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两水电站按期开工无望:移民工程成无底洞
2013/8/29 15:57:51 新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开发新规,成了三峡集团两水电站动工的拦路虎。自去年年底以来,三峡集团金沙江下游4大电站中,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已按期投产发电,然而,剩余的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却一直无实质性的进展。
8月27日,本报记者采访获悉,移民工作尚未启动,两新电站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一三峡集团内部人士更是坦言,"目前为止,集团仅能着手做一些修路、修桥及施工场地平整等基础性工作,其他方面实际基本没启动。"
"移民问题没有解决,相关部门的核准工作无法放行。"上述人士指出,对大型水电项目来说,移民工作有点像无底洞。"何时能完全解决,基本没有时间表,根据计划,有关部门将在今年年底核准乌东德和白鹤滩两个电站,明年年初开工建设,但如果规定不开绿灯,的话,按期开工基本没有希望。"
悄然动工进展缓慢
2011年,三峡集团的一批员工悄然进驻金沙江上四川和云南交界处河段,此时,向家坝电站和溪洛渡电站的施工环节基本进入尾声,这些工作人员的新任务是筹建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这也意味着,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进入现场筹建阶段。
记者获得的一份三峡集团内部会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前期工作中,三峡集团已完成重要节点的施工位置工作、坝县枢纽布置、抗震等重要专题的审查。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枢纽部分已经过两次综合咨询,环境报告书的初稿也已经编制完成。下个月,相关过渔方案和替代方案将申请国家环保部进行专题审查。
"现场筹建工作中,到今年7月,两电站累计分别完成投资71亿元。但这些投资尚未涉及到动工的核心环节,可以说,两项目基本无实质性的进展。"上述内部人士坦言,此前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筹建时,诸多工作同步进行,特别是移民工作,都是逐步解决,但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只能先解决移民问题后才能动工。
这种变化始于国家发改委的一项新规。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发改能源(2012)号文件,其内容显示水电开发必须坚持"先移民后建设"的方针,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移民安置前提下发展水电。
2012年,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的移民规划大纲编制完成,但至今,大纲和相关报告的最终版本尚未出炉。
"也就是说,不解决好移民问题,我们的项目想核准都难。"上述人士指出,这成为当前项目启动的最大"拦路虎"。
在移民方面,乌东德电站的移民四川、云南两省的10个县(区)32个乡镇69个行政村,需要搬迁移民3.2万人。其中四川1.3人,云南1.9万人。白鹤滩电站涉及两省7个县区,需要搬迁移民5万人。
"目前移民刚刚起步,两个电站附近已经搬迁了2154人,其中白鹤滩迁移488户共1556人。"上述人士指出,尚未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核准,目前的投资,大都投向"三通一平"工程,即对外交通、场内交通、业主基地和施工营地、渣场及存料场的建设、施工供电系统等工程。更尴尬的是,在具体施工时,三峡集团只能以新农村建设名目进行,"若用电站工程名义做就属违规。"
根据最初的可研性报告规划,乌东德电站的工程筹建期为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工期约为2年半,而总工期约为8年。而白鹤滩水电站预计在2011年年中完成可研性报告,2013年底导流洞具备过流条件,2014年正式截流,2020年4月开始蓄水,6月份第一批机组正式发电。整个工程将在2022年正式竣工。
"但是如果移民工作不解决,这个计划按期实施可能性极小。"上述人士坦言。
移民困局难解
事实上,从已经实施的水电开发经验来看,移民工程被业内视为"无底洞"。而三峡集团董事长蓸广晶此前也在多个场合,用"一场不对等的博弈"来形容移民工作的复杂性。
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就让三峡集团叫苦不迭。
按照最初的规划,移民工作基本上由当地政府承担,三峡集团与四川和云南两省签订总包协议,但实际约束力很小,"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企业去协调地方政府、村民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这些博弈过程中,企业不占优势。"
