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日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发电45周年来临之际,记者从该厂获悉,这个新中国水电骄子多年来不仅为社会输送清洁能源2054.8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7189万吨标准煤、向大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 114多万吨;还充分发挥防洪、防凌、灌溉、航运、工业及城市供水等综合功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刘家峡水电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第一座自己勘探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安装、自己调试管理的百万千瓦级以上大型水电站。自1969年4月1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截至2014年2月底已累计发电达2054.81亿千瓦时,创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51.983 亿元,是当初投资的24倍;截至3月25日安全生产记录创造了4627天的历史新高。同时,电站还发挥综合功能,使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的灌溉面积增加到1700万亩;有效调节了多次洪峰,确保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度汛;并使当地的水库养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在库区周围绿化植树已达100多万株,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几十项称号。
45年间,刘家峡水电厂多次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改造。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该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制造企业,历时17年对5台机组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容改造,使该电站的出力净增19万千瓦、达到135万千瓦,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程度和自动化水平,并成功开发我国首台"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修行磨削机"、"异重流排沙技术"等100多项科技成果,荣获10项国家专利技术,为该厂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记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成甘肃省首座330千伏GIS开关站、完成220千伏GIS开关站的改造,彻底解决了电站出力受阻的问题,为甘肃乃至西北广袤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清洁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