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波里湖是新西兰第五大湖,也是新西兰最深的湖泊,位于新西兰南岛峡湾国家公园内。湖长29公里,最大宽度8公里,最深443米,面积142平方公里。湖边是层峦叠嶂的原始森林,远处是新西兰最大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湖中散落着34个神秘的小岛。亦真亦幻的原始纯天然美景使之成为新西兰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指环王》等电影大片的取景之处。
这时,如果有人指着纯净静谧宛如仙境的湖面告诉你,就在这湖底200米深的地方,有一个最大的水利发电厂,也是南半球最大的湖底发电厂时,你会是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是:天哪,怎么可能?
一年前,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这个湖底发电厂的。
我是以游客的身份乘船前往的。在一片晶莹如镜的湖面上,远远地看到了用浮标圈起来的发电厂取水口。发电厂就是从这里取水,再利用200米的落差发电。
然后,我们在一个小岛上岸。岸上已经能够看到架设在半空中纵横交织的输电网线。这就是湖底发电厂的地上设施。接着我们换乘发电厂专用巴士沿两公里长的螺旋隧道开进了发电厂。四周沉色如铁的岩石提醒我,这已经是湖底200米深的地方。
下了车后,我们登上一个高台,眼前豁然开阔——巨大宽敞的机房里,一字排开7台巨大的涡轮发电机。
我注意到,犹如宫殿般敞阔的机房空无一人。原来,这座湖底发电厂的管理完全信息化,整个发电厂只有少数管理人员,晚上只有一个人值班。实在想象不出来,在深邃的湖底,在坚硬的岩石中,生生地开凿出一个如此浩大而现代化的工程,这得需要下多么大的决心,秉持多么顽强的毅力。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个水利工程建在湖底?
在发电厂的展览室里,我找到了答案。上世纪60年代初,新西兰政府为了建这座发电厂,决定在玛纳波里湖上游筑坝,抬高水位30多米。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新西兰人的反对。大家认为,如果这个工程实施的话,湖中一批著名的小岛将消失,岸边的原始森林将被泡在湖水中腐烂,湖区整个原始生态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将被破坏,还可能引发周边山坡的泥石流,直接威胁到下游村庄的居民和牲畜安全。于是,有26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以抵制政府升高马纳普利湖水位的决定。请愿书送到了国会。按照新西兰法律,只要有超过6%的民众签名反对,政府的任何决定都必须改变,而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人数已占到当时新西兰全国人口的10%。最终,民意获胜,新西兰政府决定改变方案。经过反复调研,新西兰接受了德国科学家的方案,从岸上打通一条两公里长的隧道,通向湖底200多米深,在湖底安装大型发电机。这样,虽然投资增加了,但新西兰的名片——整个玛纳波里湖区生态却得以保护。
一座举世闻名的湖底发电厂就这样诞生了。
我在一份有中文的小册上看到了关于湖底发电厂的几个数据:项目从1966年开始动工,经过8年完工;两公里隧道造价平均每厘米约5元人民币;从取水口处每分钟可以下泄相当于7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的水;发电用水经过环保处理全部排入大海;可为当地6.4万户家庭用电提供保障,是新西兰最大的水力发电厂;2003年,当地曾发生7.1级地震,发电厂设施完好无损;整个工程一共牺牲了16名工人,两名在修路过程中,14名在打通隧道过程中。
展览室四周墙上挂满了发电厂从开建到落成全过程不同时期的照片。展台里陈列着不同时期的实物。最多的,是建设者们用过的工具、穿过的工作服,还有他们的私人用品,比如和家人朋友的通信。其中的一组照片,是牺牲的16名工人。照片上,他们个个展现着灿烂的笑容,似乎在说:请相信,我们做得很有意义。是啊,既改善了生活条件,又保护了环境和家园,有什么比这样的结果更有意义呢?在新西兰这个国家看来,真正更高更大的利益,是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环境。保护了环境,人类才能够获得温暖的阳光、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水源,才能够在地球上世代健康地繁衍。
除了令人向往的优美环境,这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75位的小国,连续数年保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球第23位。更让人称道的是,在全球"清廉国家"排名中,新西兰连续数年保持第一,可以算是最清廉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