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1月份,各大电力央企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2015年经营业绩怎么样?2016年将要怎么做?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前。虽然,随着上网电价全面下调、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政策的实施,发电企业盈利能力将受到很大冲击。但是对于大多数发电企业而言,亮丽的年报已无悬念。
对发电集团上一年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解读,每年都受到发电行业读者的关注。北极星电力网今年继续从规模及赢利能力、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对五大发电集团的数据进行解读。
注:所有数据或者来源于该公司公开的报告、资料或网站,个别数据可能与该公司统计口径有出入,特此说明。
北极星电力网独家整理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华能集团:
2015年经营数据:
经营业绩行业最优!
截至2015年底,华能集团境内外全资及控股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6063万千瓦,同比增长6%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5年全年,华能集团完成发电量6146亿千瓦时,煤炭产量6515万吨,合并利润、净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供电煤耗同比下降4.23克/千瓦时,厂用电率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全部煤机实现达标排放,累计2069万千瓦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结构布局加快调整优化,截止2015年底,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比重达到28.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电装机占煤电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绩效比2010年分别下降71%、83%和69%,金融和科技产业稳步发展,利润分别年均增长27%和35%;。
华能集团的"十二五"
"十一五"末,华能发电装机容量是1.13亿千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到2014年末,华能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到2015年末,装机容量突破1.6亿千瓦。"十二五",华能累计发电3.1万亿千瓦时,是"十一五"的1.6倍,约占同期全国发电量的11%。"十二五",累计合并收入和合并利润分别是"十一五"的1.8倍和3.5倍;"十二五"累计上缴税金1477亿元,比"十一五"增长98.5%。
"十二五"期间,华能连续获业绩考核A级,央企负责人任期考核A级和任期"业绩优秀企业"称号;世界500强排名也由2010年的第313位上升至第224位。
"十二五"期间,华能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风电,积极开发核电,因地制宜开发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到2015年,低碳清洁能源装机突破4600万千瓦,是2010年的2.3倍,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28.8%,比201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煤电结构持续优化,华能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电装机占煤电比重达到74%,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供电煤耗、厂用电率五年分别下降16.94克/千瓦时、0.98个百分点,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绩效比2010年分别下降71%、83%和69%,保持行业领先。
五年来,华能的发展布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项目开发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产业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电力主业发展服务的煤炭、金融、科技、交通运输等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华能集团的十三五"雄心"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华能将不断推进业务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通过创新,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2、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华能将促进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核心产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相匹配,更好地发挥产业协同效益。
3、绿色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华能将继续组织实施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提升低碳清洁能源比重。开放发展是实现发展更高层次的必然选择,华能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4、共享发展是实现发展的本质要求,华能将认真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创造价值、服务国家、回报社会,与各方面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各方面共同发展。
5、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开局之年至为重要。2016年,华能将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项目,稳步建设水电项目,加强"三北"基地型、西南效益型和东中部风电项目开发。严控煤电项目开发节奏,优化发展清洁高效煤电,重点推进有效益的特高压配套电源项目建设。
6、突出抓好改革创新,是华能推进创新发展的重点。华能将以提升竞争力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公司各项改革工作。将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管理界面,推进区域公司管理优化重组,组织开展有关区域公司资产重组。
7、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动区域微网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营销体系和管理制度。
8、深化国际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际化项目前期工作。
9、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推进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再上新台阶。
华电集团:
1月18日,五大发电之一的华电集团在北京召开2016年工作会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15年,中国华电主要经营、发展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进入到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公司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同类企业前列。
国际业务和新兴产业有序拓展:公司海外运营、在建和核准待开工项目累计超过400万千瓦。
2014年,华电集团实现供热量1.86亿吉焦,2015年实现供热量2.05亿吉焦;供热面积2014年3.23亿平方米,2015年3.89亿平方米;
华电集团2014年煤炭产量4478万吨,2015年煤炭产量4805万吨;
华电集团供电煤耗305.2克/千瓦时,同比下降4.64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绩效1.42克/千瓦时,同比下降4.05%;氮氧化物排放绩效1.42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4.46%;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建设30台,共计1013万千瓦。
大唐集团:
1月14日,五大发电之一的大唐集团率先召开2016年工作会议,布局2016年、十三五期间的工作。
经营业绩
"十二五"期间,大唐集团装机规模从2010年的10589.59万千瓦增长到2014年底的12047.96万千瓦;资产总额从2010年的5205.82亿元增长到2014年底的7203.63亿元;利润总额从2010年的15.2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20.5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60%。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以及重点亏损企业治理,加快与大型煤炭企业的战略重组,不断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在保持较大投资强度下,资产负债率连续六年下降,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实现A级。
综合治理
大唐集团公司有容量1566万千瓦的机组接入首都电网,承担着首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政治保电任务异常艰巨;有容量为3240万千瓦的热电联产机组承担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多个重点城市2.8亿平米采暖供热任务。集团公司始终把保证安全稳定供电供热作为首要社会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综合治理,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党的十八大、历年"两会"等重要会议,APEC、"9?3"阅兵、青奥会等重大活动及历年"两节"等重大节日保电任务,有效应对了各类自然灾害,始终保持了安全稳定局面。近五年来累计有84家系统企业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2010年至2014年获得行业可靠性金牌机组累计55台次。
