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朱法君:没有水坝就没有今日浙江
2016/4/8 10:30:10    新闻来源:中国水利网

  随着混凝土的发明和筑坝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坝成为水利标志性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起了部分人士对其负面影响的质疑。如何趋利避害,在最大限度发挥水库(水坝)综合功效同时,尽力消除水库(水坝)负面影响,或将水库(水坝)不利影响降至最小(或可承受范围内),变害为利,是水利工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水利是协调人与环境矛盾的伟大事业,除害兴利是水利永恒的主题,也是水利人追求的目标。自大禹治水以来几千年,我们的祖先建成了一批又一批水利工程,造福当时,泽被后世。目前,部分工程仍在发挥作用,如都江堰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浙江省丽水市的通济堰,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 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些遗存下来的水利工程,更多地依托了地形条件,体现了一个"巧"字。但是,由于受古代筑坝技术制约,这些水利工程大多以低堰引水为主,工程受益范围和程度受到了限制。 

  随着混凝土的发明和筑坝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建设水库(水坝)成为水利工作的重点,水坝也一度成为水利的标志性工程。 

  筑坝建库、拦蓄洪水,从时空两个维度调节径流,变害为利,使防洪保安、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成为可能。人们受益于水库(水坝)的巨大贡献,获得了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分享了水库洁净的水源,保障了农业、工业的生产用水,也依托库区的"绿水青山"发展了旅游业。

  伴随着越来越多水库(水坝)建成并发挥效益,人们分享了水库(水坝)带来的各种好处。与此同时,一些人从不同角度对水坝建设提出了质疑,对水坝建设心存疑虑,甚至误读、误判,造成部分社会公众不理解、不支持水坝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坝建设进程,进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概括起来,这些顾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生态方面,水坝拦截了河流,形成了上下游两个存在高差的"世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迴游鱼类的生长繁衍产生了影响。同时,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情势,改变了河流的天然状态,水流下泄过程受到一定控制,特别是会导致下游地区洪峰变小。部分工程引走了大量水资源,对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引水式水电站会形成脱水段,部分调峰电站发电尾水丰、枯差异较大。水坝建设也会对区域其他资源利用如旅游、航运等带来影响。

  在安全方面,从理论上说,水坝存在溃坝风险;战争时会成为攻击目标而成为潜在威胁;会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甚至会触发一些小级别地震等。

  在社会稳定和生产力要素方面,部分水坝建设会淹没土地,搬迁移民、影响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等。 

  这些问题和顾虑,正是水利工作者在水坝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认真对待,逐一解决,但不可无限夸大。要站在现代角度,考虑水坝建设问题。一方面,人们需要水坝拦蓄洪水,开发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水坝建设客观上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各方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坝综合效益同时,将不利影响降低至最小(或可承受范围内),变害为利,正是水利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浙江水坝建设历史告诉人们,在不同时期,水坝建设出发点不同,其功能因此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水坝开发方式 

  浙江水坝建设,古来有之。最近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将中国建设水坝的历史推至了4700~5100年前,早于"大禹治水"近千年。古城外建有"平原低坝、谷口高坝"等复杂水利工程,其主要功能是防御洪水、蓄水灌溉、促进农耕。古代浙江更多水利工程集中在河流中建设低矮的引水堰坝上,如丽水的通济堰、奉化的它山堰等,它们也可称为古代的"水坝",和现今的水坝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坝低,几乎没有调蓄功能,只能借助略为抬高的水位实现引水灌溉、引水入村、引水设碓,低水平地利用水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浙江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包括一批以水电开发为主要目标的大型水电站,一大批以灌溉、防洪为主要目标的综合利用工程,以及数量更多的中小型水库工程。这一阶段建设的水库数量和库容,占了浙江全省水库数量和库容的绝大部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那个历史阶段建成的一大批水库(水坝),浙江经济、社会会是怎样一个状况。

  20世纪90年代至今,浙江水坝建设步伐没有停过,但建设难度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到本世纪初,浙江常规水能开发接近尾声。近20年来,以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为主要目标的大中型水库工程迎来了建设的黄金期、高峰期,目前仍有近10座大中型水库正在建设。

浙江省经过新中国成立后近70年的建设,建成了小(2)型以上水库4300余座,人均占有水库库容量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已基本形成了以水库(水坝)群为重要基础的防洪体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系统,拟建、待建水库(水坝)已为数不多,或者说建设已近尾声。

