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2009/10/28 8:44:03 新闻来源:青海日报
历史的责任,现实的机遇,未来的挑战,
这一切凝聚成两个字——发展;
支撑它的是勤劳、智慧和汗水,
是十年黄河水电人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2009年10月28日,是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0周年的日子。
10年风雨,10年辉煌。黄河水电人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团结奋进,用执著和专注凝炼卓越的专业品质,用“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铸造了“黄河水电”的优秀品牌。
10年责任,10年奉献。黄河水电人以与时俱进的勇气,以开拓创新的胆魄,铺设了一条“流域、梯级、滚动、综合”水电开发建设的光明之路。
10年前的今天,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加快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建设我国西北水电基地,推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市正式挂牌成立。2002年12月,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中成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万宗归流铸辉煌
10年来,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作为负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竭尽全力、挖掘潜力,将开发黄河上游水电作为首要任务,开发母亲河,造福民众。在黄河上保持了“投产一批、建设一批、筹建一批、规划一批”的梯次持续开发局面,目前在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已投产建成8座水电站。
绚丽多彩的水电之光,照耀着山势险峻、峡谷宽阔的黄河谷地。
龙羊,藏语意为“险峻的悬崖深谷”。在这险峻之间,崛起了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开发的第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坝高178米,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和“龙头明珠”的美称。
拉西瓦,藏语意为“渴望太阳照耀的地方”。如今在这渴望太阳照耀的地方升起了一个巨大的人造“太阳”——拉西瓦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第二座梯级水电站,电站装有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坝高250米。
黄河上第一个摘得鲁班奖的李家峡水电站,是我国首次采用双排机设计、也是世界最大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高155米。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库区与国家天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等名胜古迹组成一个综合性大型游览区。
黄河上第一座大型花园式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是黄河龙青段第四座大型梯级电站,也是国内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电站坝高139米,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公伯峡水电站囊括了“鲁班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詹天佑”奖等诸多国家建筑工程的最高奖项。
苏只水电站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仅用了25个月时间,电站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号称“黄河第一颗明珠”的盐锅峡水电站,是在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甘肃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源,并使下游4.5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胡锦涛总书记当年曾经工作过的八盘峡水电站是河床式径流水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青铜峡水电站,是河床闸墩式低水头电站,是黄河上游规划中的最后一座梯级电站。电站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城市工业用水等多种效益。
在这8座电站之中,有三个“亿千瓦”标志性机组都与她们结缘,也成就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段佳话。1987年12月4日,黄河龙羊峡水电站2号机组投产发电,使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时隔17年后,2004年9月26日,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使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5年之后,2009年5月18日,以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8亿千瓦。
跨越三个历史阶段,黄河水电公司既见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昭示着水电开发的浩荡之势。
这些凝聚着黄河水电人智慧和辛劳的梯级电站群的建成和投运,使黄河水电公司的装机规模达到了800万千瓦,10年来公司为祖国输送了1400多亿千瓦时的清洁优质电能;有效防治了黄河水患,改善了生态环境,造福了沿河群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大型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为实现黄河10年不断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顽强拼搏创精品
中电投黄河水电——因黄河而生,以黄河为荣。
10年间,黄河水电人以开发和保护黄河为己任,于蛮荒峡谷中,在万顷波涛间,建高坝,安狂澜,汗水浇出“幸福花”,巧手扮靓“母亲河”,建成了一批精品水电工程。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四个大型水电基地之一。该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丰富,从鄂陵湖出口至青铜峡坝址,可布置有37—3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能够达到2500万千瓦。凭借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游成为我国西北开发清洁能源的前沿阵地。
黄河水电人在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以及高寒缺氧等困难条件下,坚持“开挖就是雕刻、浇筑就是雕塑”的理念,在黄河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科学开发水电——以有利生态和综合效益为最大着眼点,“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是黄河水电公司的宗旨。黄河水电公司在电站建设中,充分发挥业主的核心主导作用,全面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文明施工“四大控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注重设计优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创造了当前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多项新纪录,其中部分建设成果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或超越国内乃至当今世界水电建设水平。
黄河水电公司组建后 滚动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首战在公伯峡谷打响。公伯峡水电站自2001年8月8日开工,每前进一步都创造着辉煌业绩:2003年10月大坝填筑到128米,创造了一年内填筑一座百米高坝的新纪录;2004年8月24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比计划提前一年,电站从浇筑混凝土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工期仅为27个月,在同类型电站建设中工期最短。
公伯峡水电站工程被树为全国水电建设的样板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成功探索出的基本建设“八条经验”得到国内水电行业的普遍认可和推广,工程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第八届中国土木詹天佑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及“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等多项荣誉。国内许多水电建设界的专家、领导和同行,对公伯峡水电站建设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优化设计、文明施工均给予高度评价。2005年8月6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公伯峡水电站时说:“你们这个项目做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非常好!”
