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金亚勤报道:5月18日至21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84届年会和技术展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水利部副部长刘宁率中国代表团参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5月18日上午举行的"确保发展中国家大坝的合理开发,运行和维护新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刘宁表示,受特殊地理位置、人口增长、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并存,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
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保障了大江大河的安澜;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已累计解决了5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水与卫生千年发展目标。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政府持续增加对水利的投入,中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峰,极大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水工程建设,既有传统水利理念的传承,又有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创新,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丰富理论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紧密交织,形成了建设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完整、先进技术体系,成就巨大。"刘宁称。
当前,全世界大坝建设仍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300米级特高坝安全建设问题。截至目前,中国已建在建坝高大于200米的特高坝18座,拟建待建的还有20多座,全世界有不少大坝高度在300米级。刘宁指出:"高寒、高海拔、地质条件复杂等条件下特高坝的安全建设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工程建设理念,实现人水和谐的水工程建设。"
其次是众多长期服役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存在挑战。中国已建各类水库9.8万座,其中约1/3的大坝运行超过50年。早期建设的工程,存在防洪标准偏低、泄洪设施规模不足、老化等安全隐患和淤积严重等问题。近十年,中国政府投入2000多亿资金,对5.6万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大坝整体安全状况得到改善。随着工程运行年限的增加,未来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任务依然艰巨。
最后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需要新技术。刘宁认为,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加大水利投资,建设大量的中小型水资源配置工程。
随后,来自世界各地的75家国际机构和跨国企业参加了本届技术展览,包括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协会和企业代表。
据了解,国际大坝委员会作为引领全球水利水电行业的非政府国际组织,目前拥有90多个成员国,因其积极倡导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大坝建设理念,致力于推动坝工技术发展和世界水利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得到成员国政府的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