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宜章县杨梅山镇矿区,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地下阴河水电站。25年来,深藏于地下380米(垂直距离)的水电站,在一批又一批职工的坚守下,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电能。
站内环境恶劣致多名职工患病
发电站里,湿度比较重,职工患风湿,几乎是没办法避免的。而且机器运作时产生的噪音很大,职工平时在一起说话,都要嘴巴对住耳朵。职工要与外界的联络,就只有通过固定电话,平常除了看书看报打发时间,就只能看看影碟,不过也仅限于看画面和字幕,因为实在太吵。
因为长期的地下工作,现在许多职工都患上了职业病,大多数人都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风湿病和关节炎,每个月都要靠吃药来维系。
职工每班要上24小时,二人一组轮流值班。每值完一次班,要休息两天才基本上能够恢复正常。而欧资平站长和其他维修人员还会不定期地下来值班巡检,解决发电机组出现的各种故障。
地下体验工作后浑身湿透
2014年8月31日上午,欧资平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和交班职工赵湘平在菜市场买了一点菜,然后和其他工友来到电站地面机房做准备工作。当日在水电站值班的是楚智和陈志平。
楚智可以说是水电站的元老,是一名退伍兵,他从电站投产至今,已工作了25年。他告诉我,他的工作是负责看守和维护机组、仪表,岗位一刻也离不了人。因为进出水电站极其不便,每个班的工作时间均为24个小时,工作期间,吃饭、休息都在电站内。除了机房温度高外,让他觉得难受的,是这里湿气太重,噪音太大。对于这一点,我有着同样的感受。
临近中午,忙着张罗午饭,我注意到,洗菜用的是钟乳石滴下的水,一旁的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不能使用,而钟乳石的水含量相对低些,但也只限于洗脸和淘米洗菜,平常喝的水,还得从外面带矿泉水进来。
下午,我乘坐小电车回到地面,在地下工作时衣服一身湿透,外面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的舒服。
水电站的贡献与其面临的困惑
地下河水电站的守护者十分自豪。它是现在中国自然通风巷道最长,距离最远的隧道。老一辈矿山职工们用血汗凿石建成了水电站,如今水电站职工们克服极端恶劣的环境,悉心守护,完成对外供电任务。水电站电站年均发电700万千瓦时,至今,已累计发电1.7亿多千瓦时。
2000年,由于矿山资源枯竭破产倒闭,水电站并入宜章县鑫洋水电厂,被移交挂靠县经信局,独立运营自负营亏。目前,水电站地下一线职工18人,地面7人。其中有党员8人,12人是部队复员老兵。每月工资仅1600元左右。
欧站长说:电站改制后,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效益得不到保障。但是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用电的供应,为了这份责任和工作情感,许多老职工选择了坚守。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老职工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日下,新的职工又觉得工资低,条件艰苦不愿意来。
目前,水电站发电设备严重老化,供需关系不顺畅,资金入不敷出,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扶持,能让电站更好地发挥作用。
2014年5月26日,宜章县县委书记欧阳锋来到杨梅山镇,深入地下发电站,实地了解了企业运行和职工地下工作生活情况,并举行"夜话"活动。已筹措资金30多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但是对于水电站来说,这仍然是杯水车薪,还有许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欧站长说。
阴河水电站位于湖南宜章县杨梅山镇矿区,入口在兴杨煤矿新总井旁,门头一幅"镇蟒妖指穿崇山峻岭,为人民献吐宝珠琼浆"的对联非常醒目。小电车载着职工进入隧道,随后他们要在阴暗的环境里工作24个小时,工作年限最长者已达25年。
2014年8月31日,轮班职工将小电车从机房开出,准备进入隧道,这是进出电站的唯一交通工具。1982年,煤矿为解决矿区和周边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向地下河方向打巷道取水。打了6千米,发现了一条水量很大的阴河,遂于1986年底筹建水电站,1988年元月投产。
8月31日晚,杨梅山镇光辉广场上响起了广场舞的节奏。水电站没建前,这地方没有路灯,现在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广场都会聚集很多人。25年来,深藏于地下380米(垂直距离)的水电站,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电能,在丰水季节保证了矿区和周边一万多人的生产生活用电。
