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从1968年起步,到2017年5月底,经过不到50年的发展,运行机组容量达到2773万千瓦,在建机组3095万千瓦,运行和在建机组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
起步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发展迅速。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抽水蓄能专业开发建设单位。该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企业抽水蓄能规模快速发展,并在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理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促进了抽水蓄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把握行业发展态势
坚持战略引领发展
国网新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抽水蓄能和常规水电站,服务清洁能源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该公司成立之初,全国大(中)型抽水蓄能电站仅有天荒坪、十三陵、广蓄和潘家口4座,装机容量527万千瓦,抽水蓄能相关投资、价格和运营等行业政策、技术标准尚未建立,产业发展处于经验探索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国网新源公司已累计核准开工20座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容量2785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核准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的69%;建成投运12座电站,装机容量1330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投运抽水蓄能机组容量的63%。2017年5月底,该公司运行抽水蓄能电站达到20座,装机容量1907万千瓦,占全国抽水蓄能运行容量的69%;在建抽水蓄能电站15座,机组容量2175万千瓦,占全国在建抽水蓄能机组容量的70%;处于可研(预可研)阶段项目规模近5000万千瓦。
在这个过程中,国网新源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化管控和集约化管理优势,坚持安全健康发展理念,科学分析能源供需态势,研判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抽水蓄能发展需求,顺势而为抓发展。
筑牢行业发展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建设
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特性,对电站有序建设和站址资源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行业规划对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抽水蓄能规划缺失的局面,2008年,国网新源公司开始推动抽水蓄能规划工作。
国家能源局2009年明确提出加快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工作后,国网新源公司积极配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并会同地方政府开展了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站点资源普查,筛选百万级抽水蓄能规划站址100余座,规模近1.2亿千瓦。2014年年底,国家能源局批复22个省(市、自治区)抽水蓄能选点规划,明确了2020年前推荐开发站点59个,规划容量7485万千瓦,备选站址14个,规划装机容量1660万千瓦,为我国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在推动抽水蓄能规划工作的同时,国网新源公司还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内电源结构、用电负荷、供需平衡、特高压建设和新能源发展等发展实际,创新思考抽水蓄能功能定位、建设必要性、需求规模、站址布局等规划理论,促进抽水蓄能发展规划更好地引领产业协调、健康和有序发展。
推动政策标准完善
坚持技术引领创新
随着抽水蓄能加快发展,国网新源公司更加注重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提升,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对抽水蓄能开发建设、电价机制、调度运营等领域进行多维度和多层次研究,配合和推动了国家抽水蓄能投资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管理等产业政策的完善。
国网新源公司探索推行"水电厂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建成有特色的电站运维一体化、检修作业标准化、状态评价专业化和运检管理精益化的生产管控体系,配合"华东电网频率紧急协调控制系统功能性演练试验",充分挖掘机组新功能。2016年,该公司75台抽水蓄能机组发电工况启停30752次,抽水工况启停22330次,发电启动成功率99.92%,抽水启动成功率99.7%,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价值日益彰显。
国网新源公司建立了以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和"五系统一中心"为核心的基建智能管控系统,全面推广大坝碾压、混凝土温控、移动巡检等质量管控系统;推动抽水蓄能技术标准建设,协调成立中电联抽水蓄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牵头制定国家、行业和公司技术标准64项,取得抽水蓄能建设、运行技术专利500余项。该公司组织的抽水蓄能机组机型及参数选择、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自动控制设备、调试及运行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该公司推动抽水蓄能设备国产化应用,以安徽响水涧、福建仙游和浙江仙居电站投产为标志,我国完全具备了抽水蓄能发电设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调试和运营能力。
虽然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但装机容量占发电总装机比例仅为1.7%,远低于合理水平。为满足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快速大幅提高抽水蓄能机组比例,并明确到2020年全国将新开工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国网新源公司将顺应我国能源安全高效和清洁智能发展新趋势,推进新能源格局下的抽水蓄能发展理论、前瞻性和关键领域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探索创新发展和管理变革的新路径,结合"大云物移"、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传统电站向智能型电站、传统企业向智慧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抽水蓄能产业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清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