根据现在通行的移民政策,水电开发按照"原规模、原标准和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实施。其中,移民工程补偿采用一次性补偿标准,内容涵盖实物指标、土地淹没损失补偿,及基础设施重建。
"但此前,根据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的经验来看,我们经常碰到狮子开大口的情况。"上述人士坦言,此前向家坝水电开发的时候,需要淹没沿线一个约10万人口的县城,但当地政府形成预算的时候,提出需要按100万人口左右规模来"重建"新城。"地方上明明只需要二级公路即可满足需求,他们趁机要求升级为一级公路。"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故事是:一县城有一道滑坡堤,住了100多户居民,如果全部将其搬走,只需要耗费不到5000万元,但地方政府拒绝迁移,反之提出治理滑坡堤的要求,"仅此一项,集团耗资3亿元,但滑坡问题还是没解决。"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存在将移民经费挪用的情况。
"此前,云南一县政府开发对外出售的商品房,他们不仅挪用移民经费进行开发,同时还将商品房开发的资金列进移民预算。"上述人士表示,这种局面下,移民经费巨额超标已是常态。根据2005年、2006年分别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共搬迁移民约18万人,移民经费共约230亿元,"但最终移民经费达到400多亿元,翻了一番。"
此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关于三峡工程中,也有2.79亿元移民资金被挪用。
事实上,如今已投产发电的向家坝电站和溪洛渡电站,虽然运行良好,但移民工程也还未完全解决。"此前的移民工作进展也不快,直到蓄水发电时期,还有部分移民才匆忙迁走,被安置在临时安置点上,但至今,移民新城还未建好,因此,经常有村民来到电站上访。"
类似问题延续到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的开发建设中。
近日,在三峡集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四川省一参会政府官员在会上表示,目前的补贴标准过低,因为实施的移民补贴标准是按照2010年标准执行,未考虑近几年通胀情况。
在地方政府方面看来,移民进展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三原原则中,未能考虑到移民未来的生活问题,"对后期产业规划不足,这也成为移民拒绝迁走的重要理由。"
"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国家缺乏相关机构专业处理。"上述三峡集团内部人士则指出,三峡集团的企业身份,让其在移民过程中无法周全协调各方利益,需要有更高层层级的管理层辅助协调,才能推进移民工作尽快解决。记者也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已就相关问题召开相关协调会议。
8月27日,本报记者采访获悉,移民工作尚未启动,两新电站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一三峡集团内部人士更是坦言,"目前为止,集团仅能着手做一些修路、修桥及施工场地平整等基础性工作,其他方面实际基本没启动。"
"移民问题没有解决,相关部门的核准工作无法放行。"上述人士指出,对大型水电项目来说,移民工作有点像无底洞。"何时能完全解决,基本没有时间表,根据计划,有关部门将在今年年底核准乌东德和白鹤滩两个电站,明年年初开工建设,但如果规定不开绿灯,的话,按期开工基本没有希望。"
悄然动工进展缓慢
2011年,三峡集团的一批员工悄然进驻金沙江上四川和云南交界处河段,此时,向家坝电站和溪洛渡电站的施工环节基本进入尾声,这些工作人员的新任务是筹建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这也意味着,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进入现场筹建阶段。
记者获得的一份三峡集团内部会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前期工作中,三峡集团已完成重要节点的施工位置工作、坝县枢纽布置、抗震等重要专题的审查。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枢纽部分已经过两次综合咨询,环境报告书的初稿也已经编制完成。下个月,相关过渔方案和替代方案将申请国家环保部进行专题审查。
"现场筹建工作中,到今年7月,两电站累计分别完成投资71亿元。但这些投资尚未涉及到动工的核心环节,可以说,两项目基本无实质性的进展。"上述内部人士坦言,此前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筹建时,诸多工作同步进行,特别是移民工作,都是逐步解决,但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只能先解决移民问题后才能动工。
这种变化始于国家发改委的一项新规。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发改能源(2012)号文件,其内容显示水电开发必须坚持"先移民后建设"的方针,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移民安置前提下发展水电。