2006年12月,距公伯峡电站下游仅12千米、装机22.5万千瓦的苏只水电站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这是黄河水电公司实施“以大带小”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苏只水电站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仅用了25个月,在工程进度上创下了全国同类水电站建设的新纪录,电站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实现“双零”的目标,获得2008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2006年4月15日,西北大地寒意犹存,但早春的气息不可阻挡地来到位于青海贵德县和共和县交界处的拉西瓦峡谷。这一天,整个黄河流域坝体最高、边坡开挖最高、地下洞室密集、施工难度最大、送出工程最复杂的大型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拉西瓦水电站工程建设代表当今世界水电的发展水平,富有极大的挑战性,工程建设中面临诸多世界性难题。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黄河水电公司与科研、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工作者一起,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把拉西瓦水电站建设成了黄河上又一座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工程。2009年5月18日,拉西瓦水电站首批机组提前投产发电并入电网。截至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拉西瓦水电站土建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0%以上;机电安装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5%以上,工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世界顶尖水平。
2007年3月31日,在传说中大禹“导河于积石”之处,黄河水电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装机容量102万千瓦的积石峡水电站成功截流。目前,这座黄河流域在青海省境内的“收官”工程主坝已筑到坝顶。
2007年9月7日,在3000米海拔的高原上,震天的开山炮在传送着喜悦的信息:班多水电站前期工程开工了,这标志着黄河龙羊峡以上河段水电资源开发的帷幕已经拉开。
随着黄河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的逐步进行,不但为我国提供着强大的绿色能源,还形成了常年调节、季调节、日调节等多种调节性能的水电梯级群,通过流域梯级调度中心的优化调度,增强了单一水库对天然来水的调节性能,水能资源利用更为充分。黄河上游水电站每年能为宁蒙灌区增加有效供水17亿立方米,使灌区灌溉保证率由31%提高到86%,每年为下游省、市增加有效供水7亿立方米,供水年保证率由56.25%提高到80%,有利地支持了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黄河上游陆续建成的梯级电站相继蓄水,也使得龙青河段增加了600平方千米的湿地面积,库区条件变化形成的降雨、湿度和风频等“库区效应”,明显改善了库区周边地区的生态气候,更加适宜人居及陆生植物生长。
黄河水电公司坚持“生态、综合、可持续发展”的水电开发理念。风沙与干旱裹挟着黄河上游地区,然而,站在黄河水电公司开发的任何一座水电站的坝顶,俯瞰整个峡谷,碧水奔流,俊秀风光尽收眼底;走进黄河水电公司任何一座水电站厂区,处处绿树碧草,一湖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巍峨的山峰倒映水中。黄河水电公司巧妙地把握了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在水电站建设工地,看不到尘土飞扬,地下隧洞没有积水污泥,各种管线布设科学、整齐划一。在工程施工区,环保水保综合监理部按照进度计划,逐一对照项目设计要求,对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进行全面综合监理。
2010年,装机42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全部投产后,黄河水电公司在黄河上游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500万千瓦,基本完成黄河宁木特以下河段水电开发。届时,黄河水电人的美好愿望将成为现实:黄河水电公司将把黄河雕琢成一条由一颗颗电力明珠串起的翡翠珠链,向全国输送清洁的水电能源,黄河上游水电产业集群也将成为继长江水电产业集群之后的国内重要水电集群。
风生水起看跨越
10年来,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不断成长和发展壮大,不仅在开发母亲河水电资源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黄河水电公司在发展中,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公司始终坚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并实践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形成了“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公司积极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管理水平的提升,让逐渐成长的“黄河水电”更加丰满,更加容光焕发。然而高速发展的黄河水电公司也面临着一个瓶颈:到2010年,公司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之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势头将逐步回落,预计到2015年至2020年,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河段部分经济指标较好、具备送出条件、易于开发建设的水电项目也将逐步建设完成,随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将转入低谷期。
显然,依靠单一的水电开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黄河水电公司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突破黄河水电公司发展的瓶颈,将公司打造成百年品牌企业,保证公司发展基业长青,公司领导班子进一步审视和调整企业战略定位,进行电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公司确立了“以水电为核心,水、火、新能源发电并举,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实施这个战略思路中,公司坚持促发展与调结构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主动地进行电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西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中电投集团战略全局下,找准战略定位,加速了由单一水电向“电为核心”的多种能源开发转变,由流域性的水电开发企业向区域性的综合能源企业转变的步伐。
打造西北大型煤电基地。黄河水电公司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和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背靠资源,面向市场,优选投资建设一批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的火电项目,积极推进煤电产业聚集和产业融合,加快煤电一体化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以煤炭资源转化为产业支柱的大型能源产业集群。
