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协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2016/12/12 9:47:21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正处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特别是智能社会演进的重要关头。

 

2016年12月3日,以"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科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杭州开幕。来自国内外科技智库、高等院校、学会以及各级科协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围绕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大会主席、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和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郭哲分别作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科技与社会:科协组织的使命》和《变革时代的科协组织理论创新》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王春法首先指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

五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是科技创新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由理念转化为行动。从科技和经济的界面来看,现在科技人员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占比明显上升。从科技和企业的界面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企业R&D支出在全社会的占比达到78%左右,政府对研发的投入也大幅度提升。


二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大幅度放大,科技界的话语权提升。各地纷纷制定各种有利条件和制度,引进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也纷纷在异地成立分支机构。在涉及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问计于科技专家,而科技专家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客,各地的专家联系制度、决策咨询制度等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社会公众对科技界的兴趣上升,希望了解科技进展、参与科技决策。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公众与科技界的关系从理解型向参与型转变,对科技界关注的热情持续升温。科技馆快速发展,科普活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社会公众的科学态度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带着期待与挑剔的双重目光来观察关注科技界。

 

四是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达到空前的强度,社会公众强烈要求参与到科学决策之中。社会公众对科技相关的重大决策和项目越来越关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公众从对科技成果应用等科技创新后端问题的关注转向对科技发展方向等前端的关注,科技界有责任也有义务面向社会公众解答"科技到底会给公众带来什么?"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渠道结构日趋多元,也为公众参与科技相关决策提供了技术平台与文化基础。

 

五是科技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同行的范围由一国之内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创新群体合作界面的复杂化,国际合作、跨界合作、跨组织合作等多元合作网格形成;科研基础设施成本的增加,需要引入科技投入机制的复杂化;科研人才的高度流动,跨国、跨地区、跨机构流动持续增速。这些科研组织方式的新常态为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有潜在的挑战。


其次,王春法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

五点看法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面对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要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这个宏观经济目标,归根到底要依靠科技创新。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创新活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大限度调动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第三,科技界在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方面责无旁贷。科技界要自觉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消费升级方向和供给侧短板,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创造新供给、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催生新需求,把创新潜力转化成创造新供给的强大动力,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新技术,提高供给体系"技术含量",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四,科研成果要走出实验室,创造经济价值。科研成果要走出实验室,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最大化地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技术价值。

 

第五,科技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国的科技成果还未能很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到企业、到农村、到创新创业第一线,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最后,他就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协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

三点建议

一是面向科技工作者提供互益类公共服务产品,助推一流学科建设。面向科技工作者提供互益类科技产品是学会的主要工作职能。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高度增强学术会议、科技期刊在创新启迪和知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界关注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板领域,发挥科协组织的桥梁枢纽作用。

 

二是面向社会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科协正在积极搭建创新争先行动支撑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的宽广舞台;积极进军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推动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在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制定、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职能领域发挥关键独特服务。

 

三是加强对科技界引领,营造良好科学文化软环境。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以学会党建工作为着力点,增强党组织在科技界的凝聚力,提升科协组织向心力。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为主要抓手,围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开展活动,塑造科技界良好形象。




郭哲在报告中,对于科协组织在科技创新中如何发挥作用做了进一步阐述。


他说:

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发展用了161个字进行高度概括,是今后一个时期科协工作的重要指针。"四服务"的职责定位是科协的新定位,这不是简单对原有"三服务"的简单拓展。总书记明确提出科协要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这是科协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路径。我们推进"三型"组织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和抓手就是创新争先行动。


到2020年,我们要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全球创新系统的出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向全面体系的转变,包括人才双向流动的大循环,都对科协组织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如何应对全球范围的同行的挑战,适应游戏规则和赛场的变化,广泛联系科技人才,保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团组织,一切要从科技工作者中来,到科技工作者中去。我们未知或者新的工作空间和传统工作的转换,核心枢纽就是科技工作者。要紧紧以科技工作者为核心,不断拓展我们的服务领域,哪怕是存人失地,也能实现人地皆存,而避免出现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组织,用协作的精神来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强烈的用户导向意识,就是把所有的工作创新,以用户的体验改善为基础,以此作为我们改革的开始。所以推进"三型"组织建设,就要首先实现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以"三化"促"三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