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坝通航专业委员会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
2016/1/7 11:12:56    新闻来源: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

         2014年,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李克强总理考察水利部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紧围绕高坝通航工作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4年工作总结以及2015年工作安排如下。

 

一、2014年的主要工作

1、组织、协办和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2014729日,专委会成员单位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了水运工程国际学术交流会。国内外250余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巴拿马的6位国外专家分别就"密西西比河航道及河口治理"、"美国大型河流及河口创新技术发展"等作了大会报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胡亚安教高受邀做了"中国通航建筑物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会议期间还参观了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的大型水动力试验厅,并观摩了大比尺波浪实验水槽开展的新型双箱浮式防波堤结构稳定和消浪效果原型实验。

20141020-23日,由专委会参与协办的第9届国际生态信息学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克罗地亚、韩国、马来西亚、荷兰、新西兰、巴基斯坦、美国等11个国家共计148名代表参会,其中特邀国内外嘉宾16人,外国注册参会代表30人。会议期间60余名参会代表参观了南京市河西鱼嘴湿地公园和我院铁心桥试验研究基地。

201461日~5日,国际航运协会(PIANC)第33届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参加该次会议的各国专家共计600余人,会议收录专委会成员单位16篇论文,介绍我国在通航船闸和升船机设计科研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引起国外专家的浓厚兴趣并得到好评。

 

2、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

我国在高坝通航工程科技创新与进步,也吸引了国外的学术组织机构和团体来邀加我国的专家参与国际学术报告的编写。2011年,国际航运协会内河委员会成立了第155工作组(WG155),专门研究船舶在船闸闸室及引航道内的航行与停泊特性(Ship behavior in locks and lock approaches),专委会通过交通运输部推荐2位专家加入该工作组。目前,工作组报告已基本完成,即将正式出版。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我国在船闸通航水流条件方面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我国该专业领域的影响。

此外,专委会成员单位还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以挂靠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例,2014年就承担了老挝北本、老挝萨拉康、乌干达卡鲁玛等工程的枢纽通航、船闸、鱼道等方面的科研项目。通过多次技术交流,已基本落实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尼加拉瓜运河巨型省水船闸的科研项目和湄公河老挝坡诺水电站水工整体模型和船闸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项目。

2014527日至28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能源矿产部副部长维拉蓬先生(Viraphonh Viravong)率领该部能源业务司司长塞巴色先生(Xaypaseuth Phomsoupha)、电力规划司副司长蒋萨文先生(Chanhsaveng Bounnhong)、秘书塞彭先生(Xayphone Bounxou)以及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通佩先生(Thongpheth Douangngeun)一行5人,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老挝北本水电站船闸输水系统及阀门水力学模型试验"课题验收会,考察了我院承担的该试验模型以及在研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鱼道水力学整体与局部模型,交流了相关技术问题,并对开展的相关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今后在北本水电站鱼道研究方面继续给予技术支持。

通过推荐组织专委会成员加入国际航运协会专业工作组,以及积极承担国外通航工程项目,不但扩大了我国高坝通航研究创新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促进了国内外的合作交流,为今后我国水运事业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

 

3、重视成果凝练,积极申报各级奖项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坝通航事业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设计科研的进步,提出并应用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成果。近年来,通航专委会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凝练,并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积极申报各级奖项。

专委会成员单位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复杂边界下三维水流精细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获2014年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成员单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船闸人字门合拢对位检测装置工程化应用"获2014年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三峡船闸人字门背拉杆调整工艺研究"及"三峡船闸通航调度技术规程" 2014年中国航海科技奖三等奖、成员单位河海大学"船闸健康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获2013年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此外,专委会还组织委员参与编写的《水工设计手册(第六卷 泄水与过坝建筑物)》已于2014年正式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通航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通航建筑物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2014年专委会各成员单位还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行业领军人物

专委会一直注重高坝通航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其它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培养及锻炼本行业的技术人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和谐创新团队,同时也培养了数名本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2014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胡亚安教高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及20122013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特殊贡献荣誉称号(总计10人);王晓刚高工获"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5、群策群力,全心投入高坝通航科技研究

随着我国水电和高坝通航的发展,工程设计和运行中一大批出现的新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通航专委会发动委员及成员单位,积极承担内河航运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

2014年,由专委会挂靠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成员单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武汉理工大学及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参加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立项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科技项目"三峡升船机通航与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重点对三峡升船机通航效益发挥和通航安全保障的升船机适应性船型、升船机下游引航道非恒定流特性及大水位变幅下船厢对接技术、船舶进出船厢水动力学、升船机运行维护保障以及升船机与船闸匹配运行等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保障船舶快速安全通过三峡升船机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升船机作为三峡枢纽快速过坝通道航运潜力,充分发挥升船机航运效益。2014年,建立了比尺为1:12的三峡升船机主体及下游引航道局部物理模型,模拟范围包括升船机船厢、下闸首、船舶停泊段以及750m左右的下游引航道,模型平面尺寸83m×14m;建立了比尺为1:80的三峡枢纽及下游引航道物理模型,模型平面尺寸达200m×50m;建立了三峡~葛洲坝一维数学模型和三峡~水田角二维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上述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并已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为即将投入运行的三峡升船机运行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专委会相关成员单位还承担了澜沧江橄榄坝航电枢纽、赣江新干航电枢纽、衢江红船豆航电枢纽、黔江大藤峡船闸、西江长洲三线四线船闸、郁江贵港二线船闸、湘江株洲二线船闸、湘江大源渡二线船闸、长江三峡升船机、澜沧江景洪升船机、苏南运河限制性航道等一批重点内河通航工程的水力学研究工作,以及《航运枢纽设计规范》、《水运工程模拟技术规范》等7部行业标准的修编工作,这为促进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2015年的工作要点

1 遵循国家水运和水电战略发展方向,努力促进通航事业的发展

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标志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在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所做的《深化改革 务实创新 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这是交通运输部综合分析形势任务,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所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

为此,专委会将已发展内河水运为己任,以实现"四个交通"为目标,继续组织专委会成员积极投入到通航领域研究、设计与建设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各成员及成员单位科技优势,加强协作,联合攻关,为通航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我国水运和水电建设添砖加瓦。

 

2 搭建优良服务平台,促进通航领域科技创新

首先,加强和巩固建言献策平台。组织和协调好专委会委员认真研究我国通航领域在设计、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提出研究报告、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并及时报告国家有关部门,供决策是参考。

其次,继续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大力促进通航领域科技创新。组织举办好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大型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注意鼓励多学科相互渗透,扩大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加快通航领域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各国相互学习交流通航领域的先进技术搭建国际平台,努力推进多方技术共享,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通航领域的影响。

 

3 大力培育科技创新成果,培养内河通航科技人才

通航专委会将面向国际通航科技发展前沿,面向水运和水电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强实用性、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科技创新研究,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重视原创新和自主创新,努力做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团结凝聚广大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不断培养和造就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行业技术专家和各类专门人才。

 

4 完善专委会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专委会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精干的工作团队,全面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完善本专委会的官方网站,扩大专委会的影响力,增强专委会与其他相关行业部门间的交流。

 

2015.1.15

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