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加快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开发
2009/8/25 8:03:18 新闻来源:国际电力网
黄河上游拉西瓦再次成为焦点:8月16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上,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所属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8亿千瓦。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告诉记者:拉西瓦水电站是中电投集团优化电源结构,推进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点工程,不仅使中电投集团电源结构更加优化,而且将有力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
得天独厚的“钻石段”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富矿,而在黄河上游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山高谷深,终日不见阳光,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拉西瓦”,意为渴望阳光照耀的地方。不过,狭窄的河谷和巨大的落差为建造大型水电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拉西瓦被我国老一辈水电专家誉为水电开发的“钻石段”。
拉西瓦水电站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和贵南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第二座梯级水电站,工程于2001年开始进行施工准备,建设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20万千瓦,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北通道的重要骨干电源。
黄河水电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黄河上游的标志性工程,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45亿元,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02.23亿千瓦时,总库容10.79亿立方米,拉西瓦水电站创造了黄河流域水电工程的“三个之最”: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送出电压等级最高。
创造水电建设奇迹
拉西瓦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创造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多个奇迹:工程从施工准备到首台机组发电仅用了7年半时间。工程从大坝第一块混凝土浇筑到第一台机组发电仅用了3年时间;首台70万千瓦机组调试仅用时9天,两台70万千瓦机组同时调试仅用时11天;电站750千伏电气设备从调试到并网仅用5天。
拉西瓦建设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拉西瓦水电站是科技铸造的精品工程,电站大坝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电站首次采用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落差达207米成为世界之最;在国内首次采用反拱水垫塘;导流洞闸门伸缩式水封在国内首次采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为加强各项技术指标控制,拉西瓦水电站建设中,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行24小时旁站监理,项目监理工程师平行监测两措并举;为加快生产进度,施工单位实行混凝土拉运、缆机吊运、混凝土浇筑“一条龙”考核,将施工过程的各环节精确到以秒来计算,有效缩短了各个施工环节的运作时间;为保证施工质量,从工程原材料供应、质量检测、主坝浇筑方案、浇筑速度、混凝土温控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严格的过程控制。
和谐开发统筹发展
拉西瓦电站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建设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开发理念。拉西瓦电站的建设对改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建设,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拉西瓦水电站的建设中,中电投集团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地区、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了减少对黄河的污染,电站生活、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运;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建设单位组建专门队伍负责进行定时洒水养护;为了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贵德县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同时,他们对砂石料筛分系统等强噪声源,采取加装隔声罩和产区外种植降噪防尘林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一系列环保措施,使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控制到了最低程度。
风沙与干旱裹挟着拉西瓦峡谷,高寒缺氧、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拉西瓦建设中,中电投集团投资进行渣场整治、植被恢复、厂区绿化等工作,使原本破败的地貌,变成了环境优美的环保公园。走进拉西瓦水电站厂区,处处绿树碧草,一湖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巍峨的山峰倒映水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征地移民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拉西瓦水电站库区移民较少,移民安置中,黄河水电公司积极探索移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使移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成果,不仅“搬得出”,而且“稳得住、能致富”,实现了水电开展和移民区、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截至6月底,中电投集团水电装机容量达1213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22%,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居首位。目前,拉西瓦水电站另外四台机组正在积极推进,将于2010年底前全部投产发电,到明年,集团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00万千瓦。
计划与发展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中电投集团“三步走”发展规划,下一步清洁能源比例还会大幅度地提高,到2020年,中电投集团清洁能源比例将提高到5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告诉记者:拉西瓦水电站是中电投集团优化电源结构,推进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点工程,不仅使中电投集团电源结构更加优化,而且将有力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
得天独厚的“钻石段”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富矿,而在黄河上游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山高谷深,终日不见阳光,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拉西瓦”,意为渴望阳光照耀的地方。不过,狭窄的河谷和巨大的落差为建造大型水电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拉西瓦被我国老一辈水电专家誉为水电开发的“钻石段”。
拉西瓦水电站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和贵南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第二座梯级水电站,工程于2001年开始进行施工准备,建设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20万千瓦,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北通道的重要骨干电源。
黄河水电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黄河上游的标志性工程,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45亿元,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02.23亿千瓦时,总库容10.79亿立方米,拉西瓦水电站创造了黄河流域水电工程的“三个之最”: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送出电压等级最高。
创造水电建设奇迹
拉西瓦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创造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多个奇迹:工程从施工准备到首台机组发电仅用了7年半时间。工程从大坝第一块混凝土浇筑到第一台机组发电仅用了3年时间;首台70万千瓦机组调试仅用时9天,两台70万千瓦机组同时调试仅用时11天;电站750千伏电气设备从调试到并网仅用5天。
拉西瓦建设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拉西瓦水电站是科技铸造的精品工程,电站大坝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电站首次采用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落差达207米成为世界之最;在国内首次采用反拱水垫塘;导流洞闸门伸缩式水封在国内首次采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为加强各项技术指标控制,拉西瓦水电站建设中,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行24小时旁站监理,项目监理工程师平行监测两措并举;为加快生产进度,施工单位实行混凝土拉运、缆机吊运、混凝土浇筑“一条龙”考核,将施工过程的各环节精确到以秒来计算,有效缩短了各个施工环节的运作时间;为保证施工质量,从工程原材料供应、质量检测、主坝浇筑方案、浇筑速度、混凝土温控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严格的过程控制。
和谐开发统筹发展
拉西瓦电站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建设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开发理念。拉西瓦电站的建设对改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建设,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拉西瓦水电站的建设中,中电投集团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地区、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了减少对黄河的污染,电站生活、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运;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建设单位组建专门队伍负责进行定时洒水养护;为了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贵德县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同时,他们对砂石料筛分系统等强噪声源,采取加装隔声罩和产区外种植降噪防尘林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一系列环保措施,使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控制到了最低程度。
风沙与干旱裹挟着拉西瓦峡谷,高寒缺氧、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拉西瓦建设中,中电投集团投资进行渣场整治、植被恢复、厂区绿化等工作,使原本破败的地貌,变成了环境优美的环保公园。走进拉西瓦水电站厂区,处处绿树碧草,一湖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巍峨的山峰倒映水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征地移民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拉西瓦水电站库区移民较少,移民安置中,黄河水电公司积极探索移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使移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成果,不仅“搬得出”,而且“稳得住、能致富”,实现了水电开展和移民区、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截至6月底,中电投集团水电装机容量达1213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22%,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居首位。目前,拉西瓦水电站另外四台机组正在积极推进,将于2010年底前全部投产发电,到明年,集团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00万千瓦。
计划与发展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中电投集团“三步走”发展规划,下一步清洁能源比例还会大幅度地提高,到2020年,中电投集团清洁能源比例将提高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