发展综合产业,确保产业优势互补。依托资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捷径。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硅资源、日照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优势,黄河水电公司积极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合作,利用先进的技术,倾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目前,年产1250吨多晶硅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施工,年底即可投料试生产;西安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同时,水电铝产业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延长产业链,发展水电解铝型材项目。目前,年产50万吨水电铝型材项目已经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将对保障和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正未有穷期,如椽巨笔写华章。10年间,黄河水电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水电为基础,做优水电铝产业链;以多晶硅为基础,有序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链;以煤炭为基础,适度发展煤电联营项目的发展势头。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黄河水电公司正在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富活力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水电向水、火、可再生能源并举的电源结构转变,提高了发展的空间;从以电力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产业协同化的产业集群转变,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水平;从规模扩张型的发展方式积极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了发展的后劲;从流域电力开发企业向综合性的优秀区域能源企业转变,增强了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黄河娇子竞风流
10年来,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在高山峡谷间,奉献青春年华,挥洒热血和汗水,将强大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将一个现代的能源企业用双手托起。
“我们是黄河水电人,黄河上游建奇功,开山筑坝造平湖,滚滚急流变电能。我们是黄河水电人,苍茫西北写人生,求真务实促和谐,科学发展唱文明……”
这首歌名为《我们是黄河水电人》的嘹亮歌曲,是黄河水电人历史和现实的写照。一座座水电站,就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记载着黄河水电建设者们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创造出的不朽业绩。
黄河水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西北,长期工作在高原缺氧的特殊环境中,很多基层干部员工要克服夫妻分居、子女上学等特殊困难。但他们毫无怨言,勤勤恳恳,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五个特别”的高原精神,他们是黄河水电公司改革发展的坚强脊梁。
10年来,黄河水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员工,重视员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黄河水电公司的快速和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对人才“量”的需求明显加大,对人才“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全面实施培训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充分利用发展优势和行业竞争优势吸引人才,2008年,从集团公司系统外单位引进各类人才430人,从集团公司内部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11人,到各院校招录毕业生114人。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引进解决鑫业和新能源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和数量上严格按照人力资源引进计划,严把进口关,确保了公司发展和生产建设需要的人力资源。2008年,公司全年支出培训费用达825万元,直接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58期,2428人次参加了培训。公司各单位在积极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的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对职工学历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使公司后续学历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黄河水电公司10年来培养的水电建设和管理人才,不仅满足了公司开发建设和管理梯级水电站的需要,还向系统内外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同时,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加大非水电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公司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广大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公司改革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10年的坎坷征程,10年的励精图治,黄河水电人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美好愿望,履行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神圣职责。
十年来,黄河水电人怀揣梦想与责任,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在迎接挑战中奋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公司资产总额实现了翻番,由成立之初的166亿元增加到目前的430多亿元;装机规模实现了翻番,由成立之初的288万千瓦增加到目前的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实现了翻番,从成立之初的90亿千瓦时增加到目前的220亿千瓦时。公司10年累计完成发电量140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收33亿元,连续9年被评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和“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公司从巨额亏损企业发展成中电投集团公司的利润支撑单位,从拥有两个母体电站发展成为投产、在建10余座大中型水电站,基本实现了从流域水电企业向区域综合能源企业的重大转变。
成绩属于过去,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企业才拥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闯过10年风雨,黄河水电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困扰所惑;走过10年历程,黄河水电人更加众志成城、昂扬坚定。(来源:青海日报)
这一切凝聚成两个字——发展;
支撑它的是勤劳、智慧和汗水,
是十年黄河水电人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2009年10月28日,是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0周年的日子。
10年风雨,10年辉煌。黄河水电人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团结奋进,用执著和专注凝炼卓越的专业品质,用“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铸造了“黄河水电”的优秀品牌。
10年责任,10年奉献。黄河水电人以与时俱进的勇气,以开拓创新的胆魄,铺设了一条“流域、梯级、滚动、综合”水电开发建设的光明之路。
10年前的今天,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加快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建设我国西北水电基地,推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市正式挂牌成立。2002年12月,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中成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万宗归流铸辉煌
