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是弥补煤炭理论环缺口的时候了
2017/6/21 7:05:06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钱鸣高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6月19日   第 01 版)

  "获取-使用-回归"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三大学问。人类通过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得以生存,使用后以同等数量回归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善待地球、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此,人类不能只研究"使用"而不注意"获取"与"回归"。

  煤矿开采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炭业存在诸多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问题:建设周期长、退出机制不完善、对环境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在利用阶段,由于煤炭资源已成为可被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商品,所以,煤炭资源价值往往能够得到充分挖掘。然而,煤炭使用后仍要回归自然,但在整个  "获取-使用-回归"循环中,由于处理燃烧废弃物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所以,"回归"环节便鲜有问津。但如果在"回归"过程中超出了环境容量且处理无序,不仅危害自然,对人类自身的伤害更大。所以,有序的"回归"需要依靠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保障。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大部分仍处于粗放运行阶段,工作环境艰苦高危。时至今日,煤炭行业依旧背负着500万职工的生计问题以及众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入地更比上天难。但随着经济发展,越是粗放行业越应改变发展理念,使其科学运转;环境艰苦就要着力发展机械化,对于从业人员就要给予相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煤炭行业一度竭尽全力开采了大量资源。但同时,这样的开采行为也超过了环境容量。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庞大的煤炭开采业掉入了"冰窟窿"。这也恰恰说明国家在预测环境容量方面的科技能力不足,而煤炭行业本身也缺乏相关的预警研究,这导致本就脆弱的煤炭行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事实上,煤炭如果能够在环境容量内使用,是清洁、可靠且极具经济性的能源,但如果超出环境容量,不仅难以实现清洁利用,还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此外,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采矿也必然会破坏环境和水资源。同时,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其在使用后应尽量回收。对于不能回收的资源则更应珍惜,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率。目前,煤炭行业从业者关注的只是如何出煤,但采煤方法事实上只体现在具体的采煤系统和工艺上,并没有阐述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同时,在相关研究中,也没有揭示若生产和利用超过自然承载力,生态资本出现赤字,人类将自食其果。

  因此在向自然"索取"与"回归"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时刻不忘回馈自然和养护自然,从而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建立起复合的生态平衡机制。这才是完整的学问。

  煤炭的科学开采是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寻求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要保证安全和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就需要长期研究岩体破断后的力学行为。在强大的动态应力场下很多情况是"大变形",破断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规律影响着透水和瓦斯涌出,还有各类条件下的机械化开采,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或许正因与大自然的矛盾,采矿资源的消费必须控制在环境容量内。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资源经济的规律性,使煤炭进入科学开采和利用的健康行业之列。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