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专门提出,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技术革命。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在等待技术破题——传统煤炭、石油排放标准的升级,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克服高成本,都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方案作支撑。
关键词:绿色、低碳、创新
能源技术革命与能源产业升级应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家最高层面将技术革命作为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的重心,以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很显然未来在相关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研发及制造环节的投入会明显加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指出。
习近平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为此,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近日指出,将围绕"三个一批",即:应用推广一批、示范实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加大能源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能源科技革命。
创新是能源行业发展的驱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三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与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技术的重大突破息息相关。
近年来,在能源行业,气候变化的威胁一直是国际关注焦点。国际能源署提出需要一场基于低碳技术广泛应用的能源革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大气治污、节能减排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主要路线图,"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应该是方向。" 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指出。
有专家甚至提出,以太阳能,核能和生物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将成为正在来临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关键突破口。
继续挖掘传统能源潜力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都将占据主导地位。对煤炭行业而言,今后发展方向是控量、提效与清洁利用。而对油气行业而言,"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还有很大差距。从世界工业发展史看,中国还没有完全进入石油时代,所以调整能源结构,油气行业应该还要大发展,其方向是既要增量又要提效。"中石油咨询中心专家查全衡对记者说。
在任浩宁看来,能源行业"最有前景、最有市场空间、最有活力的技术"是清洁煤技术和页岩气开采技术。而未来30年能源技术革命的最大看点是"页岩气核心技术升级和输配环节储能电站改造"。
近两年,页岩气成为能源行业绕不开的热点话题,但在石油行业专家看来,从资源本身讲,今天的油气上游业不应是"非常规"取代"常规"。"页岩气和可燃冰的开发代表的是一个战略方向,必须及早动手,认真研究,但不能代替今天的主要工作方向。"
"考虑到油气行业本身的资源特点,再加上其本身是一个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在选择工作对象时必然应先干简单容易的。可以说,中国的常规油气开发仍在走上坡路,如果用现阶段开发页岩气的热情、理念、技术和方法去发展整个石油上游业,发展'常规',成果肯定要大得多,调结构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查全衡指出。
与此同时,近两年一些煤化工关键技术的突破,也使得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成为行业发展热点。
但是不少专家一致认为,煤制油和煤制气只是现阶段油气产业的一个战略性补充,从能源持续和环保角度讲,不应大规模推进,其长远定位更多应是储备性技术。
相反,在以大气治污、节能减排为发展主题的当下,正是生物质能源产业破茧前行的大好时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强调,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发电项目利润正稳步上升。
与此同时,被视为更具变革性意义的生物质制油技术也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其在经济性和环境成本上均优于煤制油。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发展生物质能源要优于发展风能、太阳能。
技术创新亟需体制破茧
产学研结合得好,技术进步就会通畅。目前我国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特别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层面研发投入不足、行业市场化程度也不高,一些能源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的成果并不多,无论太阳能、风能、核能还是页岩气,仍有待更大、更彻底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产业与科技成果的融合效率还不够高,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渠道也还不通畅。
林伯强指出,技术革命离不开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也离不开体制革命。技术革命是一个过程,技术突破不取决于偶然性,而是取决于投入的多少,与现有政策环境息息相关。
以油气行业为例,"找油找气就是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把以前不能经济开采的那部分油气利用起来,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油气采收率,更使得曾经的开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随着工作对象发生变化,体制和机制都应相应调整,鼓励油气上游业投资与研发的'百花齐放'。"查全衡说。
查全衡进一步指出,为促进油气上游业的勘探开发,当前国家层面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完善矿权管理;二是尽快建立储量市场;三是赶紧把为油气企业服务的技术市场(油服市场)做大做强。"如果中国有一批技术水平一流、服务水平高、成本低的技术服务公司,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肯定能取得很大成功。"
而对于众多能源关键领域"第一桶金"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基础研发和终端利用的支持力度。"林伯强说。
受访专家指出,以国企、央企为核心的研发体系未必能带来足够活力。国家层面应大胆放开、全面鼓励民营企业涉足,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升级可以全面放开给民营企业来做。"我国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其政策扶植的目的应是培养基于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只需做好税收减免、资金补贴、人才招揽等服务性工作即可。"
同时,"企业为主导、市场为主导、实践为主导的理念必须加以贯彻落实,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有效结合必须建立在生产环节之上,如此方能避免空研究、空理论等不良现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技术的攻关不可以、不可能依靠国外企业取得成功。"任浩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