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小湾移民的幸福新生活
2009/9/27 9:17:00    新闻来源:云南网



规整宽敞的移民新居



移民搬入新家  记者 赵希 汤恒摄


  云南网讯(记者 赵希 汤恒)9月25日,大峡谷深邃巍峨,294米的世界级双曲拱坝矗立澜沧江畔,奔腾水瀑喷涌泻出,能量源源生成,这是小湾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的特殊日子,十年磨一剑,整座电站洋溢着激动与欢欣。

  在见证高峡变平湖的辉煌之时,3.8万库区移民的生活也因小湾电站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小湾电站历时10年,建设征地涉及大理、临沧、保山等三个地州8个县(区),建设征地总面积202.5平方米,需搬迁人口达3.8万人,规划设置66个安置点,可研阶段设定静态投资为25.9亿元,实施规划阶段审定投资为58.16亿元。

  择优而迁

  为建设电站,必须让库区百姓从祖辈生养的故土中搬离,从某种意义上讲,移民工作犹如“天下第一难”,从决策到规划、执行都需要格外审慎、用心。华能公司深知肩上重担,坚持“迁入地优于迁出地,搬迁后生活水平超过原有水平”的安置原则,将水电移民从山区向坝区、小城镇、公路沿线转移;坚持将征地移民工作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把水电移民安置点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使水电工程建设成为真正的“兴边富民”工程。

  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工作启动后,经各级移民局认真选址,最终确定在距离宾川县城10公里外,金牛镇和鸡足山镇间,建设总面积约2.8万亩的移民安置点。

  移民周成祥是巍山县下介堵村村小退休教师,妻子与几个子女在家务农,搬迁前,一家六口挤在半山坡的一幢老式土木结构的房子里。现在,因电站建设征地,一家人从巍山迁到宾川,住进了政府配给的移民新居217号:新式的两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四室二厅带厨房、卫生间,有自来水、卫生厕,有闭路电视,房间宽敞明亮,院落宽敞。

  周成祥喜意难掩:“几辈人都是生活在老房子里,没想到到现在能住进这么好的新房子,亲戚们都说我家现在就是电视里的别墅房。而且旁边就是医院,我们老年人看病也方便多了。”周家大门上“改门换县求生存,国家行动为大家”的对联映照鲜艳。

  据介绍,小湾水电各移民安置点均配套了水、电、路、灯基础设施及文教卫公共设施、通信设施、沼气池等环保设施、人居环境、入学、出行、就医均得到改善。

  新耕地 新生活

  和周成祥一家一起搬到宾川鸡足山镇新川村的,还有与他们同住在巍山县青华乡漾江村委会上介堵村和下介堵村的34户村民。他们34户村民、132人,是小湾电站移民搬迁的第一批移民。

  为解移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新川村委会还分配给每个移民0.5亩水田、0.5亩山地、0.5亩经济林,一户人家全部加起来就有好几亩地。这是比迁入新居更让移民们高兴的事。“国家给分配耕地了,我们从头做起,开始新的生活。”移民白凤强表示理解和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在新的家乡安居乐业充满信心。

  据悉,在移民安置配套水利投资4000万元的基础上,华能公司又增加投资3500万元,促成北干渠工程开工建设,可解决40000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现在,总投资740万元的安置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投资120余万元的安置区主干管至3个安置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都已完成,甘冽的洱海水正滋润着这片移民新土地。

  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各项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呈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水电建设与移民搬迁和谐局面。目前累计完成约11239人搬迁,其中,大理州于2008年5月一次性组织近2700人顺利搬迁,创下了云南水电史上搬迁人数最多,集中安置规模最,单次组织搬迁人数最多的纪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