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乌江,上贯黔贵,下通涪陵,千里奔腾汇长江;昔日山峡,而今平湖,薄雾萦绕,百里画廊展新姿!9月上旬,寻找中国美丽电厂活动考察小组来到了山城重庆辖下的彭水县,造访位于乌江干流下游的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公司。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源头有南北两支,发源为黔西威宁县盐仓三岔河,即贵州乌蒙山东麓香炉山花鱼洞,流域全长1037公里,总落差2124米,全线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市、五十余个县市,在重庆市涪陵区与长江交汇。彭水水电站就坐落在这乌江之上,作为乌江流域第十级水电开发项目,彭水电站不仅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和重庆市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同时还承担着重庆电网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任务,责任重大!
攻坚克难,志以此水作营盘
2003年,一群怀揣激情与美好愿景的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了彭水,历经5年的时间,大唐国际现役最大的水电站在这里拔地而起,一年五投建设奇迹的辉煌足以令他们被载入史册。然而,这座电站的兴建却并不那么容易……
彭水电站的最初建设者,一直从事的是火力发电的生产工作。不仅技术上截然不同,水土不服、环境不熟、社会因素、搬迁问题等一连串的困难均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但他们并未被困难吓倒,不熟悉水电基建,他们就广纳人才;不了解移民环保,他们就深入群众;不精通水电管理,他们就学习总结,还因此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彭水模式"。在电站安装、调试过程中,彭电人将火电工程建设和调试的经验在水电的管理中结合运用,突破了水电固有的运作模式,最终打破了国内大型水电站单位千瓦人员配置的最低记录。
没有乌江水就没有彭水水电站,没有彭水水电站就不能造福大山间勤劳朴实的百姓、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彭电人深知乌江水是他们的命脉,为了维持乌江的原生态,电厂始终把建设"环保电站、绿色电站"作为理念。彭水水电站在建设时为了保护好独具民族特色的龚滩古镇,经过多方商议按照移民安置总体思路,对龚滩古镇一砖一瓦一树一木进行恢复型整体搬迁。通过后来的新镇建设,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就业困难。同时,为了有效保护好乌江生态多样性,彭水水电站联合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建成国内首个集运鱼系统,解决大坝截流后鱼类繁衍生息问题。维持了生态稳定,使其免遭破坏。
时至今日,当考察小组乘船行驶在库区安静的水面上时,仍能想象出当时彭水电站的建设者们不畏艰辛。热情高涨的创业场面;也依然能感受到彭电人以彭水为根据地,开发彭水、造福彭水的决心!
倾情忘我,愿能永做此阵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就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彭水水电公司思政部主任史登合介绍道:"以前,由于这里太偏辟,远离城镇。对于一部分已经习惯了城市五彩缤纷生活的年轻职工来说,更多的可能是饱尝寂寞,忍耐孤独,体味苦闷……因此,挖掘人才培养之道、改善员工业余生活、打造和谐文化家园就成了彭水电厂发展期的重中之重。厂里通过创造'满意班车、满意公寓、满意餐厅'等便利条件,增加职工福利;创办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替职工着想,解职工之忧;创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员工发展空间。渐渐地,职工们心中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并把水电站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当考察小组在参观彭水电厂的厂史展厅时,发现这里陈列着所有彭水电厂员工的名字与照片,不仅有在职的员工,就连已经离职的员工,也依然陈列其中。史登合告诉我们:"厂里跟这些已经调到其它单位去的同事依然保持着联系,厂里有重大活动或是重要消息,都会向他们通报。可以说,他们从没有离开过这里。"
彭水电站这个"世外桃源"如今已成为大山间亮丽的风景线。十年间,一代一代的彭电人用青春挥洒汗水,铸就了"彭电家园"的美好!他们虽深居大山,却绽放出了别样的风采。这就是彭电人的精神:负责、阳光、创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