10年来,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作为负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竭尽全力、挖掘潜力,将开发黄河上游水电作为首要任务,开发母亲河,造福民众。在黄河上保持了“投产一批、建设一批、筹建一批、规划一批”的梯次持续开发局面,目前在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已投产建成8座水电站。
绚丽多彩的水电之光,照耀着山势险峻、峡谷宽阔的黄河谷地。
龙羊,藏语意为“险峻的悬崖深谷”。在这险峻之间,崛起了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开发的第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坝高178米,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和“龙头明珠”的美称。
拉西瓦,藏语意为“渴望太阳照耀的地方”。如今在这渴望太阳照耀的地方升起了一个巨大的人造“太阳”——拉西瓦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第二座梯级水电站,电站装有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坝高250米。
黄河上第一个摘得鲁班奖的李家峡水电站,是我国首次采用双排机设计、也是世界最大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高155米。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库区与国家天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等名胜古迹组成一个综合性大型游览区。
黄河上第一座大型花园式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是黄河龙青段第四座大型梯级电站,也是国内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电站坝高139米,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公伯峡水电站囊括了“鲁班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詹天佑”奖等诸多国家建筑工程的最高奖项。
苏只水电站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仅用了25个月时间,电站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号称“黄河第一颗明珠”的盐锅峡水电站,是在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甘肃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源,并使下游4.5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胡锦涛总书记当年曾经工作过的八盘峡水电站是河床式径流水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青铜峡水电站,是河床闸墩式低水头电站,是黄河上游规划中的最后一座梯级电站。电站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城市工业用水等多种效益。
在这8座电站之中,有三个“亿千瓦”标志性机组都与她们结缘,也成就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段佳话。1987年12月4日,黄河龙羊峡水电站2号机组投产发电,使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时隔17年后,2004年9月26日,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使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5年之后,2009年5月18日,以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8亿千瓦。
跨越三个历史阶段,黄河水电公司既见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昭示着水电开发的浩荡之势。
这些凝聚着黄河水电人智慧和辛劳的梯级电站群的建成和投运,使黄河水电公司的装机规模达到了800万千瓦,10年来公司为祖国输送了1400多亿千瓦时的清洁优质电能;有效防治了黄河水患,改善了生态环境,造福了沿河群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大型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为实现黄河10年不断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顽强拼搏创精品
中电投黄河水电——因黄河而生,以黄河为荣。
10年间,黄河水电人以开发和保护黄河为己任,于蛮荒峡谷中,在万顷波涛间,建高坝,安狂澜,汗水浇出“幸福花”,巧手扮靓“母亲河”,建成了一批精品水电工程。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四个大型水电基地之一。该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丰富,从鄂陵湖出口至青铜峡坝址,可布置有37—3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能够达到2500万千瓦。凭借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游成为我国西北开发清洁能源的前沿阵地。
黄河水电人在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以及高寒缺氧等困难条件下,坚持“开挖就是雕刻、浇筑就是雕塑”的理念,在黄河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科学开发水电——以有利生态和综合效益为最大着眼点,“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是黄河水电公司的宗旨。黄河水电公司在电站建设中,充分发挥业主的核心主导作用,全面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文明施工“四大控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注重设计优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创造了当前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多项新纪录,其中部分建设成果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或超越国内乃至当今世界水电建设水平。
黄河水电公司组建后 滚动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首战在公伯峡谷打响。公伯峡水电站自2001年8月8日开工,每前进一步都创造着辉煌业绩:2003年10月大坝填筑到128米,创造了一年内填筑一座百米高坝的新纪录;2004年8月24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比计划提前一年,电站从浇筑混凝土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工期仅为27个月,在同类型电站建设中工期最短。
公伯峡水电站工程被树为全国水电建设的样板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成功探索出的基本建设“八条经验”得到国内水电行业的普遍认可和推广,工程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第八届中国土木詹天佑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及“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等多项荣誉。国内许多水电建设界的专家、领导和同行,对公伯峡水电站建设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优化设计、文明施工均给予高度评价。2005年8月6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公伯峡水电站时说:“你们这个项目做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非常好!”
