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瞬成湖浩瀚,彩虹横架翠峦连"。凯乐塔,坐标几内亚西南,从首都科纳克里向东北方向行驶近160公里到达密林覆盖的孔库雷河流域,一处白浪滔天的瀑布随即映入眼帘,远远望去仿佛一个巨大的"勺子",侧卧在美丽的孔库雷河上。这座由中国水利电力公司承建的水电站不仅改善了几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也正改变着当地人的命运。
面值2万几内亚法郎(约合2.2美元)的几内亚货币,背面印有凯乐塔水电站的效果图。
近日,几总统孔戴宣布启动了西非输配电线路互通项目,起点就位于凯乐塔水利枢纽。它被赋予新的使命,未来将把电能输送到冈比亚、马里等周边国家。
价值在汗水中闪光
从凯乐塔水电站到科纳克里,完成修建5处变电站和全长158公里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当地特有的红色土壤,似乎把太阳光的热度完全吸收保留,由上至下"烤"验着奋斗在一线的建设者们。
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综合事务部的王晓溢曾是这群建设者中的一员。他回忆说,"项目从2012年开工建设,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需要在酷热高温的环境下完成浇制、组塔立杆和架线等工作,汗水浸湿了衣襟,摘下安全帽头发总是湿漉漉的,一天工作下来衣服都起了一层白白的盐碱。"
王晓溢说,当时炎热的天气在夜晚也困扰着大家,项目临时驻地条件简陋,往往仅依靠小型发电机发电,没有空调和风扇,虽然一天劳顿,闷热的环境让人无法入睡。
然而,中国建设者们克服了艰难困苦,积极应对恶劣环境,2015年9月,凯乐塔水电站正式投产运营,把电力输送到科纳克里的千家万户。
几内亚能源和水利部长谢赫˙塔利比˙西拉说:"凯乐塔水电站项目造福几内亚民众,为当地大街小巷带来光明,中国建设者们不辞辛苦,是最可爱的人。"
埃博拉疫情中坚守战线
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首先在几内亚境内确认发现,当时正值凯乐塔大坝、厂房土建施工高峰期,项目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外国企业在紧急关头相继撤离,周边国家关闭陆上口岸,航空公司停飞,项目的安全形势不明朗。
中国水利电力公司总经理助理、非洲部经理张如军介绍说,"当时项目工地上有1000多名中方员工和2000多名当地雇员,停工撤员会把主线工期延后一年,项目将蒙受损失;而且半途而废无疑会伤害几内亚人民的感情。"
张如军说,作为中几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之一,凯乐塔水电站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公司选择坚守阵地,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留下来继续施工。
张如军回忆说,"对于凯乐塔项目而言,工程绵长战线,尤其城网改造部分各施工点和面均在人口聚集区,疫情防控难度很大。"在中国驻几内亚使馆、经商处、援几医疗队和疾控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项目团队共同迎战,至项目竣工时,中方和当地员工无一人受到疫情威胁。
几内亚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坎尼˙迪亚洛表示,"两国工作人员克服万难,最终建成水电站,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内亚人民不会忘记在困难时候站在我们身边的朋友。"
成长奋斗在中企
得到几方赞誉的张如军并未松懈。他说:"我们的工作尚未结束,培训几方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行业标准,授人以渔,这才是未来发展的长久之计。"
与张如军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项目高级雇员塞古˙孔戴。今年是48岁的塞古在凯乐塔项目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从最初的翻译工作到现在负责与当地政府部门接洽的外联工作和项目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他被寄予了厚望。
2001年塞古前往中国学习汉语,并获得了博士学位。2012年他返回几内亚,找到了在中资企业做翻译的工作。因能力突出、汉语流利,塞古很快被公司安排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任务。
塞古在中资公司找到了归属感,把个人前途与公司发展前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很多在几内亚的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能在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里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们的经验还太少,需要向中国同事学习。"塞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份工作改善了我家庭的生活水平,前年我们一家六口人搬进了新房。"
几内亚总统孔戴多次表示,凯乐塔和苏阿皮蒂水电站是几最重要的建设工程,是几中两国战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在孔库雷河流域距离科纳克里约135公里处,苏阿皮蒂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晚霞的余晖中,门机挥舞着大臂,土建工程如火如荼,他们向更大的装机容量和发电目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