使用了25年的小电车由矿车改装而成,高约1米,长1.2米,只有弯着腰才能进入,人坐在里面只能蜷缩着身体。小电车在漆黑的巷道里颠簸前行,巷道内凉风习习,车轮的摩擦声和铁轨接缝碰撞发出的剧烈撞击声,在巷道中回响,一片嘈杂。
电瓶车到达终点,避开一旁的流水,穿过一条斜坡巷道就是电站。沿着楼梯,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渐渐感受到一股热浪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欧资平站长用几个矿灯打亮后,原来漆黑的溶洞里立马变得神奇壮观。抽水管道直接从地下河连接到机房为发电带来动力。
一进到机房,明显感到闷热难耐、汗水直流。机房温度和上面巷道温差很大,如果5台机组同时运转,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5℃。欧资平站长满头大汗地在机房查看发电机组上的数据。由于温度很高,出汗就没停过。他笑着说:"我们这是在免费蒸桑拿。"
进到发电机房,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由天然溶洞扩宽成的大机房。水电站呈90°折尺形状,高、宽约10米,两侧长约40米,站内一面是生活区和仪表区,另一面为发电机组。机房内五台机组一字排开。
持续工作了25年的发电机如今已锈迹斑斑。职工们在给发电机组加机油,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工作时很热,职工们都是赤裸上阵。他们说,早已习惯了这样,没有女性会到这里来,也就不顾忌什么了。
站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墙上的日历被标画出交班轮休的日期,两个人一组值一个班后,可在地面休息四天。因为进出水电站极其不便,每个班的工作时间均为24个小时,值班期间,吃饭、休息都在电站内。
2014年8月31日上午,阴河水电站站长欧资平(左)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和班友赵湘平(右)在菜市场买了一点菜后,来到电站地面机房做准备工作。每次值班,他们都会自己买菜带进去做饭,他们吃得比较简单,在地下值班的24小时内,一般只吃两顿。
值班人员的工作、生活和休息都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水电站里仅有的一个时钟显示着与外界的联系。这里不缺水,但地下水矿物质含量过高,无法使用,从钟乳石渗出的水矿物质含量相对低些,但也只限于洗脸和淘米洗菜,平常喝水,还是要从外面带矿泉水进来。
黄平安,1988年从部队退伍后就到了水电站,工作至今。他开着电车准备进入巷道,即将在黑暗中前行1个多小时,让他感到木然。队里没有专职电车司机,需要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基本的开电车技术,而且,在行进中途,他们还要停车下来手动板道岔。
休息日里,黄平安在自家的盒饭店里帮老婆打下手。黄平安有两个小孩子,家庭负担重,所以和妻子在镇上开了一家盒饭店。小店的盈利加上自己的收入,可以保证家里的基本开销。
邹文秋,退伍老兵,1987年底来水电站工作。邹文秋在启动打开发电水闸,他说这个是技术活,必须一边看着仪表,一边慢慢控制水量。长期在噪音过大的电站工作,邹文秋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反应迟钝。
邹文秋(右)在家,妻子正准备给他吃药。他家庭贫困,妻子没有工作,20岁的儿子(左)先天性耳聋无法工作。为了治疗神经衰弱,医生建议他平时经常锻炼用脑。邹文秋每个月药钱就要400多,而每月工资仅1600元左右都不够日常花销,现在还欠了外债5万多元。
周球群1993年到电站工作,妻子没有工作,家里开支都靠他。女儿上大二,学费都是借的。自己患有肾结石,长期在地下工作还落下了风湿,腿脚一痛只好贴药简单处理。
陈志平休息时歪靠在床上看影碟机。因为电站内机器工作的噪音太大,平时在一起说话交流,都要嘴巴对住耳朵,看影碟仅限于看画面和字幕。为了打发时间,职工们除了看影碟就是看书看报。
楚智是水电站的元老,也是一名退伍兵。他从电站投产开始在这里工作,至今已25年。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上数据的变化。楚智对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很认真细致,并在检查无误后才会交接班给下一位职工。
25年过去了,水电站已累计发电1.7亿多千瓦时。夜晚,矿区的人们在路灯下乘凉聊天,问他们可知道地下水电站的艰辛时,大部分人并不清楚阴河水电站的状况,有些人对电厂职工的工作表示敬佩,也有些人轻描淡写地说,他们拿这行工资吃这行饭,应该的。
入夜后,宜章县杨梅山矿区灯火辉煌。欧资平站长站在矿区高处望着万家灯火陷入深思,女儿才考上大学,需要花钱,无奈下申请了助学贷款。目前,水电站发电设备严重老化,供需关系不顺畅,资金入不敷出。出于对原职工下属的责任感,他放弃了在外打工的机会,回到这里选择坚守。
原标题:坚守地下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