2006年12月,距公伯峡电站下游仅12千米、装机22.5万千瓦的苏只水电站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这是黄河水电公司实施“以大带小”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苏只水电站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仅用了25个月,在工程进度上创下了全国同类水电站建设的新纪录,电站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实现“双零”的目标,获得2008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2006年4月15日,西北大地寒意犹存,但早春的气息不可阻挡地来到位于青海贵德县和共和县交界处的拉西瓦峡谷。这一天,整个黄河流域坝体最高、边坡开挖最高、地下洞室密集、施工难度最大、送出工程最复杂的大型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拉西瓦水电站工程建设代表当今世界水电的发展水平,富有极大的挑战性,工程建设中面临诸多世界性难题。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黄河水电公司与科研、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工作者一起,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把拉西瓦水电站建设成了黄河上又一座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工程。2009年5月18日,拉西瓦水电站首批机组提前投产发电并入电网。截至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拉西瓦水电站土建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0%以上;机电安装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5%以上,工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世界顶尖水平。
2007年3月31日,在传说中大禹“导河于积石”之处,黄河水电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装机容量102万千瓦的积石峡水电站成功截流。目前,这座黄河流域在青海省境内的“收官”工程主坝已筑到坝顶。
2007年9月7日,在3000米海拔的高原上,震天的开山炮在传送着喜悦的信息:班多水电站前期工程开工了,这标志着黄河龙羊峡以上河段水电资源开发的帷幕已经拉开。
随着黄河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的逐步进行,不但为我国提供着强大的绿色能源,还形成了常年调节、季调节、日调节等多种调节性能的水电梯级群,通过流域梯级调度中心的优化调度,增强了单一水库对天然来水的调节性能,水能资源利用更为充分。黄河上游水电站每年能为宁蒙灌区增加有效供水17亿立方米,使灌区灌溉保证率由31%提高到86%,每年为下游省、市增加有效供水7亿立方米,供水年保证率由56.25%提高到80%,有利地支持了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黄河上游陆续建成的梯级电站相继蓄水,也使得龙青河段增加了600平方千米的湿地面积,库区条件变化形成的降雨、湿度和风频等“库区效应”,明显改善了库区周边地区的生态气候,更加适宜人居及陆生植物生长。
黄河水电公司坚持“生态、综合、可持续发展”的水电开发理念。风沙与干旱裹挟着黄河上游地区,然而,站在黄河水电公司开发的任何一座水电站的坝顶,俯瞰整个峡谷,碧水奔流,俊秀风光尽收眼底;走进黄河水电公司任何一座水电站厂区,处处绿树碧草,一湖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巍峨的山峰倒映水中。黄河水电公司巧妙地把握了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在水电站建设工地,看不到尘土飞扬,地下隧洞没有积水污泥,各种管线布设科学、整齐划一。在工程施工区,环保水保综合监理部按照进度计划,逐一对照项目设计要求,对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进行全面综合监理。
2010年,装机42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全部投产后,黄河水电公司在黄河上游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500万千瓦,基本完成黄河宁木特以下河段水电开发。届时,黄河水电人的美好愿望将成为现实:黄河水电公司将把黄河雕琢成一条由一颗颗电力明珠串起的翡翠珠链,向全国输送清洁的水电能源,黄河上游水电产业集群也将成为继长江水电产业集群之后的国内重要水电集群。
风生水起看跨越
10年来,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不断成长和发展壮大,不仅在开发母亲河水电资源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黄河水电公司在发展中,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公司始终坚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并实践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形成了“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公司积极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管理水平的提升,让逐渐成长的“黄河水电”更加丰满,更加容光焕发。然而高速发展的黄河水电公司也面临着一个瓶颈:到2010年,公司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之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势头将逐步回落,预计到2015年至2020年,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河段部分经济指标较好、具备送出条件、易于开发建设的水电项目也将逐步建设完成,随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将转入低谷期。
显然,依靠单一的水电开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黄河水电公司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突破黄河水电公司发展的瓶颈,将公司打造成百年品牌企业,保证公司发展基业长青,公司领导班子进一步审视和调整企业战略定位,进行电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公司确立了“以水电为核心,水、火、新能源发电并举,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实施这个战略思路中,公司坚持促发展与调结构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主动地进行电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西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中电投集团战略全局下,找准战略定位,加速了由单一水电向“电为核心”的多种能源开发转变,由流域性的水电开发企业向区域性的综合能源企业转变的步伐。
打造西北大型煤电基地。黄河水电公司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和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背靠资源,面向市场,优选投资建设一批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的火电项目,积极推进煤电产业聚集和产业融合,加快煤电一体化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以煤炭资源转化为产业支柱的大型能源产业集群。
