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关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建国后较早开展并推动我国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近期集中研究了我国的能源问题,特别是对太阳能利用的新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记者:您认为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何祚庥:现在关于雾霾成因的说法有很多,但目前我没有看到权威的报告,业界仍然有争议。可以肯定能源是雾霾的主要来源,包括固定能源和移动能源,现在争论的焦点是两者谁占的比重大。
当然还有一个时间问题和地域问题,季节不同雾霾的来源不同,不同地域也不尽相同。
"城市治霾可考虑无轨电车"
记者:在严重的雾霾天气之下,您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怎样的看法?
何祚庥:我一直认为电动公交或电动大巴没有什么前途。因为从公共交通来讲,无轨电车又便宜又干净,造价也比公共汽车便宜多了,完全可以用无轨电车作为城间固定路线的载人、载货的大型交通工具。但有一个缺点就是线路上有一辆车出现故障,会造成压车。但这个问题从技术上也很容易解决,把输电的"小辫子"一撤,在车上装上几块锂离子蓄电池,就可以前进了,目前技术上十分成熟。
而且我认为不仅城市中应该大力发展无轨电车,公路上也应该大力发展。现在雾霾很重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外围公路上大量烧柴油的卡车,这比汽油燃烧污染严重的多,改成无轨电车就可以减 少这些排放。
记者:家用电动汽车的推广呢?
何祚庥:我个人认为,当前最适应居民需求的微型电动车大概是这样的指标:一次充电后运行距离不低于120千米,最高时速不低于80千米/小时,能一次运载3~4人,或载货300~400公斤,售价4~5万元的微型电动车。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从电动自行车中吸取经验,进一步发展能够和居民购买力相适应、满足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微型电动车,尤其是在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市场非常大。
当然,特斯拉的出现也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它的核心技术思维是将智能技术应用于蓄电池。电池具有容量大、寿命长、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我们应该集中各种资源,加大科技攻关研发的力度,突破蓄电池的瓶颈。
"应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记者:您怎样理解能源生产方式变革?
何祚庥:我讲一个总的观点,就是中国的能源必须走向清洁化,包括固定能源和移动能源,但这两者走的路线不一样。特别是固定能源清洁化的唯一道路就是可再生能源。
记者:您认为煤炭和煤电的最终比重是多少?何祚庥:最好是等于零,全部去掉。因为只要把煤作为能源,一定是排放二氧化碳的。除非发明一个新的办法,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但如何存放也是一个难题。
记者:但国情决定短期内离开煤炭是不可能的。
何祚庥:现在做不到,我同意。但煤炭最终做到零是有可能的。我的答案是风能、太阳能加上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方面有几个关键,一个是太阳能、风能的成本要尽量降低,另一个是储能问题,目前各种储能方案的成本均甚高,但抽水蓄能电站是个例外。它的投资成本大约是3000元~4000元/千瓦。缺点是大约用4千瓦时电换3千瓦时电,也就是电价会增加33%。但这个缺点是可以实施技术攻关加以改进的,比如说,将来能否做到5千瓦时换4千瓦时电?一个重大发展方向是,我们可以用风能、太阳能抽水,用抽水蓄能电站发电。
因为风能、太阳能发出来的电都是直流电,可以直接用到抽水蓄能电站上,然后发出交流电,这样一来,"垃圾电"就变成"优质电",可以直接应用于电网调峰。
记者:这个模式有多大的发展前景?
何祚庥:我们国家水能资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千瓦,能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约是常规水电开发装机的5~8倍,这个前景十分广阔。有两条路线,一方面可以建设一些大型、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另一方面南方广大地区的小水电组成的梯级电站可以改造成抽水蓄能电站。有了抽水蓄能电站就可以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其最大优点是"垃圾电"也就变成了"优质电"。
前一段时间我到福建做了一个调研,福建的特点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加上十分曲折的海岸线,有足够的水面大力发展太阳能,也有足够的沿着山脉延伸的高峰,可以放置大型风机。尤其有极其丰富的降水,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建设成大型、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地区。
记者:福建抽水蓄能电站可发展的规模有多大?
何祚庥:我和我的老同学,前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同志,前长江三峡办魏廷铮同志一起讨论中国能源未来发展问题,他们认为福建可建的抽水蓄能电站规模极有可能达到几亿千瓦之多,远远超出了福建省的电力需求。
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再加上抽水蓄能电站,建立福建省相对独立的分布式能源基地和福建地区的区域电网。福建也可以成为华东、华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电力供应中心,甚至可以和台湾实现联网供电。
"新能源阵营还需壮大"
记者:您认为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将起到什么作用?
何祚庥:我赞成用天然气发电,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调峰电源,但目前问题是我们天然气开采出来的量太少,在技术上,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独立自主地建造大型、特大型的天然气调峰电站,无法满足大规模发电的需求。与其用天然气发电,还不如用来供暖,先解决城市,包括南方城市冬季供暖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水电的开发存在生态问题吗?
何祚庥:生态从来都是以水为核心的,有水就有生态。当然水库修建过程中,会砍掉一些树木之类的,但并不影响很大的生态环境。只要有水,生态就会不断恢复,而且比先前发展得更好。我们国家对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7亿千瓦的水能资源我们现在仅仅开发了2亿千瓦,要知道很多西方国家都是优先开发水电的,并且现在都开发完了,未来我们的水电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
记者:您一直是鼓励开发太阳能的,对此您有何要说的?
何祚庥: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每年地表接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是名副其实的我国第一大能源。我们发展太阳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必须要让成本降下来,降低到比火力发电还便宜。现在低倍聚光有望做到4毛钱一度电,但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难点,现在用的电池片是进口的,人家答应大幅度供应,但还是有一些附加条件。真要把这个东西产业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出质优、廉价的N型光电池,这需要我们去科技攻关。
记者:您一直是内陆核电发展的反对者,为什么?
何祚庥:我过去是研究核能的,就是因为研究过,知道里面有多少困难,现在的核电技术做不到绝对避免事故。
但现在煤的污染太厉害,发展核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根据规划,现在沿海的布局差不多了,往内陆发展核电我是反对的。我建议核电的发展必须总量控制,作为一种补充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是"能源消费方式变革"?
何祚庥:能源消费一定是不断增长的,无论是生产性消费还是生活性消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节能是指不要浪费能源,并不是不使用能源,也不能少用能源。我提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果我们供给的能源都是清洁的、可再生的,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去限制消费数量。
原标题:专访何祚庥: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