长时间停运的极端情况。设备闲置,电厂无法获得收入,而维修费用、人力成本照常支出,电厂只能坐吃山空。

  青海只是问题的一角,一斑窥全豹。事实上,水电大省四川、云南也都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在降水较多的夏季,当地煤电大面积停运、为清洁能源“让路”已成为常态。近年来持续攀高的煤价,更是让煤电亏损问题愈演愈烈。

  但必须理性地看到,虽然电力清洁化、低碳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电力系统仍然离不开煤电。事实上,青海“绿电15日”期间,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青海北部电网依旧有煤电机组作为重要支撑电源在运行。换言之,即使是在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已超过87%的青海,清洁能源仍不具备长时间独立满足省内电力供应的能力;煤电仍是电网运行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水电发电量较少的冬季用电高峰期,煤电更是电力保供的绝对主力。

  煤电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关键时刻能顶上去,这是其他类型电源很难做到的,也是煤电之于电力系统无法替代的、巨大的存在意义,但煤电却难以实现盈利,甚至出现大面积、连年亏损,这本身就有违常理。一言以蔽之,煤电“离不开、活不了”的现状,本质上是一种“病态”,是电价形成机制未理顺、煤炭电力顶牛矛盾难消等体制机制问题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煤电也进入了“去产能”时代,控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煤电的定位已从基础电源向“调峰电源、兜底电源”转变。这些全新的变化必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的系统性影响,并对现有电价形成机制等市场规则提出了新的进化要求。另外,从煤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电网等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电力大国”和“电力强国”。但目前全国煤电亏损面接近一半,相当一部分省区出现了整体性亏损,且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的现实,与行业地位形成了强烈反差。问题之大,不可不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考虑到青海火电已由过去的基荷电源转变为应急电源、调峰电源的现实,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和行业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青海有条件、有必要优化乃至重塑电价形成机制,特别是在市场化交易、服务补偿机制的探索中更进一步,让火电不仅能活下来,更要活得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