2012年,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的移民规划大纲编制完成,但至今,大纲和相关报告的最终版本尚未出炉。
"也就是说,不解决好移民问题,我们的项目想核准都难。"上述人士指出,这成为当前项目启动的最大"拦路虎"。
在移民方面,乌东德电站的移民四川、云南两省的10个县(区)32个乡镇69个行政村,需要搬迁移民3.2万人。其中四川1.3人,云南1.9万人。白鹤滩电站涉及两省7个县区,需要搬迁移民5万人。
"目前移民刚刚起步,两个电站附近已经搬迁了2154人,其中白鹤滩迁移488户共1556人。"上述人士指出,尚未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核准,目前的投资,大都投向"三通一平"工程,即对外交通、场内交通、业主基地和施工营地、渣场及存料场的建设、施工供电系统等工程。更尴尬的是,在具体施工时,三峡集团只能以新农村建设名目进行,"若用电站工程名义做就属违规。"
根据最初的可研性报告规划,乌东德电站的工程筹建期为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工期约为2年半,而总工期约为8年。而白鹤滩水电站预计在2011年年中完成可研性报告,2013年底导流洞具备过流条件,2014年正式截流,2020年4月开始蓄水,6月份第一批机组正式发电。整个工程将在2022年正式竣工。
"但是如果移民工作不解决,这个计划按期实施可能性极小。"上述人士坦言。
移民困局难解
事实上,从已经实施的水电开发经验来看,移民工程被业内视为"无底洞"。而三峡集团董事长蓸广晶此前也在多个场合,用"一场不对等的博弈"来形容移民工作的复杂性。
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就让三峡集团叫苦不迭。
按照最初的规划,移民工作基本上由当地政府承担,三峡集团与四川和云南两省签订总包协议,但实际约束力很小,"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企业去协调地方政府、村民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这些博弈过程中,企业不占优势。"
根据现在通行的移民政策,水电开发按照"原规模、原标准和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实施。其中,移民工程补偿采用一次性补偿标准,内容涵盖实物指标、土地淹没损失补偿,及基础设施重建。
"但此前,根据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的经验来看,我们经常碰到狮子开大口的情况。"上述人士坦言,此前向家坝水电开发的时候,需要淹没沿线一个约10万人口的县城,但当地政府形成预算的时候,提出需要按100万人口左右规模来"重建"新城。"地方上明明只需要二级公路即可满足需求,他们趁机要求升级为一级公路。"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故事是:一县城有一道滑坡堤,住了100多户居民,如果全部将其搬走,只需要耗费不到5000万元,但地方政府拒绝迁移,反之提出治理滑坡堤的要求,"仅此一项,集团耗资3亿元,但滑坡问题还是没解决。"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存在将移民经费挪用的情况。
"此前,云南一县政府开发对外出售的商品房,他们不仅挪用移民经费进行开发,同时还将商品房开发的资金列进移民预算。"上述人士表示,这种局面下,移民经费巨额超标已是常态。根据2005年、2006年分别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共搬迁移民约18万人,移民经费共约230亿元,"但最终移民经费达到400多亿元,翻了一番。"
此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关于三峡工程中,也有2.79亿元移民资金被挪用。
事实上,如今已投产发电的向家坝电站和溪洛渡电站,虽然运行良好,但移民工程也还未完全解决。"此前的移民工作进展也不快,直到蓄水发电时期,还有部分移民才匆忙迁走,被安置在临时安置点上,但至今,移民新城还未建好,因此,经常有村民来到电站上访。"
类似问题延续到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的开发建设中。
近日,在三峡集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四川省一参会政府官员在会上表示,目前的补贴标准过低,因为实施的移民补贴标准是按照2010年标准执行,未考虑近几年通胀情况。
在地方政府方面看来,移民进展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三原原则中,未能考虑到移民未来的生活问题,"对后期产业规划不足,这也成为移民拒绝迁走的重要理由。"
"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国家缺乏相关机构专业处理。"上述三峡集团内部人士则指出,三峡集团的企业身份,让其在移民过程中无法周全协调各方利益,需要有更高层层级的管理层辅助协调,才能推进移民工作尽快解决。记者也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已就相关问题召开相关协调会议。