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南瑞:抢占技术制高点 赢得标准话语权
2017/10/11 7:16:29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丁圆圆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0月09日   第 11 版)

  量子通信技术,被誉为又一重大黑科技,领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年8月,南瑞集团成功中标"基于江苏省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的省级能源互联网业务安全提升示范应用"项目,这是南瑞在量子通信领域获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

  量子通信筑安全防线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加密则是面对现有量子产品基于数学算法的加密方式可能被破解的难题而产生的,让电力通信安全防线牢不可破。

  今年4月,南瑞与发源于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功发布首台电力量子加密一体机,可有效防止窃听者在中间截取信号,确保信息安全万无一失。

  这些,是南瑞集团持续在量子通信领域开展技术研究结出的硕果之一。"去年,南瑞已成功完成电力专用量子加密认证VPN网关研发工作,采用量子密钥为电力业务数据提供认证、加密服务,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南瑞集团量子通信技术专家赵高峰介绍。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设备,南瑞又"轻松"拿下安徽、江苏等地多个量子通信项目。未来,南瑞将全面开展量子设备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全方位满足电网调度、配用电等电力领域需求,并制定电力量子保密通信标准规范。

  量子通信、"大云物移"、储能等其它产业是南瑞集团2017年重点推进的16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南瑞集团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委员会,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项目团队,开发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二代产品,完成电动汽车车联网平台支付等模块上线、开展京杭运河岸电互联等电能替代项目,助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站在柔直技术之巅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能为电网提供"以柔克刚"的控制手段,是解决新能源并网和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高压直流开断技术一直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高压直流断路器用于开断直流回路,是柔性直流输电的核心装备。可以说,攻克了高压直流断路器,就能瞬间开断迅速上升的直流电流,彻底扫清柔直电网应用的技术故障。

  南瑞,有着"攀高比强"精神。继去年制造的200千伏高压直流断路器在浙江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应用,今年年初,该分公司旗下继保电气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500千伏高压直流断路器完成各项型式试验,技术指标完全符合正在规划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直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

  500千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创新研制了新型混合拓扑直流断路器,可在3毫秒内开断高达25千安的故障电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在高压直流断路器领域的技术空白,对国际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多个"世界首个"的成果标志着南瑞已站到了该领域技术之巅。

  其实,直流断路器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装备的整体可靠性,并拓展应用领域,满足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需求。这是南瑞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目标。

  除此以外,南瑞集团还积极支撑清洁能源"三弃"问题,研发了新能源功率高精度预测、风光水火多能源联合调度系统等,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大电网平衡能力。

  中国标准立足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标准包围的世界。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智能电网由不同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国际标准的制定发布尤为重要。

  "今年3月,对南瑞的国际标准工作来说喜讯连连,一项主导的IEC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两项发起的标准提案分别获IEC和IEEE-SA获批立项。"南瑞集团国际部主任李武峰说。

  2015年获批立项的"可移动储能单元低压连接器"国际标准,在历时两年的反复讨论、评审中正式发布。该项标准规定了可移动储能单元连接至专用电力转换单元、能耗单元或另一储能单元等电气设备上的连接器,可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电池箱等可移动储能设备上。这是第三项中国参与并主导发布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而全部三项国际标准的"主角"都是南瑞。

  截止到目前,南瑞集团已在电网调度、电动汽车、继电保护、水电厂控制、特高压输电等技术领域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9项,发布国际标准5项。

  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同时,南瑞集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优化海外业务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电力装备"漂洋过海",东南亚、非洲的传统市场持续巩固,欧美高端市场连续突破,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等业务成功输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