  回顾浙江水库(水坝)建设,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功能出发点。 

  前期重在水能开发,中期重在农业灌溉,后期重在防洪、供水,这与浙江经济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说是需求决定了各个阶段的开发方式。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特别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水库(水坝)将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水利人,在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客观理解水库(水坝)作用不可替代的同时,支持其建设与运行;更加希望水利人从当前的各种需求出发,以创新思维协调好各种关系,打造水利建设2.0时代,将水库(水坝)建设得更绿色,运行得更科学,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水库(水坝)是浙江大地的"明珠",它既有防洪的"大肚子",又是供水、灌溉的"大水缸",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是生态环境的"调节器",作用巨大。因此,必须重视它、关爱它,保护好、利用好

  浙江省多年平均降雨1600毫米,属南方多雨地区。但是,浙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变化更大,极不均匀。更为不利的是,年中降雨多集中于几场暴雨。这样的降雨特点,再加上浙江"山区多、平原低、河流源短流急"的地形特征,极易形成洪灾;雨后水资源留不住,几无过境水量可用,极易形成旱灾。

  古时因为没有水库,浙江大部分地区(杭嘉湖除外)曾是贫穷落后的代表;浙江各地水库(水坝)的建成,有效减少了洪灾,利用了水资源,浙江全境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可以说,正是水库(水坝)的出现,改变了浙江发展的自然、社会条件。

  浙江建设水库大坝,满足了全省以下需要:一是防洪减灾需要。浙江目前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上游基本建有控制性水库工程,全省已建水库4300余座,总库容445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46亿立方米。水库在浙江防洪体系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城乡供水、农业灌溉需要。全省水库的供水、灌溉库容为93亿立方米,目前承担着3850万人和1600万亩农田的供水、灌溉任务,1967年以来保障未发生全省性干旱。水库供水具有水质优、保证程度高、制水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杭州千岛湖引水工程2018年左右建成,杭州、嘉兴的城乡供水也将转向水库供水,基本实现全省县以上城市水库供水全覆盖。浙江全省5500万常住人口、3000万流动人口都将用上水库水。三是水能开发需要。浙江水电总装机为69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60亿千瓦时,水库(水坝)建设,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还担负起了华东电网的调峰、调频任务。四是环境调节需要。通过水库(水坝)建设,浙江有效解决了省内河流存在的丰枯变化问题,缓解了城乡水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五是水库(水坝)建设满足了包括旅游、航运、生态养殖等在内的其他需要。

  可以说,水库(水坝)是浙江大地的"明珠",它既有防洪的"大肚子",又是供水、灌溉的"大水缸",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是生态环境的"调节器",作用巨大,必须重视它、关爱它,保护好、利用好。 

  水库(水坝)建设,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要注意水库安全,解决好水库建设中的移民问题,做好生态补偿工作;对那些不可或缺的水库(水坝)应尽早建设;还要根据新形势,调整水库(水坝)功能

  从保护生态环境来看,水库(水坝)建设要重视水坝上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带来的影响;重视水库(水坝)建设对水生、陆生生物生存、繁衍的影响;把握好水资源调出流域的"度",在满足人类需求同时,照顾到其他。

  当然,在考虑水库(水坝)建设时,不可简单地因为水坝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忽视作为环境、社会的最重要因子——人类的基本需求。水库(水坝)建设,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们有水喝、有饭吃,有良好生存环境,有良好生产、生活条件。

  从安全方面看,水库(水坝)设计,要高标准,力求"万无一失";在运行中要注重监测、预报;要动态进行除险加固,保证不老化、功能不衰减;还要做好各种风险预案,应对各种风险。

  从社会稳定与生产要素来看,要做好水库(水坝)建设期的移民工作,落实好移民政策,结合下山脱贫、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协同推进,让移民得到更多实惠,还要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同时要重视生态补偿,做好转移支付工作。 

  要宜早建设那些不可或缺的水库(水坝)。随着移民搬迁费用、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建设成本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上升,5年左右翻一番。如不抓紧,部分工程将丧失建设条件。对水库水坝来说,早建设还可以早受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根据形势变化,重新审视、调整水库的功能。每座水库(水坝)建成年代不同,开发初衷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可能影响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应当将防洪、供水等功能摆在最突出位置,同时将环境调节功能进一步往前提。要通过制定综合规划,经过政府批准,调整水库(水坝)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库(水坝)功能的需要。(本报记者 高立洪整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4月8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