发展综合产业,确保产业优势互补。依托资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捷径。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硅资源、日照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优势,黄河水电公司积极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合作,利用先进的技术,倾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目前,年产1250吨多晶硅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施工,年底即可投料试生产;西安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同时,水电铝产业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延长产业链,发展水电解铝型材项目。目前,年产50万吨水电铝型材项目已经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将对保障和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正未有穷期,如椽巨笔写华章。10年间,黄河水电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水电为基础,做优水电铝产业链;以多晶硅为基础,有序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链;以煤炭为基础,适度发展煤电联营项目的发展势头。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黄河水电公司正在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富活力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水电向水、火、可再生能源并举的电源结构转变,提高了发展的空间;从以电力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产业协同化的产业集群转变,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水平;从规模扩张型的发展方式积极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了发展的后劲;从流域电力开发企业向综合性的优秀区域能源企业转变,增强了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黄河娇子竞风流
10年来,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在高山峡谷间,奉献青春年华,挥洒热血和汗水,将强大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将一个现代的能源企业用双手托起。
“我们是黄河水电人,黄河上游建奇功,开山筑坝造平湖,滚滚急流变电能。我们是黄河水电人,苍茫西北写人生,求真务实促和谐,科学发展唱文明……”
这首歌名为《我们是黄河水电人》的嘹亮歌曲,是黄河水电人历史和现实的写照。一座座水电站,就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记载着黄河水电建设者们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创造出的不朽业绩。
黄河水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西北,长期工作在高原缺氧的特殊环境中,很多基层干部员工要克服夫妻分居、子女上学等特殊困难。但他们毫无怨言,勤勤恳恳,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五个特别”的高原精神,他们是黄河水电公司改革发展的坚强脊梁。
10年来,黄河水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员工,重视员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黄河水电公司的快速和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对人才“量”的需求明显加大,对人才“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全面实施培训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充分利用发展优势和行业竞争优势吸引人才,2008年,从集团公司系统外单位引进各类人才430人,从集团公司内部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11人,到各院校招录毕业生114人。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引进解决鑫业和新能源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和数量上严格按照人力资源引进计划,严把进口关,确保了公司发展和生产建设需要的人力资源。2008年,公司全年支出培训费用达825万元,直接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58期,2428人次参加了培训。公司各单位在积极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的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对职工学历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使公司后续学历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黄河水电公司10年来培养的水电建设和管理人才,不仅满足了公司开发建设和管理梯级水电站的需要,还向系统内外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同时,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加大非水电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公司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广大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公司改革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10年的坎坷征程,10年的励精图治,黄河水电人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美好愿望,履行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神圣职责。
十年来,黄河水电人怀揣梦想与责任,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在迎接挑战中奋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公司资产总额实现了翻番,由成立之初的166亿元增加到目前的430多亿元;装机规模实现了翻番,由成立之初的288万千瓦增加到目前的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实现了翻番,从成立之初的90亿千瓦时增加到目前的220亿千瓦时。公司10年累计完成发电量140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收33亿元,连续9年被评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和“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公司从巨额亏损企业发展成中电投集团公司的利润支撑单位,从拥有两个母体电站发展成为投产、在建10余座大中型水电站,基本实现了从流域水电企业向区域综合能源企业的重大转变。
成绩属于过去,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企业才拥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闯过10年风雨,黄河水电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困扰所惑;走过10年历程,黄河水电人更加众志成城、昂扬坚定。(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