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实地探访 | 三峡电站的一万亿度电
2017/3/13 22:23:18    新闻来源:能源

摘要: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三峡电站在精确预报和科学调度上也颇有建树,更加全面的掌握着整个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当被问及3月1日上午12时看到三峡电站中央控制室累计电量显示屏上的数值跳到了10000(一万亿千瓦时)那一刻的感受时,三峡电厂党委书记李志祥沉吟少许,笃定的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三峡工程一直以来都把防洪、航运和水资源利用放在第一位,但在发电上也有着巨大的体量,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他的作用,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在李志祥的办公室里,有满满两柜子的书,一年一本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内容汇编,和大量规范系统的标准,他都如数家珍。十余年来,三峡电站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巨型水轮机组的运行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力量。

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三峡电站在精确预报和科学调度上也颇有建树,更加全面的掌握着整个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 把 控 机 组 』

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作为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者,在水电行业率先实施了"诊断运行"模式,安装了8类共109套用于监测机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基本实现对所有主辅设备特征量的实时监测与运行趋势分析,水电站运行管理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控"。

"现阶段,要把计算机的监控信号全部整合起来,建设更强大的数据网和智能平台是将来实现智能化重要的基础。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实现故障的预判,帮助实现状态检修,也就是设备需要修才修,不需要修就不修。"三峡电厂党委副书记王晓健告诉记者。

三峡电站在投运初期,存在非计划停机的问题,而且原因大多是因为设备的突发性故障。随着对机组的不断改进和监控,三峡电站对于机组的把控越来越强,左岸14台和右岸的12台机组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出现过一次非计划停机。

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三峡电站也有取得了许多的突破,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使钢管能够得到快速的检测并呈现三维的图像。

压力钢管实际上是一个引水通道,但是它的直径达到了12.4米,在安装时需要通过一个个的钢环焊接在一起,并进行消除应力等大量复杂的工序,最外面是混凝土包裹。

在长时间运行之后,钢管的焊缝等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检测。但是由于压力钢管的直径过大,上方钢管的检测具备很大的难度,如果通过搭建脚手架的方式需要耗费半年的时间,而且成本高昂。

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三峡电站通过不断努力研发出了专门的机器人,对钢管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数据采集。"第一步是让机器人爬上钢管的顶部进行观察;第二步是清扫和探伤(缺陷、变形或裂纹);第三步是机器人自己能够处理出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正在进行第二步的工作。"三峡电厂机械水工部主任陈钢详细地介绍道。

『 优 化 调 度 』

长江电力调度的对象是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四个梯级,其中,三峡大坝拦截了上游10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来水。从三峡来说,大坝方面主要是225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水库方面则是一直到重庆的650公里长的库区,库容为393亿立方米。

"调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三峡上游这100万平方公里的天气情况,梯调中心有专门的气象台,可以预判7-10天的天气形势。"三峡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王玉华说。

据了解,长江电力已经建立领先的水雨情遥测系统,自建遥测站数量达到617个,实时接收633个遥测站数据,遥测流域面积约54.5万平方公里,覆盖了长江上游流域超50%的面积。

三峡通过对天气数据和长江上游26个水库信息的预报最终做出调度方案,调度方案在绝对保证防洪安全和通航条件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发电、供水、生态等情况。在调度方案确定后,发电计划也就相应制定出来,并在国家电网审批之后开始执行。

从2003年到2016年,三峡实现了补水1956亿立方米,补水天数达到1603天。此外,从2011年到2016年,三峡进行了7次生态调度和4次减淤调度(重庆库尾减淤),以及44次诸如"东方之星"沉船救援、航运海事救援、压咸潮(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的应急调度。

随着上游来水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断变化,三峡针对调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计划,水库怎么蓄水和怎么出水都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规划。

对于如何优化调度,王玉华简单举了蓄水和汛期时的两个例子。

如果按照以往的要求,水库从从10月1日开始蓄水,那么下游的需求将得不到满足,也会间接影响两湖地区的生态。因此,综合考虑防洪安全等因素,蓄水提前到9月10号,也就是尽可能在汛末多蓄水。

同样在汛期同样有许多可以优化的地方。三峡设计之初的要求主要是防范大于567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但是出现大洪水的概率很小,如果全部按照这个要求来操作,那么水库几百亿的库容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怎样利用库容,把中小洪水变成资源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在一万亿度电中,通过优化调度实现节水增发电量489.9亿度,而且基本都是通过上述在蓄水和利用库容上的优化实现的。"能够取得一万亿度电的成绩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优先保障诸多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王玉华感叹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