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力网络电视台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伍梦尧
受传统农耕经济的影响,我国百姓素来安土重迁。但是,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当一方水土已难养一方人,世代居于此地的百姓要怎么维持生活?
记者这次采访的银川市原隆村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村落。原隆村所在的位置本是一片戈壁滩,从2012年开始,附近原州区和隆德县的10515名村民分七批陆续搬迁到这里,才使这个"移民村"终于成型。
然而,易地搬迁,不仅要搬得出,更重要的是要稳得住。对于这些远离故土的百姓来说,必须帮助他们找到留在"新家"的足够理由,要让他们在新环境下重新生出牵绊和依恋——在这种情况下,帮助新移民发展产业经济是一个好方法。
正所谓站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移民地发展经济,关键就是要找准支点。深度挖掘当地的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发展方向,把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自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回报。
原隆村以自身所处西北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资源为利器,吹响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通过招商引资,原隆村将土地租借给企业发展产业,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稳定的托底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速,更大大拓展了当地的就业市场,并为当地百姓提供系统的专业技能学习机会,让他们有能力、有机会靠双手改变生活,凭努力真正摘下头上"贫困帽"。
在与当地百姓的交谈中记者得知,他们家里的屋顶和村里的空地上都搭建了湛蓝的光伏板,每年都可以得到村集体下发的发电收益。同时,"外来的和尚"还教会了这些原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作物养殖、农机驾驶、产品深加工等多项技能,表现突出的村民更有机会在企业帮助下成为年利润上万、给自己打工的小老板。原隆村百姓用辛勤努力打造发展之路,用勤劳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终于探索出了走向美好未来的金光大道。
从直接进行物资扶贫的"大水漫灌",到因地制宜的"精准滴灌",原隆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资源、人力等多方优势,全村共同努力、携手攻坚,大踏步向着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