企业建设
全面推进了内部17项改革,苦练内功、提质增效,通过改革提升了价值创造能力,使企业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效益、发展更加可持续,使干部职工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加强管控能力建设,建成了资金、燃料及生产三个"调度中心"和物资招投标中心,实现了集团信息资源共享和对核心资源要素、关键业务的有效控制;建立了完善的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四全管理"体系,全面理顺规范了主要业务流程,成为强化集团管控能力、提升企业集约化运营管理水平,有效防控各类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资金集中度及统一结算率均达到并保持在98%以上。深入实施了"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和"优化设计、提高效率、降低造价"的工程项目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两优化"活动,打造了一大批"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山东滨州电厂各项技术经济和节能环保指标居行业领先,被选择作为国家能源局2015年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现场示范地。科技创新明显加强,累计获得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奖130多项、专利2665件、软件著作权93项,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7项,多项指标居行业先进。通过深化集中招标采购,"十二五"期间比概算累计节约资金约260亿元,集团物资采购系统改革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肯定。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机制创新、双向选择、全员聘任等方面作了积极大胆及有益探索,干部结构和整体素质明显优化。
国电集团
经营业绩:
截至2015年底,国电装机规模1.35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超23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资产总额近8000亿元,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累计获得11个"A"级。
十二五期间,国电电源装机由9532万千瓦增长到1.34亿千瓦,年均增长7.1%
年发电量由4199亿千瓦时增长到517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2%
煤炭产量由4711万吨增长到6500万吨,年均增长4.2%
营业收入由1624亿元增长到1955亿元,年均增长3.8%
利润总额由62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年均增长25.7%。
在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年年荣获A级,迄今已累计荣获11个A级,2010年公司进入世界500强,2014年排名提升至297位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0%提高到29.7%
发电量占比由10.1%提高到17.7%
风电装机由895万千瓦增长到2300万千瓦,增长了1.5倍,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集团
煤电百万千瓦机组由4台增加到9台
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高效大机组占比由38.3%提高到48.8%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比由30.4%提高到49.2%
优化资产成效明显:
年度投资总额由2011年的1014亿元逐年降低至2015年的657亿元
持续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比重,电源投资占比由71.9%提高到79.6%
非化石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例由61.3%提高到68.0%
节能减排圆满完成:
五年来技术改造累计投入418亿元
度电供电标准煤耗由326.3克降到311.6克
"十二五"累计节约标煤1600多万吨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300多万吨
环保改造累计投入250多亿元
火电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装备率分别达到99.8%、93.7%、100%
科技创新特色鲜明:
科技研发投入由11.8亿元提高到27.65亿元
百万机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大型火电辅机单系列布置技术分别在泰州和布连电厂成功应用
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热泵、等离子点火等高效节能技术在多个电厂实施
泰州二期成为全球火电厂超低排放标杆
国际合作实现突破:
加拿大德芙琳10万千瓦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
南非24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等离子点火技术和设备进入韩国、俄罗斯、印尼和台湾地区
风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DCS电站控制系统进入印尼、印度市场
社会责任积极履行:
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370万千瓦
积极发展城市热电
保障民用供热超过28万户
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上亿元
国家电投:
核电
国家电投是我国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具有核电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是经国务院授权引进核电技术、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化的实施主体、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是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CAP1700的牵头实施单位和示范工程实施主体。控股运行或在建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山东荣成CAP1400示范工程等核电站,拥有一批沿海和内陆储备厂址。
火电
截至2015年10月,国家电投火电装机总容量6458.39万千瓦,拥有百万千瓦等级机组6台,核准在建2台,已获路条6台,60万千瓦等级机组41台,60万千瓦及以上等级机组占集团公司火电装机容量比例居五大发电集团第一位。
水电国家电投水电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沅水流域,以及云南、四川地区。
截至2015年8月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094.07万千瓦。
居五大发电集团第二位。
太阳能
截至2015年8月底,国家电投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408.54万千瓦,并不断创新发展,拥有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全国首创"渔光互补"项目。
风电国家电投大力推进风电项目,风电弃风率五大发电集团最低。
截至2015年8月底,风电装机747.52万千瓦。
煤炭与物流国家电投拥有煤炭资源储量162亿吨,煤炭产能8040万吨,生产煤矿13个,其中井工矿8个(产能540万吨/年)。千万吨级露天矿5个(产能7500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贵州等地区。拥有运营铁路里程505公里。
铝业国家电投铝业板块以降本减亏为核心,对所属电解铝、氧化铝、铝土矿及配套电力等相关资产实行统一规划、经营与管理,突出体现集约化、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特征。
高新产业
国家电投集团公司高新产业主要包括煤化工、光伏制造和环保产业,涉及新疆能源化工、蒙西能源、黄河公司、中电远达等二级单位。中电远达不仅掌握两种超净排放技术,而且是国内三家专业从事核电站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业务的企业之一,掌握17种环保核心工艺技术,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18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
脱硝催化剂产能10500立方米/年,特许经营累计装机规模3014万千瓦。煤化工产业现有霍城煤制天然气项目、伊南煤制天然气项目和蒙西煤制聚烯烃项目,目前均处于前期阶段。光伏制造业现有多晶硅产能2500吨/年,电池产能40万千瓦/年,组件产能30万千瓦/年。
金融国家电投集团着力推动产融结合战略实施,形成了以融和控股(二级公司)为管控主体,与财务公司(二级公司)、资金结算管理中心一体化运作,涵盖信托、保险、期货、租赁、基金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架构。
2014年推出跨境融资业务、动力煤期货、光伏组件质量保险、制定信托替代委贷、清洁能源产业基金会等新业务。截至2014年底,金融产业业务规模突破2000亿元,总资产规模达357亿元,净资产规模达116亿元;覆盖成员单位710家,管理银行账户1800个,结算27.4万笔,金额4.2万亿元。2015年9月9日,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科研在核电领域,通过核电重大科技专项,以CAP1000、CAP1400、CAP1700、多用途小型模块化堆等系列重大创新项目为牵引,持续引领三代核电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
2015年9月15日,由国核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电投核电技术中心为主体整合组建成立中央研究院,定位为集团公司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战略支持机构和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