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长江生态 发展与保护须并举(深阅读·关注长江鱼类保护(上))
2014/2/26 11:08:32    新闻来源:四种水力发电网

  "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金沙江干流鱼类资源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前段时间,提出这一问题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引发舆论关注。更有媒体在报道时直呼"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引发民众忧虑。

  我国长江鱼类资源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长江鱼类资源现状怎样?

  资源衰退较严重,但"崩溃"说法太夸张;目前对长江特有物种的状况缺少监测

  据了解,《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长渔委")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下文简称"WWF")联合发布,双方在2013年组织了一次长江上游科学考察,历时12天,总考察路程4000公里。《报告》系此次科考活动考察结果。

  由于有长渔委的参与,《报告》被许多媒体作为官方数据进行报道。但记者在翻看《报告》原文时发现一条免责声明:"本报告中所有内容系科考队集体研讨并一致同意,仅代表本科考队观点,不代表任何相关机构的官方观点。"

  作为本次科考的组织者之一,长渔委办公室主任赵依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活动不是科研,只是一个科普宣传活动,侧重于宣传。"

  记者在《报告》中看到如下描述:"考虑到考察时间的有限性和现场工作条件的局限性,在出发之前考察团经过多次讨论,并咨询沿途相关专业机构和合作伙伴,最后甄选了较有代表性考察路线和方案。"

  "这个科考只是走马观花,报告太绝对了,但是反映的大趋势是这样的。"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评价道。

  对于报告中鱼类资源"濒临崩溃"的观点,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也表示不认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生态系统不存在"崩溃"一说,它只是不断反复衍化,从一种平衡到另一种平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陈大庆也表示:"'崩溃'过于夸张了,科学上没有这个术语。可以说资源衰退、物种濒临灭绝,等等。"

  对于《报告》中"长江里原有175种特有物种,近四五年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的说法,陈大庆认为有待深入研究。"由于没有开展长期深入科学研究,我们也没法提供这方面的研究数据。"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毅锋参与了此次科考。他告诉记者,按照中科院水生所2010年的统计,长江共有鱼类418种。长江特有鱼类173种,主要分布在中上游,金沙江(宜宾以上)75种、中游(宜昌—鄱阳湖湖口)56种、下游(鄱阳湖湖口—入海口)16种,川江(宜宾—宜昌)97种。对于特有物种消失的历年数据,陈毅锋表示目前缺少监测和统计。

  不过,陈毅锋对当前长江生态系统的前景表示担忧。"评价生态系统一般有结构和功能两大指标。从结构来看,结构越复杂越不容易被打破。具体到长江,它的捕捞量已经很少了,说明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都少了。从功能来看,除了提供产品的功能,还有多种功能,比如自净的功能。随着食物链简单化、加上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长江的生态系统功能被削弱得越来越严重。"陈毅锋说。

  水电是导致鱼类衰退的主因?

  工农业污染、过度捕捞、挖沙、围垦、水电建设均是重要因素,不同江段影响因素不同

  《报告》认为,当前的水电建设,尤其是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将资源破坏都怪罪到水电站说不过去。长江渔业资源遭破坏的原因,除了水污染和渔业过度捕捞外,还有一个就是挖沙船作业严重破坏了底栖生物的栖息地。"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叠加效应。"

  赵依民也表示,此次考察虽然是关注水电对环境的影响,但水电只能作为影响鱼类资源衰退的一个因素。"长江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影响因素除了水电工程,还有过度开发和捕捞、沿江的工农业污染、挖沙、围垦等人类活动。"

  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介绍说,对长江鱼类来说,至少有3个重要原因导致其加速衰亡。第一,上世纪50—60年代的大围垦导致大量鱼类栖息地消失;第二,近30年来严重的非法、过度捕捞导致亲本鱼的下降;第三,干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鱼类资源的急剧下降和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捕捞量的增加。"陈大庆说,中上游影响比较大的是水利枢纽,中下游一般是过度捕捞和江湖阻隔。

  如何看待发展与保护之争?

  水资源不利用不对,如果过度利用,将打破环境大平衡;水电开发要更加注重流域统筹、过程监管

  《报告》引发了环保人士与水电专家的争论。那么,如何看待发展水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介绍说,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水电技术开发度约36%,经济开发度5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据2012年统计数据,瑞士的水电技术开发度97%,经济开发度112%;日本的水电技术开发度73%,经济开发度90%;美国的水电技术开发度67%,经济开发度95%。

  "水资源积蓄起来,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不能偏激地来考虑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修电站、水库,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从防洪的角度看还能保护大量的优质土地。"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指出。

  对于水电工程的防洪、水土保持功能,许多专家也表示了肯定。今年1月发布的长江流域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面积达3585.03万公顷,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水资源不利用不对,如果100%都利用了,环境大平衡将被打破。目前水电开发不能说过度,但要好好规划,让研究环境的、生态系统的、水电建设的、水利的,都坐下来进行勾画。"陈毅锋说。

  "长江上的400多种水生生物,45%是适应流水性环境的,而且是在一个江段分布。修建水电站的时候,如果适当拉开一点距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库头加库尾,这些鱼类还是可以生存的。"陈大庆建议。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环保处处长喻卫奇介绍说,美国能以整个流域来考虑河流中的鱼类保护。"以田纳西河为例,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实验室,发现很多东西都跟环保有关,甚至大坝溢洪设施、水轮机都考虑如何减少鱼类下行的伤亡。"

  "这些年,环保部门也是积极地在和我们一起推进工作,例如如何在未来水电开发中更加注重流域统筹、过程监管、事后评估,加强基础科研等等。"喻卫奇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